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新世界】在穩定幣狂潮中,聽見上帝對時代的吹息/佘日新
這個時代的特徵是極端化!除了極端氣候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戰外,文化現象結合行銷策略出現了「越在地、越國際」的現象。
先進科技金融的古典詮釋
這個時代的特徵是極端化!除了極端氣候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戰外,文化現象結合行銷策略出現了「越在地、越國際」的現象。
最近,一位教授學生和我分享,學術期刊颳起了一股「越古典、越前瞻」的研究風潮,許多古典理論在嶄新的時空脈絡中被重新檢視與挖掘,試圖摸索出更新穎的理論。本文試著把穩定幣這個當下火紅的現象,回眸循跡凝視古典理論中的智慧。
《貨幣非國有化》(The Denationalization of Money)是奧地利經濟學家海耶克(Friedrick Hayek)於1976年出版的開創性著作。
海耶克在書中提出一個極為激進的貨幣改革主張,即貨幣發行全面私有化,並讓多種私人貨幣公開競爭。此書1976年首版後,1978年發行了擴充版本(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 The Argument Refined),是海耶克針對政府壟斷貨幣發行最完整的理論挑戰,距今五十年前的理論,仍擲地有聲!
海耶克的核心主張是政府不應獨占貨幣發行權,他主張允許私人企業發行自家的貨幣,並由市場機制決定哪些貨幣最受歡迎。海耶克相信,隨著多家金融機構發行貨幣競爭,人們會自動選擇最能維持價值穩定的貨幣來使用,因為貨幣貶值將損害債權人,升值又會損害債務人,雙方都希望貨幣價值穩定。
在海耶克的設想中,私人銀行可發行不付利息、各種自訂名稱的貨幣憑證,銀行必須承諾這些貨幣可以按一定匯率兌換現有法幣,並努力讓自家貨幣對一籃子商品維持穩定購買力。
目前全球有超過16,000種加密貨幣在市面上交易,且數量一直在持續增加,而且每天都可能有新的加密貨幣出現,正在快速邁向海耶克的理論推估。
貨幣發行的主要手段是貸款活動,同時配合貨幣買賣以調節供給。
海耶克推測,透過市場試驗,銀行最終會發現以多種商品作為貨幣錨定方式最能贏得市場信賴。競爭和追求利潤將淘汰無法維持貨幣價值穩定的發行銀行。人們會避開預期會貶值的貨幣,競爭將只留存最優質的貨幣。
現代加密貨幣的出現使海耶克理論重新受到關注。例如比特幣去中心化的設計就與海耶克部分觀點相呼應。不過,比特幣等無錨定加密貨幣大多用於投機,價值波動大,未盡符海耶克要求的「穩定支付功能」。相對而言,穩定幣更接近其理論,近期在美國天才法案的推波助瀾下,因受制於掛鉤法幣的價值波動而快速普及。
海耶克與傳統自由銀行的分歧在於,他主張不僅銀行競爭,貨幣單位也應競爭,不必限定在同一貨幣計價單位內競爭。對照當前各類型銀行無不嚴陣以待,伺機而動以因應穩定幣對整體金融體系顛覆式的衝擊,只能讚嘆好的理論穿透時空的力度。
《貨幣非國有化》這本書奠定海耶克貨幣思想的核心地位,對現代加密貨幣、央行數位貨幣(CBDC)等議題均具重要啟發性,並且常被自由意志主義者引用,作為批判國家壟斷與主張貨幣自由的理論依據。
海耶克關於私有競爭貨幣的願景,是對國家控制下貨幣體系最具啟發性(甚至激進)的理論挑戰之一。隨著科技與金融創新快速發展,海耶克的思想不僅具高度參考價值,也扣合金融發展,重新定義21世紀全球地緣政治與經貿關係。
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馬書14章17節)科技發展只是實現目標的工具,在大國博弈中加速了社會制度的變革,也徹底顛覆了人類的行為模式。
基督門徒需敏銳並真知道那些在我們陌生的規律之上,頂層設計師展開末日啟示的用心良苦。
當我們即將邁入猶太曆5786年之際,在跨越這被稱為”Peh” (פ)的十年正中間,上帝的啟示讓我們真知道祂依舊在向時代吹氣、對著時代發話、在時代中創造。
(文章來源:基督教今日報,2025/8/12。https://cdn-news.org/article/C25081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