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蕭家興
自序
有人說:人的一生,五十歲以前是不停地抓,年過五十歲以後就不停地放。是故,對自己邁向五十歲的人生作個小結,然後生涯再規劃、再出發,未嘗不是一件對自己、對社會、對神的呼召及託付負責任的事。
數算自進入公門任職以來,計已分別針對不同工作階段的工作專業,完成七本著作,分別是住宅政策著作四本、國土規劃著作一本、社區規劃著作一本及以基督信仰為觀點的經濟倫理與公義信仰著作一本。其中社區規劃是任教於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的教學心得,經濟倫理與公義信仰是公暇參與財團法人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的讀書心得,住宅政策及國土規劃則是任職於內政部營建署綜合計劃組(職掌區域計畫及非都市土地使用變更)及國民住宅組(職掌國民住宅)的工作心得。
邊工作,邊教學,邊書寫是個人的生活習慣,旨在透過書寫過程的資料蒐集、整理、吸收及沉澱,讓自己的邏輯更有條理、思考更為周延。而出版則是將工作經驗視為社會資產,與關心台灣民生福祉的國人互相分享。
每次著作一出爐或是報紙專欄一出刊,總是習慣寄一本著作或累積數篇短文寄到遠在美國的二妹少紃分享。或許是著作較專業、較冷僻艱澀,二妹還是較喜歡閱讀我在報刊專欄所書寫的生活點滴與政策雜感,故有在電話中鼓勵我將刊在報上的專欄文章結集出版的建議,甚至認為必要時自行出版也未嘗不可,而燃起我編輯本書的動機。
本文集收錄了五十篇性質相近的短文,大部分屬於生活及時論感懷,小部分則是著作出版時的工作感言。另外收錄有六篇記者的人物專訪,及兩篇大學時期的文學小品,無非是對自己在不同時期的書寫作最忠實的紀錄。其中時論短文部分刊於自立晚報「晚安台灣」專欄,部分刊於基督教論壇報「新聞短打」專欄。由於自立晚報停刊(目前已由員工自行縮編再出發,該專欄也走進了歷史),我也就從自立晚報歇筆,只參與基督教論壇報每月一篇的新聞短打撰稿工作。期許未來個人的人生書寫,能在都市學、城鄉設計等領域再有貢獻的空間。
回顧我的書寫人生,首先要謝謝自立晚報的陳元彥兄及基督教論壇報林意玲社長邀請我參於專欄短文之撰稿工作,空間雜誌社林柏年社長提供我發表住宅專業論文的書寫空間,讓我的一生中留下一些思想紀錄,成為歷史的一部份。其次要謝謝唐山出版社陳隆昊社長、永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姜寶慶老闆、財團法人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定川長老等,不計市場銷路為我出版專業著作。
最後要謝謝陪我走過半百人生的家人:無所不參的父親蕭聰宜,樂觀進取、任勞任怨的母親蕭邱邁,虔誠美麗的賢內助李素琴,沒有他們讓我無後顧之憂,我是無法專注我的工作,專心我的書寫的。而我的三個可愛的子女:國中、國小即在全國河洛語演講與歌謠競賽有優異表現的老大涵文及老二輔毅,及活潑貼心的老么涵君,豐富了我的家庭生活及書寫素材。
坦誠看生命,一生中沒有所羅門王所擁有求自神的智慧以及權力和財富,但在勞碌中卻享有家庭及工作的喜樂,此不就是所羅門王在《聖經》傳道書5:18所稱「為善為美」的人生嗎?我因數算自己的日子更加感謝神的恩典。
蕭家興
2003.12.10
新店台北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