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房地政策三書的心靈告白/蕭家興
出版房地政策三書 [1]的心靈告白 [2]
前言
就像原以居住使用為目的的住宅,被視為投資保值、炒作財富的工具一般,原為解決住宅問題的房地政策,也被社會各界作為累積訂報率、銷售率、經營利潤、政治資本、學術地位等的工具。
作為一個住宅福利資源的籌措者、爭取者、建造者及分配者,則必須全盤掌握、分析及檢討居住問題,並針對干預或放任、出租或出售,市價或低價、預售或先建後售、補貼或津貼等房地政策作出抉擇。
出版動機
本著經驗與知識係不斷累積與傳承,個人以做歷史記錄的態度,蒐集整理、分析及檢討住宅行政問題,並將解決對策形之為政策法制。
本次列入唐山出版社地政叢書的三本房地政策選輯其實是三合一的著作,依論文的長短及性質區分為宣言、實務及專題三輯。《安得廣廈庇寒士:為臺灣建構有住屋權觀的房地政策》一書,可以說是本人第一本著作——《尋找解放無產階級住屋權之實踐:住宅福利政策論叢》(1994年4月由永望文化圖書公司出版)的續集,是屬於較通俗、篇幅較短的文集。《調控臺灣房地產市場兩隻失靈的手:住宅福利政策與行政論文集》一書是由被窄化的國宅過渡到住宅的實務檢討。《走出懋遷化居的住宅經濟:臺灣房地政策環境的探索與改造》則是透過探討自由經濟與政治經濟兩個層面的政策環境,系統地建立一套改造未來房地市場的住宅經濟法制。
房地政策的立論基礎
這三本選輯的共同立論基礎在於「住宅以供居住使用為目的」的住屋權觀,呼籲國家、社會甚至個人有權利及義務確保每一國民均負擔得起一處舒適的、安全的及有尊嚴的居住空間。而對那些無視那被排除或自棄在住宅市場外的經濟弱勢者、居住在窳陋環境者及潛在需要政府以公權力伸出慈善之手者,卻堅決主張完全尊重市場機能者、樂得清閒的政府保守官僚以及將住宅作為財富囤積的貪婪不知足者構成挑戰。
結語
政策的形成的確需要各關卡的把關者理性盡責,能秉持理念持續推陳出新,欲落實住宅政策、提昇住宅行政效率,則需要加速革新台灣的政治及經濟體制,包括:減縮行政層級,裁併各部會住宅行政單位及整合住宅福利方案與資源。而住宅政策的成功與否,當然最終要取決於社會各階層對住屋權的共識,特別是國民的自覺與自制。
[1] 分別為《安得廣廈庇寒士》、《調控臺灣房地產市場兩隻失靈的手》、《走出懋遷化居的住宅經濟》,均由唐山出版社出版。
[2] 本文刊於1998.9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