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琴放輕鬆/蕭家興

練琴放輕鬆 [1]

自從學了豎琴,小女對鋼琴反而熱衷起來,也克服了趕不上兄姊琴藝的壓力。因為相較於豎琴弦太密看得眼花,滑弦手指起水泡,彈奏鋼琴還算容易。

儘管教育多元化的口號喊得震耳欲聾,甫升國三的長女識相地退出學校樂團。不單是學生有升學壓力,學校更有升學率的壓力,容不得國三生在樂團不務「課」業。

兒子參加校外的管弦樂團,每季有公演,公演後則有能力檢定,並按檢定成績重編席次。個別檢定有測驗的壓力,席次先後則關係著面子問題。深知孩童心理壓力,「要在意,不要計較」這句口頭禪,就常掛在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廖年賦教授的嘴裡。

面對產業國際再分工,以及大陸豐沛的廉價勞工,台灣的勞力密集產業面臨生產優勢轉移的壓力。發現產業外移遠比產業轉型、技術升級容易,開放性海洋經濟見風轉舵攜帶資金投靠封閉性大陸經濟。擔心隨時會「沒頭路」轉而成為台灣人民最大的工作壓力。

聽人彈豎琴如夢似幻,其實不然,苦練的過程一點也不浪漫。看人入閣執政風風光光,其實不然,專業決策那有學者及社會運動者先前想像那般輕鬆。

但見企業巨頭跨海利益,無視小民就業權益的經濟會議,縱有政商共識,也是一種專業責任的推卸。分擔風險、轉移注意,這種逃避方式讓人看不起。

面對產業外移造成關廠休業、失業率攀升的社會壓力,台灣人不想計較,但很在意。在意政治家有無堅持改革的志氣?執政者有無開創就業的專業能力?還是只想贏取選票確保既得利益。

[1] 本文刊於2001.8.14自立晚報「晚安台灣」專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