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休二日制是心靈改造的試金石——猶太民族安息日信仰的智慧/蕭家興
週休二日制是心靈改造的試金石——猶太民族安息日信仰的智慧 [1]
科技掛帥的社會工業生產流程複雜,資本家為追求利潤、有效使用昂貴的機器,避免重新啟動機器所必須付出的經營成本,迫使工人採取輪班的方式讓工廠持續生產,而成為機器和時間的奴隸。於是乎,週休二日制在假日太多與休閒不足、雇主利益與勞工權益、國際競爭力的提高與降低、經濟成長率的增長與減少、實施時機成熟與否,公私部門誰當率先實施的爭論中擺盪與延宕。
目前社會視為假日的「星期天」原稱為「太陽日」(Day of the Sun),係源自西元312年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為紀念耶穌基督復活所改定的日子。這個基督徒稱為「禮拜主日」的星期天與猶太民族所守的「安息日」(即星期六)不同。
依照猶太民族的誡命規定:「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出埃及記二十章8-11節)。人要勞碌工作六天,第七天要同守安息日,享受健康、快樂的生命。其次,猶太民族認識到自然是上帝的創造和臨在,故守安息日的意義不止於人類肉體及本性的休息,更在於讓自然因人類「任何工作都不可作」,而使被人操作的自然不受干擾。
猶太民族除了將每週六定為「安息日」外,另定有「安息年」及「禧年」的律例。即每個七年將第七年定為安息年而實施休耕(出埃及記二十三章10-11節及利未記二十五章1-7節);每個五十年將第五十年定為禧年而實施回贖,包括奴僕得贖及土地歸回本主等(利未記二十五章8-17節)。除「使民中的窮人有吃的」外,也是要「叫土地不耕不種守聖安息」,充分顯露古猶太民族的生態觀及關懷社會弱勢族群的社會公義的智慧。
德國神學家莫特曼認為,安息日是神創造的完成,是值得歇工慶祝的日子。人勞碌工作六天的目的是為了期盼那作為創造的完成的第七日的到來。故一方面強調安息日和星期天是屬於上帝的,其目的是叫所有人類得以成為彼此的祝福,也叫整個受造的世界共享福氣;一方面也強調安息日和星期天完全不屬於工作世界的範圍,乃屬於人的尊嚴、人的自重。
政府部門在規劃實施週休二日制之際,若能同時透視猶太民族的安息日及基督徒的禮拜主日的精義,從其中發現心靈改造的契機,則週休二日制的政策考量,將不再只是單純為休假而休假,為經濟而經濟,而是整全的針對全人、全家庭、全社會、全人類及全世界實施心靈建設的教育,俾臺灣社會的公義及和諧有所進展。
[1] 本文刊於1997.4.3自立早報「言論天地」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