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新世界】黃仁勳曾在資訊業年度盛事提到Token!從信仰看AI代幣/佘日新

news-details

【勇敢新世界】黃仁勳曾在資訊業年度盛事提到Token!從信仰看AI代幣

(圖/shutterstock)

Token在語言模型中,是資料處理的基本單位,技術上,Token只是機器模擬人類語言和思考的基礎,如何乘載人的倫理與上帝的心意?

 

不在遊樂場的代幣

 

我們每天都用代幣!小時候催促媽媽帶我們去百貨公司的遊樂場,長大了以後用餐後向櫃檯要停車場專用的代幣,我們有各種場合用代幣!Token對我們並不陌生,但卻因為近期科技黑洞吸納了所有能量,需要我們重新認識Token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載體。

 

美國財長貝森特於六月17日公開推估,穩定幣市場規模有望在2030年末達到3.7兆美元,半個月以來,沸沸揚揚的討論已從穩定幣擴散至許多各種類型的加密貨幣領域。穩定幣與AI的深度融合正重塑全球經濟的底層規則,成為驅動「自動化經濟」的核心動力。

 

另外一個驅動源自然非輝達黃仁勳莫屬,他在2024年六月台灣資訊業(現在可能泛稱AI業)年度盛事Computex的演講中提到了Token,台灣譯為「符元」或「詞元」,是指文本、語音等資料分解成的最小單位,例如單詞字符或單詞。這些token是生成式AI用來理解和生成新內容的基礎單位。

 

代幣演繹了不同時代的儲值載體。

 

人類社會從有貿易以來(或說貿易構成了人類的歷史),儲值載具歷經了四個階段的演變:以物易物、共同接受的自然物(如貝殼)、紙鈔與金屬幣(銅板或鎳幣端視其價值是否高於其票面價值而變動),到塑膠貨幣(信用哪、現金卡、金融卡)。

 

而目前正風風火火再往前推進的是電子貨幣(如台灣人最熟悉的LinePay,大陸人最熟悉的支付寶、東南亞最普及的GrabPay)。由於網網相連,因應資安需求而蓬勃轉型為所謂的「加密貨幣」,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比特幣,與其週邊帶動的挖礦產業(包括老黃的GPU)。

 

比特幣可以作為支付工具嗎?在其過動的屬性陰影中,很少人會拿它來支付一杯咖啡。但我有一位弟兄在2024年三月真的用GrabPay綁比特幣,在吉隆坡買了一杯咖啡,而這種支付形態即將隨著穩定幣與那些不大過動的加密貨幣的迅猛發展,即將成為次世代的支付主力。不

 

僅B2C的支付將越來越普及,B2B供應鏈金融的未來即將被以穩定幣為首的加密貨幣所顛覆,一如當前AI正在逐步顛覆我們的工作、生活、甚至靈性。

 

Token在語言模型中,是資料處理的基本單位,技術上,Token只是機器模擬人類語言和思考的基礎,如何乘載人的倫理與上帝的心意?實係大哉問!基督信仰認為人類是按著「上帝形像」所造,具有獨特的神聖價值與道德責任。

 

AI作為人類創造的產物,是「人類形像」的延伸,而非「上帝形像」本身。這意味著AI的智能與人類有本質差異,AI無法擁有與人同等的道德主體性或靈魂。但,科技威脅在人的貪婪之下依舊可能在回應「上帝豈是真說」中帶來浩劫。

 

Token作為AI運算的基礎,影響每一筆AI的決策與輸出。若AI因Token設計或訓練資料偏差,產生不符合基督教倫理的內容,責任歸屬成為重要議題,因此,負責任AI (Responsible AI)在生成式AI爆發初期雖已成為電腦科學家的金科玉律,但外在的法遵並無發規範內在的人性困境。

 

最大的挑戰是這些Token具備承載金融的可能時,杜撰的Gordon Gekko那一句壓垮所有人的”Greed is Good”很有可能再一次帶給人類伊甸園2.0的浩劫,這一次,所有的人、事、物都無法置身事外。

 

不在遊樂場裡的代幣,從基督信仰觀點看AI的Token,不僅是技術的課題,更是倫理學與神學的挑戰。Token作為AI運算的基礎,延續之前本專欄強調的:金融的本質是關係,也是由關係衍生的權柄傳遞,幣圈的專業用語「靈魂綁定」非常非常需要上帝的憐憫!

(文章來源:基督教今日報,2025/7/1。https://cdn-news.org/article/C2507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