基督教觀點的經濟學-理論、政策和生活選擇
督教觀點的經濟學 ——理論、政策和生活選擇 維克多·V·克雷爾和羅賓·J·科雷 目錄 前言 1.基督教信仰與經濟活動的關係 架構各項議題 2.市場 創造良善與履行基督徒的責任的機制 3.公共財政 政府在提供產品和服務上的角色 4.救主還是獸? 政府在 […]
» Read more聖經中的禧年與現代經濟模式的探討
督教觀點的經濟學 ——理論、政策和生活選擇 維克多·V·克雷爾和羅賓·J·科雷 目錄 前言 1.基督教信仰與經濟活動的關係 架構各項議題 2.市場 創造良善與履行基督徒的責任的機制 3.公共財政 政府在提供產品和服務上的角色 4.救主還是獸? 政府在 […]
» Read more胡業民 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董事 全球化-神學和經濟學的決裂點 ? 2006/2/14版 一、前言:全球化源自經濟意義的延伸,是財貨、資本、勞動力的自由化進程。 二、經濟哲學的預設和經濟體系的全盤詮釋,對基督教神學之挑戰 三、公共神學的課題的出現-全球化議題的急迫性 […]
» Read more李文福/ 開南大學商學院院長、政治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文山教會長老 採訪.撰稿/ 曾韋禎(自由時報記者) 消費能促進經濟發展,這是對的;儲蓄能促進經濟發展,這也是對的。兩者看來似乎衝突,但要視情況而定。消費或儲蓄,何者對經濟成長較有貢獻?近來台灣面臨國際景氣寒冬,政府祭出一連串的擴張性政 […]
» Read more吳道昌(台灣冠冕真道理財協會理事長)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沒遇見上帝,現在的我將過著什麼樣的日子? 從小出生貧困的家庭,國小畢業後就半工半讀,20多年來努力賺錢,立志t成為有錢人,但是不管我用任何方式汲汲營營,始終無法脫離財務的困境,一路走來起起落落,總羨慕別人可以過安穩的日子,而我這麼努力,為什麼不 […]
» Read more林熙皓 (花蓮大專中心傳道) 若要從消費主義的困境中得到釋放,我們必須找到、並相信一個具絕對性的存在價值。 ※ 你用消費券了嗎? 從2008年 底政府決定發行消費券起,街頭的店家紛紛掛出「歡迎使用消費券」的布條;消費者也盤算著領到消費券後,是要拿來買衛生紙等民生必需用品,還是趁機添購昂 […]
» Read more黃子晏(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監事)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企業承諾持續遵守道德規範,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並且以改善員工及其家庭、當地整體社區、社會的生活品質為目標。 隨 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資訊網路的可及性,企業經營過程相對的受到大眾直接的檢視,非政府組織、法人投資機構,及消費大眾,對企業營運所可能造成的社會 […]
» Read more鄭仰恩(台灣神學院學術副院長) 斯密的自由經濟體系必須立足於以集體公民利益為基本考量的社會,才能發揮兼顧自利與他利的道德經濟力量。 本期《新使者》主題方向探討「信仰和財富的關係」,因為我今年進修假的研究計畫是「蘇格蘭啟蒙運動」,所以請容許我從亞當.斯密的政治經濟學談起,再轉到他的道德人性論,最後才談 […]
» Read more社論 2010/2/9 YM 近日歐洲債信的危機,突顯了金融海嘯過後,全球經濟復甦的三種區域型式,東方新興國家的V型復甦、美國的U型復甦、和歐洲緩慢L型的不確定性復甦情形。 三個失衡:財政失衡、利率失衡 金融海嘯期間,歐洲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希臘投入大量財政負擔,然而失業率仍達百分 […]
» Read more2010.2.8YM 全球2007-2009金融海嘯一番折騰激盪後,趨於平靜。世上各國同步救援,放寬貨幣財政政策,舉世海嘯風暴漸次遠離。耶和華以憐憫為念,並沒有免除人們經濟生活上應承擔的責任。對於台灣經濟經過雙重市場打擊之後迅速V型復甦,我們是該憂還是該樂呢? 2009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承接前段時 […]
» Read more兩岸第四次江陳會兩岸將租稅協議延簽,代表政府談判有守有為,一切是爭取台灣最大利益,在野黨及台灣民眾緊張壓力可以舒解。在此可以指出ECFA的框架若在明年上半年簽署,其中所牽涉的各項產業協議,都是大陸、台灣雙方利益角力的所在。我們對於兩岸一切協議進入談判的審慎態度,給予樂觀的評價。 台灣歷經前期政府失算 […]
» Read more2009/11/16 社論 YM 本週兩岸將簽署金融監理了解備忘錄MOU,就金融監理機制建立架構,是加入WTO後雙方金融關係正常化重要一步,當業者慨嘆競爭力在過去十年間的流失,期望透過兩岸經濟架構協議ECFA直追流逝的時光之時。我們實應掌握國際和兩岸間均出現難得的良好對談氛圍。面對全球新局,以主張公 […]
» Read more2009.9.22 台灣高鐵更換董事長,實質上已由政府承擔一切後續責任,一個發展國人創新的事業體,最後落得財務近乎破產、弊案繪聲繪影,損失超過四千億元,由全民埋單,令人痛心。 本來BOT有 可能經由民間創新和政府的連結,造成一個多贏的局面。台灣高鐵倡議多年,正是這樣的假設和期待。我們何等盼望,經營的 […]
» Read more2009.6.12 弔詭的復甦? 正當美國今年將有百分之十失業率、四百萬戶房屋遭到銀行拍賣之際,歐洲許多政府紛紛在大選中落敗之時,全球經濟體陸續傳來緩慢復甦,台灣基於兩岸「和平紅利」, 更是耀眼反彈,年初以來可數世界第一,低迷運轉的台積電接單產能達到百分之八十五,聯電接納大陸和艦案整合成功,公 […]
» Read more海嘯無可遁逃 2008年引起的普世金融、經濟風暴,IMF估計損失達2.2兆美元,相當七個台灣年總產值,縱使波動幅度非如1929年「大衰退」情事,但是影響範圍之廣闊,卻是史所未見。二次大戰後數十年來昌盛繁榮所累積的財富,在這一次債券金融泡沫下,無寧產生對人們儲蓄(含國家退休金基金等)極大的掠奪和蒸發, […]
» Read more金融海嘯和風暴的本質: 災禍忽然來到 2007年末的經濟風暴,在2008年形成金融海嘯,漸次演變為持續而嚴重的經濟衰退。蓋美國為主的國家與國民,債務亟速擴大,投資銀行將此等債券資產經多次包裝後,行銷到全球各地。一旦美國經濟反轉,房地產價格下跌,造成經濟崩盤局面。 當人們樂而忘憂,完全喪 […]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