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大台中地區霧霾/胡業民

見識大台中地區霧霾 胡業民 2015/03/16 17:24 點閱 週五赴台中拜訪能源工廠,回程在台中高架橋上看到一片霧霾矓罩,從未感受大台中地區如此地的空氣污染。週末非常注意究竟是本土因素或者境外因素.. 之前報導,台灣霧霾本土因素佔75-80%,比照今天一篇精彩「紫爆」論述,希望大家以口罩和空氣 […]

» Read more

非營利組織要喜歡接受檢驗/胡業民

非營利組織要喜歡接受檢驗 胡業民 2015/03/16 17:23 週日會後本人和幾位同道應要求分享慈濟內湖開發案的看法 本人認識重點是 絕對的權力 需要被「制衡」套句聖經的話說:「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政府給予非營利組織減稅等優惠,非營利組織包括教會都要以高標準自我要求。除了一般要會計師簽 […]

» Read more

油價大戰的實與虛/胡業民

油價大戰的實與虛 胡業民 2015/03/16 16:15 台塑化日前偷襲,提前中油一天調降油價,引起週日旗下台亞等各加油站排隊車潮,粗估營業額增加20%,事隔一日,中油按照原計劃降價,調整後的中油汽油,中油92及95汽油每公升仍較台塑化貴0.1元,超級柴油比台塑化貴0.4元。祗有98汽油較台塑化便 […]

» Read more

公營住宅不會是貧民窟/胡業民

公營住宅不會是貧民窟 胡業民 2015/03/12 16:32 當我們說別把公營住宅想成貧民窟。這或者是基本對人、對年輕或年老族群的歧視,違反人權。我們贊成柯市長的基本態度。 但是為什麼過去造成這樣印象呢,甚至多有社區即公營住宅、社會住宅而色變?筆者認為有下述原因: 一、忘記堅持基本規範-有硬體而無 […]

» Read more

蔡英文積極的非核建議/胡業民

蔡英文積極的非核建議 胡業民 2015/03/12 16:31 在3/14「非核家園」大遊行之前,蔡英文呼籲民進黨縣市探取節電措施,省下一座核能電廠。因為蔡主席呼籲至少做彼此成自勉,話語十分的明確,讓人們從用電需求面減少來精簡,是一個負責的「非核方案」,合乎科學的步驟。由於今後數據均可考證,各縣市達 […]

» Read more

股票市場帶給你的痛苦多?還是快樂多? 帶給整個社會的正面價值多? 還是負面問題多?

股票市場到底是什麼? 股價到底代表什麼? 沒有股票集中市場,經濟能不能繼續運轉而且運轉得更好? 股票集中市場到底為人類帶來什麼益處? 還是帶來災難? 人類當初設計股票集中市場的初衷是什麼 ? 我們現在是否已經脫離了初衷? 是人性的什麼因素讓股票集中市場已經變成有心人士坑殺散戶,公司上市大撈一票以及影 […]

» Read more

人民與政府都應知道的事: “錯誤看待股價”所產生的經濟迫害與社會問題

在之前的文章” 股票市場帶給你的痛苦多?還是快樂多? 帶給整個社會的正面價值多? 還是負面問題多? ” 提過股票市場的正確功用與當初被發明的初衷。現在葛洛斯投顧(CROSS Capital Group)要來檢視股價真的代表一個公司的價值嗎? 以及股市的漲跌真的代表經濟的櫥窗嗎 […]

» Read more

股價下跌對有股權大量質押的上市公司的影響與因果關係

若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有將股票大量質押給銀行借錢的話,股價下跌時,會有越跌越深的風險。這種公司,投資人要小心。而且若是透過外資銀行在境外進行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達到股票質押借錢的效果時,在境內的投資人及監管機構根本不會知道,要防範都防範不了。這種操作,是非常高明複雜的金融手法,葛洛斯投顧(CROSS […]

» Read more

一次性的資本利得(價差利得) v.s. 平常性持續的現金流收入 : 你要哪一個?

通常你喜歡聽理專分析你的基金在未來可能的漲幅,還是喜歡聽你的基金未來可能持續性的配股配息狀況(現金流收入)? 這個問題的答案,現代人的回答應該多半是比較喜歡賺取一次性的價差(即資本利得: 例如股價漲跌、外匯匯差、房價價差等等想「買低賣高」的行為),即使嘴巴上不想承認,心理想法所反映出的實際行為還是可 […]

» Read more

加薪、霧霾與柯P的社會住宅/胡業民

加薪、霧霾與柯P的社會住宅 胡業民 2015/03/05 17:36 一、 公務員加薪,商總不跟進-不要成了政治議題 台灣低薪有長期發展的問題,但是廖正井和商總均站在各個立場上都把它們政治議題化了。採訪者若是向單獨一、二家優良企業尋求老闆的「加薪」意見或創意,會得到激勵人心的結果…. 二、 「穹頂之 […]

» Read more

經濟公義的神學省思 金融海嘯系列

經濟公義的神學省思/ 周學信(聖光神學院院長)‧林淑芬譯(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生)   創造的善是為了人類整體。因此,基督宗教的經濟學不該建立在當代經濟理論的尺度之上,而是應該建立在所有人都有份於世界的諸善之上。 全球經濟危機不只對債權人、借貸者和消費者造成緊縮的壓力,對教會和教會領袖而 […]

» Read more

金融海嘯下的教會反思

海嘯無可遁逃 2008年引起的普世金融、經濟風暴,IMF估計損失達2.2兆美元,相當七個台灣年總產值,縱使波動幅度非如1929年「大衰退」情事,但是影響範圍之廣闊,卻是史所未見。二次大戰後數十年來昌盛繁榮所累積的財富,在這一次債券金融泡沫下,無寧產生對人們儲蓄(含國家退休金基金等)極大的掠奪和蒸發, […]

» Read more
1 ... 20 21 22 23 24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