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育女的勇氣/蕭家興

生兒育女的勇氣 [1]

母親節前夕,兩則有關未成年媽媽及粉領族媽媽的應景新聞。

其一,網路調查,有34% 20~40歲女性上班族,因經濟壓力太重、教養小孩責任太重與社會太亂,而不願意生小孩。值得慶幸的是,在96%覺得當媽媽很辛苦的人力銀行女性上班族中,仍有近66%有意願生小孩,充分顯露當今上班婦女的愛與焦慮。

其二,教育部為保障懷孕學生的受教權,增修高中女生可以請產假和育嬰假,而引起社會廣大討論:未成年男女的性教育、懷孕後的生命教育、挺著大肚子上課的面子與名聲問題、心理調適及精神焦慮的克服,當然也少不了教養、扶養子女所需具備的工作及經濟能力。

男女因剎那間的愛情而孕育下一代,生養子女、疼愛子女。為了子女幸福,為人父母可以放棄物質享受,甚至犧牲生命,這種無私、奉獻的愛是永恆的,超越了時時發生、處處存在的恐懼與害怕。

聖經說:「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詩篇127篇3節),生養眾多本是神的賜福:「你妻子在你的內室,好像多結果子的葡萄樹。你兒女圍繞你的桌子,好像橄欖栽子。」(詩篇128篇3節)。這是幸福家庭最喜樂的寫照。傳統華人社會即以多子多孫為福氣,曾幾何時,現代社會反而視生養子女為畏途。

物質生活的匱乏與忙碌,阻擋不了真愛的流露,但莫名的恐懼與無形的憂慮卻是愛心與信心的致命傷。但願天下所有母親,都來學習耶穌基督為成全神的愛克服十字架的恐懼,對自己有信心,對神全心信靠,從神領受愛與勇氣,克服對未來的憂慮。

[1] 本文刊於2007.05.12基督教論壇報第2752期,易題為:免於恐懼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