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臺灣的選舉政治/蕭家興
愛臺灣的選舉政治 [1] 此次臺灣的縣市長選舉,有人說國民黨未能掌握民意而遭受挫敗,有人說是民進黨轉型成功且綠色執政經驗獲得民眾肯定,有人說新黨及建國黨在臺灣已沒有生存及主張臺獨的空間,臺灣選民做了理性而明智的選擇……,個人對類似說法有些不以為然。 十年前,常常為臺灣的選舉結果一片國民黨而為黨外或是 […]
» Read more聖經中的禧年與現代經濟模式的探討
愛臺灣的選舉政治 [1] 此次臺灣的縣市長選舉,有人說國民黨未能掌握民意而遭受挫敗,有人說是民進黨轉型成功且綠色執政經驗獲得民眾肯定,有人說新黨及建國黨在臺灣已沒有生存及主張臺獨的空間,臺灣選民做了理性而明智的選擇……,個人對類似說法有些不以為然。 十年前,常常為臺灣的選舉結果一片國民黨而為黨外或是 […]
» Read more凍省之後還要併縣市 [1] 或許是顧慮「統一與獨立」的政治敏感性,也或許是有意避開諸如:政治鬥爭、中生代卡位等陰謀論的過多政治聯想,國家發展會議不得不遮遮掩掩的將其「廢省」或「省虛級化」的共識,改口為「凍省」。而第二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也傀儡似的,在「先修治安,再談修憲」的抗議聲中,僅針對國家發展會 […]
» Read more週休二日制是心靈改造的試金石——猶太民族安息日信仰的智慧 [1] 科技掛帥的社會工業生產流程複雜,資本家為追求利潤、有效使用昂貴的機器,避免重新啟動機器所必須付出的經營成本,迫使工人採取輪班的方式讓工廠持續生產,而成為機器和時間的奴隸。於是乎,週休二日制在假日太多與休閒不足、雇主利益與勞工權益、國際 […]
» Read more觀股市震盪思宣教心態 [1] 近期的臺灣金融市場股票連番下挫,匯率天天貶值,當輿論媒體報導股票投資者躲在廁所大哭,社會霎時瀰漫著動盪不安的氣氛。 欣慰的是,面對股票市場近似崩盤的危機,大部分的教會及信徒似乎事無關己而無異常反應。這有兩種可能,或許是基督徒不知如何理財,不敢買賣股票而幸未套牢;也或許是 […]
» Read more住宅政策何日塵埃落定 [1] 內政部營建白皮書在黃署長積極推動之下,已接近定稿階段。有關跨越國民住宅而朝整體住宅政策規劃方面,卻礙於產官學各界各說各話,以致難於反映其企圖心而有所政策宣示。每次召開住宅政策研討,最常反復聽到的兩極化意見莫過於諸如: 有人認為營建署國民住宅組就是住宅政策的主管機關,解決 […]
» Read more以擔當彌補法令制度之不足 [1] 施政如何情、法、理兼顧,事務官最愛莫能助的,莫過於法令制度的程序正義與形式主義了。 在辦理國民住宅行政業務時,常常碰到法令有所不足的案例。行政部門雖然已數度透過修法程序儘量予以改善,但還是無法完全適應層出不窮的狀況,且無法溯及既往。特別是碰到需送立法院審查的法案,更 […]
» Read more畢生的課業 [1] 應邀至神學院講授:信仰與居家置產。 課程結束,學生習慣地問道:有沒有作業?我愣了一下,答以:從安然居住及社會公義的信仰觀點,無殼者要努力工作好購屋,多殼者要忍痛將非自用住宅割愛,然後一起來監督政府建立合理的房地產法制。 七十九年間台灣房地產飆漲,滯銷的兩萬戶國宅一掃而空,並冒出十 […]
» Read more小偷變小販 [1] 定意要取得報案三聯單,員警面有難色——賊偷一更,顧賊一暝! 在製作筆錄的一個半小時裡,警員怪罪被撬壞門鎖的車子,一定是車齡老的國產車,既沒防盜又沒保竊險,重要的是只丟了幾個零錢…。無非是在拖延時間,好讓我知難而退,打消報案的念頭。 相較於日前妻子服務的公司遭盜賊侵入破壞,從一樓到 […]
» Read more諸葛亮的計謀 [1] 不健康地壓抑著受騙的怒氣,我很紳士地給社區的麵包店老闆一席溫柔的抗議與譴責。 抗議她主動又熱心地,第二度賣給我一條隔日且發霉的丹麥麵包,糟蹋了我長年來對她的信任。也譴責她違背了供奉在其店內香火嬝嬝的糕餅業祖師爺諸葛亮,及掛在手肘腕上那一串消除業障的佛珠。 只有宗教沒有信仰的行業 […]
» Read more心中想著一首歌 [1] 除了在教堂做禮拜唱唱聖詩外,很少唱流行歌。 不過,人道詩人皮.西格的〈花兒不見了〉這首繞舌歌,卻深得全家大小的喜愛。每當收音機播放出來,或是有人心血來潮,輕輕哼上一句,全家總是共鳴地吟唱起來。 當這位追求和平的歌者一一追問花兒、少女、年輕人、戰士、墓園的去向時,所關聯的信息竟 […]
» Read more觀光經濟 [1] 帶子女到文化古國觀光。在台灣跟旅行社言明只參加親子團,到了泰國還是入鄉隨俗照採購團操課。 有專業執照作為護身符,導遊有著地頭蛇般的蠻橫。有了利益共生的經濟鏈可寄,行業陋規更是牢不可破。只要將遊覽車開到賣場就有外快可撈,累計整團購買總額還有甜頭可抽。這種誘人的無本生意的確叫人難以抗拒 […]
» Read more現實因盼望而浪漫 [1] 未足三歲大的小女,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纏著媽媽不要去上班,或是想跟媽媽去上班。害得感情豐富的內人每天要出門上班時,心情總是有點為難,有點依依不捨。我不禁在想:生活的現實對孩童小小的心靈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幾次路過台大對面的商店街,看到有一對年輕的夫婦在賣銅鑼燒。由其笨拙 […]
» Read more名片語言的片斷 [1] 人生不同階段所印製的名片,往往述說著不同的語言。傳統的名片只記載單位、姓名及電話,幾無語言可供記憶。 營建署黃署長任職以來,「文化、綠意、美質」成為其工作要求的口頭禪。印送給各單位主管的名片,即加印了象徵營建署的形象記號。 它是一個由三角形構成的圖案,距底邊三分之一處有一橫線 […]
» Read more百無禁忌的失落感 [1] 近日讀到一篇報導,言及臺灣小說家舞鶴在台灣戒嚴時期,非常關心黨外的政治活動,家裡堆有一疊與電冰箱齊高的黨外禁書。失落已久的心忽然有一絲絲德不孤必有鄰的感覺。 因為在自家的書堆裡,也有四、五箱屬於黨外時期的禁書。這些當時禁忌的言論,如今似乎是過時的老生常談了。 前年暑假整修房 […]
» Read more台灣鯨神 [1] 二二八紀念館的本土書舖,一度是我午休買書的去處。一年來,書舖已隨著經營權的移轉關門,但一幅隨書贈送、雕有「海洋台灣鯨神文明」字樣的「鯨嶼」造型鑰匙圈,卻一直掛在我的公事包上。 兒子未曾開口,但總以異樣的眼神看著它,心裡低咕著:老爸怎麼跟時下的年輕人一樣,包包還叮叮噹噹的掛著守護神。 […]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