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要你管/蕭家興

社區要你管 [1]

上牛排館打牙祭。在冷氣開放卻油煙迷濛的密閉空間中,忍不住要求老闆打開前、後門的氣窗使空氣流通。

往窗外望去,看到騎樓上的溜滑梯欠缺防護措施,又建議老闆在滑道下鋪上軟墊,以免兒童撞及水泥地。太太不好意思地用台語提醒我:不要越老越「雜參」!

在文化大學以住宅建築設計為導向講授社區規劃,因而閱讀了不少當下社區總體營造風潮中,諸多社區工作者為社區付出心力的熱心、執著與無怨無尤而深受感動。台灣住宅社區的活力正是這種主動參與的「雜參」精神。

數度與幾位社區景觀專家,遠赴澎湖望安參與花宅社區聚落景觀規劃,無不是為了實踐專業參與的精神,期望能為綠蠵龜的故鄉盡一分心力。郭建築師的專業規劃,百年咾咕石古厝聚落的社區願景的確很美,但其實現最後仍需仰賴社區全體住戶的全程參與、共同改善及經營。

社區工作的困難在於只能行有餘力地做些慈善救濟的工作,對社會或周遭令人心痛的事,卻苦於無權干預,無權為弱勢者討回公道,無權制止與導正不良行為者。

同樣,社區實質空間的改善工作,也難在涉及私人權利及利益的糾葛。作為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翹楚——新港文教基金會,在社區活動的營造上眾所稱許,在諸如造街等實質空間改造上,卻也不得不在私利的挑戰下踢到鐵板。

傳統「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態確實已經落伍了,但真正的社區主義其實更不止於如此。社區確實需要社區人的參與,共同來管理,而不能再有理直氣壯「誰要你管」的託詞。

[1] 本文刊於2000.11.13自立晚報「晚安台灣」專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