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排毒餐/蕭家興

教會排毒餐 [1] 在黑心食品氾濫、瘦身代言廣告不實充斥媒體之際,欣見靈糧堂歷經一年的掙扎終於出面澄清並發表聲明,提醒信徒分辨正統醫療保健與諸如「排毒餐」等沒有醫學實證的另類醫療,以避免其謬誤負面影響教會。對於發生在教會的經濟行為,這種壯士斷腕的處置,正是教會免於世俗化的最好見證。 不獨有偶,在這終 […]

» Read more

正視教會的社會責任/蕭家興

正視教會的社會責任 [1] 1974年全球關心福音廣傳的教會及機構,聚集在瑞士洛桑舉行福音會議並發表洛桑信約,肯定傳福音和社會責任同屬教會的主要使命。三十年後的今天,大部分的台灣教會仍視社會參與為不務正業,部分教會則將社會責任等同政治參與,但也有少數教會不當動員信徒隨著執政者起舞,而令基督徒無所是從 […]

» Read more

清明掃墓的真義/蕭家興

清明掃墓的真義 [1] 在清明節前夕,梵諦岡聖伯多祿大教堂為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敲響安息天家的鐘聲。三十年前的今天,正是前總統蔣介石辭世的日子。若望保祿二世作為當今的偉大宗教領袖,蔣介石則為民國史上的政治領袖。在人來看,兩人在世都有過轟轟烈烈的事蹟,也都為基督信仰做出見證,但在信仰的角度來看,兩 […]

» Read more

向偽宗教說不/蕭家興

向偽宗教說不 [1] 外電報導,最近在伊拉克至少有12位理髮師,因替客人刮鬍子或剪西式髮型,而陸續遭「神學士組織」槍殺,旨在殺雞儆猴懲罰理髮師違反正統教義與倫理文書所規範的傳統生活方式。 這是繼2001年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為全盤伊斯蘭化,砲轟摧毀位於巴米安附近勘稱世界文化遺產的兩座大小佛像,以及發動全 […]

» Read more

神學教育基督化/蕭家興

神學教育基督化 [1] 最近有幾則有關正規教育與神學教育的報導。 其一在英國,魯頓市的丹比高中不讓一位穿回教傳統服裝的女學生上課,遭「上訴法院」(有別於高等法院)以「違反歐洲人權公約中的宗教自由權」裁定敗訴。其二在美國,密蘇里州的聖路易基督學院推出免學費的措施招攬學生。其三在台灣,各神學院正努力擴充 […]

» Read more

祭祀不如行善/蕭家興

祭祀不如行善 [1] 逢豬年,豬事報導一籮筐。除了私宰及斃死豬肉流入市面令消費者聞之色變外,大學教授養迷你麝香豬,3年後從2公斤胖到200公斤,除了需要幫牠刷毛,冬天要用電暖器,夏日要用兩架電扇降溫。而三峽為籌備廟會祭祀,從16頭參賽大豬中選出重達770公斤的大肥豬。這頭由5、6名兄弟合養3年多的大 […]

» Read more

平安豬的省思/蕭家興

平安豬的省思 [1] 為穩定豬隻市場供需秩序,農業委員會日前緊急勸導豬戶:「有豬能賣趕快賣」。原來此時正是民間中元普渡的節期,豬隻市場需求量進入高峰期。為等更好的市場價格,養豬農普遍惜售,最好等到豬價飆到天價再賣,好好撈上一筆。 民間信仰認為鬼魂是不潔淨的東西,所以:殺雞宰豬供作牲禮,好讓孤魂野鬼飽 […]

» Read more

省思信仰本質/蕭家興

信仰篇 省思信仰本質 [1] 根據倫敦泰晤士報日前報導,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有一位婦人上網拍賣一塊已存放十年的焗乳酪三明治。這塊乳酪之所以與眾不同,就在於乳酪表面有聖母像。 上網拍賣的婦人聲稱:自從發現聖母像後,她就交上好運,在賭場也無往不利,至少已贏得七萬美元,故要拍賣與人分享。作為基督徒的一分子, […]

» Read more

《公共心靈的聖俗聯想》序/蕭家興

序 本書是個人2002年出版《筆耕鐘鼎山林間》的姊妹作,同屬報刊專欄短文的彙集。只不過,本書可以說絕大部分是在基督教論壇報所寫的《新聞短打》專欄,偏重從聖經信仰及基督教精神的觀點,探索台灣社會所發生的新聞,是從聖經神學的觀點切入公共性議題的一點嘗試。相較於2003年個人從經濟倫理觀點,為財團法人禧年 […]

» Read more

公義社會的未來/蕭家興

第六章 社會公義制度的建構 第一節 公義社會的未來 社會不公義的因由,在於當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產生不平等時,肉體的、精神的不平安和社會的不安定就會傳播開來,而動亂也就接踵而至,從根本上動搖了社會根基。這都是源於人類忘記每個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創造成形的,彼此之間卻互相爭利。社會上一旦存在富 […]

» Read more

參與社會公義的行事法則/蕭家興

第二節 參與社會公義的行事法則 聖經說:「耶和華的名是堅固台,義人奔入,便得安穩。」(箴言18:10),需要穩定的台灣社會,迫切需要回到聖經律法中有關社會公義的教導,即是施行憐憫。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6)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 […]

» Read more

社會公義政策的實踐策略/蕭家興

第三節 社會公義政策的實踐策略 一、全球經濟公義的實踐目標 2004年普世教協(WCC)呼籲教會站出來,促使各國政府推動經濟公義,鼓吹世界各國關心國際問題,共同努力尋求解決全球貧窮的2015年方案目標: (一)消除50%的貧窮與饑餓。 (二)達到全球的小學義務教育。 (三)促進兩性平等地位的提升。 […]

» Read more

【IAA青年召集令講座】在持續被顛覆的時代如何創造未來? 佘日新教授:跨代協力以五重職事擴張帳幕

【IAA青年召集令講座】在持續被顛覆的時代如何創造未來? 佘日新教授:跨代協力以五重職事擴張帳幕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汪純怡  【記者汪純怡整理報導】逢甲大學企管系講座教授佘日新在2024「 IAA青年召集令」中說,未來如何無人知曉,但身為神的兒女可以創造未來。年輕世代要預備好承接祝福,基督徒要跨越 […]

» Read more

法律公義/蕭家興

第五章 台灣社會的公義實況 第一節 法律公義 正義中的公平、公正僅是程序正義(procedural justice),並不等於實質公義(rightness)。公義係一種群體性、結構性與關係性的概念,追求社群間的和平接納與權利共享。當人與上帝、人與他人、人與自己、人與受造物等世界的關係都整全時,和諧的 […]

» Read more

社會公義/蕭家興

第二節 社會公義 世界財富差距 根據聯合國的全球財富分配研究指出,世界上的貧富差距正在逐步擴大,全球財富大部份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全球最有錢的1%人口,掌控世界40%財富;排名前2%的鉅富,則壟斷全球半數以上資產;占全球10%最富裕人口則控制著全球85%的財富。而世界50%處於底層的人口,則只擁有全球 […]

» Read more
1 ... 5 6 7 8 9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