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社會底層/蕭家興

關懷社會底層 [1]

在日本,長崎市長選前遭幫派頭目槍殺。在美國,32位大學生遭韓裔同學無辜屠殺。在譴責暴力之餘,全球社會似乎需要傾聽那激發偏差行為的微弱指控。特別是那將基督教與紈褲子弟、享樂主義劃上等號的指控,更是令人震驚,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日本,社會默許右翼團體及黑社會組織存在,放任政治人物與黑社會掛勾插手市政工程。在美國,學校及社會輕忽移民生活的困頓、文化調適不良及精神苦悶等問題。

對照當今的台灣社會,民間迎神賽會的陣頭、在街頭飆車、逞強鬥狠,在出殯送葬隊伍中穿梭助陣的黑衣青少年,正是黑幫滲透校園招聚苦悶學子的社會病徵。無不在警示家庭無力、學校無策、警察沒輒、幫派無所不在的台灣社會,正向暴力沉淪。

詩人早在聖經中的警覺:「我在城中見了強暴爭競的事。」(詩篇55章9節)、「地上黑暗之處,都滿了強暴的居所。」(詩篇74章20節)、「強暴人誘惑鄰舍,領他走不善之道。」(箴言16章29節),正是當今社會的寫照。

失去武士道精神的日本社會,造就暴力犯罪的黑社會;失去清教徒精神的美國社會,均平社會不再,社會邊緣人自生自滅。當基督的教會被稱許為社會中上階級者聚集的教會時,其實正是一種嚴重的指控。畢竟貧富懸殊不均、人情疏離冷漠的不義社會,正是暴力犯罪的共犯結構。

傳福音的當今教會,實在不能再置身事外,將社會工作推卸給無能的政府,將社會關懷託付給資源匱乏的社會機構。教會要組織起來,在社區中找出破碎的家庭,予以經濟生活的輔導,找出為課業及家庭壓力所苦的青少年,予以心理及生命教育。

[1] 本文刊於2007.04.21基督教論壇報第27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