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論壇報報導》2024禧年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

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談「大債時代」 學者:虛擬貨幣、影子銀行潛藏風險 政府應建立債務預警機制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2024年禧年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大債時代──民主赤字與道德省思」,主辦的禧年聖經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左至右)佘日新董事、周學信老師、雷倩博士、陳建信董事長、曾巨威教授、胡業民執行董事、林榮恩董事。(圖/主辦單位提供)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全球各國政府債務規模擴大,面對「大債時代」,有的企業善於應用債務金融,成為改善生活穩健發展的經營者,但是也有人淪為債奴,還有的以債養債、債多不愁。從美國財務和貿易赤字,美元成為當前全世界國際金融運作的主要基礎,各國當如何面對債務問題?台灣如何有智慧地進行財富創造?如何用聖經高度來省思背後民主赤字、道德問題和世代正義?

2024年禧年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大債時代──民主赤字與道德省思」,11月16日在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舉行。主辦的禧年聖經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建信表示,該基金會本於聖經信仰的精神,來推廣經濟倫理教育,倡導聖經簡樸生活,並建立正確的財富觀念。從2001年開始,董事會每年都會針對當年社會上的需要議題來訂定研討會主題,然後邀請相關領域的基督徒企業家、學者、專家,以及神學院老師分享;從不同專業角度,幫助牧者、傳道人在牧養的過程中,能夠帶領信徒從聖經觀點,教導正確的金錢觀和理財觀。

陳建信董事長。

陳建信董事長。

今年是連續第24年舉辦,以「大債時代」為題,主要表達對全球債務危機現象的關注。這次分享的四位講員包括:前新加坡霸菱亞太基金投資合夥人雷倩、禧年基金會執行董事胡業民、政大財政學系名譽教授曾巨威,以及華神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周學信。

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現場,雷倩博士的分享。

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現場,雷倩博士的分享。

以美元為主導金融秩序「脫實向虛」

雷倩以「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脫鉤──反思價值分配」為題,談到以美元為主導的金融秩序「脫實向虛」,原本金融市場要支撐實體經濟,但是愈來愈多金融衍生性商品,發展成另外一個世界。產生三個現象:

一、美聯儲與華爾街高度連動。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不斷上升,美聯儲造就華爾街,股票一直飆升,截至2024年,美國股市的「科技七雄」在整體成長中占據顯著比例,這七大公司包括蘋果、微軟、亞馬遜、Meta(原Facebook)、Alphabet(谷歌母公司)、輝達(Nvidia)和特斯拉,合計市值超過16兆美元,在2024年年初的漲幅,為華爾街其他所公司漲幅的七、八成。

二、美聯儲持有大量銀行的MBS(不動產抵押貸款債券),而且與各國央行高度連動。如果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變大,其他各國央行跟著連動,且密不可分。美聯儲資產負債雖然近7兆美元,但在影子銀行至少創造10倍,也就是70兆美元的效果。

美元要如何支撐?世界銀行開始做GRA(Gold Revaluation Account)黃金重估帳戶,使美國成為估黃金最大受益國。如果1944年的1美元,現今只值1.4分,但若重估黃金,翻到73倍。各國開採石油賣給美國,把賣得的美元存在美國,以美債的形式,支撐美元的價值,使美元能維持一定穩定性。

雷倩博士。

雷倩博士。

虛擬貨幣和和影子銀行不受監管風險大

三、虛擬貨幣和和影子銀行。虛擬貨幣在今年年初被容許變成ETF(指數股票型基金)。過去拿虛擬貨幣比特幣,換不到一塊pizza,現在比特幣大幅飆漲。

她說,聖經教導,我們不能從無憑空變有,虛擬貨幣體系非常不能信任。更重要的問題是,它變成ETF,完全看不出來其實是空的,像是購買實體物品,變成商品化,暗藏很多的風險。

影子銀行(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非銀行財務金融機構)與國際銀行高度連結,而且影子銀行不被監控,當傳統銀行的商品挪到影子銀行,就形成監管黑洞。而且影子銀行進行高度複雜的衍申性交易,完全欠缺監管結構與基本資訊,不同商品價錢也隱藏不同的風險。

雷倩表示,現今容許金融和金融「遊戲設計者」,在金融世界進行貪婪的掠奪,改變正常價值分配,與日益複雜的衍申性商品,放大資訊落差影響,造成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形成美國1 %富人比餘下99%的世界。

在實體經濟,雷倩也提到數位智慧革命、綠色革命引發能源轉型。AI智慧製造,成為工業革命4.0,新的生產和銷售方式、生成式AI設計、語言模型學習、平台經濟、結構重組,這些都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

新秩序的再全球化:公平、普惠、永續

談到「基於新秩序的再全球化:公平、普惠、永續」,雷倩表示,世界的秩序不應該讓有知識、能力的人用貪婪掠奪其他人,而是試圖建立一個公平、普惠的世界;期待在新的秩序中,那些貪婪的因素受到節制,讓金融和經濟回歸正常關係,國際秩序能夠改變,回歸到公平、永續。

胡業民執行董事。

胡業民執行董事。

禧年執行董事、經濟神學專欄作家胡業民以「大債時代,賴債?-貨幣和債券發行的終極困境」為題表示,全球政府債務擴大,未來一到十年間,許多國家債務會破產,最嚴重的包括坦桑尼亞、尚比亞、烏干達、衣索比亞……等非洲國家,窮到連利息都付不出來。先進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有一個援助計畫,但根據研究,每年先進國家投入到發展中國家的援助金,遠低於發展中國家要償還的利息。

七大工業國,不管是美國、丹麥、德國……,每個國家從2024年到2029年,預估5年的債務都在巨幅增加。每個國家都要仰仗國債來運作他們國家的體系;全球政府的債務是315兆,先進國家209兆。可見的未來,美國的債務將突破36兆,預計還會繼續增加。未來世界如何變化,我們並不知道,只知道全球債務不斷上升。

金融債務或資本:善與惡的距離

若要使得經濟順利運作,需具備三個經濟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最近民間推動「公平貿易體系」,讓勞動者取得該得到的報酬,全世界如果能夠這麼做,市場經濟就會變得健康。胡業民說,無論是銀行或是經營者,同樣需要「審慎的美德」,使得銀行興盛起來,使國家能夠平衡盈餘,而不是落在嚴重的國債中。

胡業民表示,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問題,最重要的是國外債務跟出口之間的關係。國家的出口也決定的償債的能力。1919年,德國在一次大戰戰敗後,簽下凡爾賽合約,必須償還巨債。英國大使、經濟學大師凱恩斯當時看德國的出口,根本沒有能力還債,逼迫別人償債,並不能帶來一個和平歐洲。由於債務非常巨大,最後出現了希特勒,興起二次大戰,連債都不還。

胡業民也談到創造「債務陷阱」現象。《經濟殺手的告白》一書,提到過去西方當權者代理公司想辦法超額貸款給發展中國家,讓這些跨國公司一面賺取貸款利息,又承包很多工程,且輸出設備。在許多好大喜功的建設項目下,在地國不堪負荷,當地政府以低價提供石油或其他資源給美國企業;使原本分配給健保、教育和其他社會福利的預算,都被拿去支付貸款的利息,到了最後,本金永遠還不完,整個國家都被債務困住。

會場。

會場。

金融資本原可以有重大貢獻的,如2010年全球經濟低迷聲中,張忠謀台積電運用金融資本上兆元大量的成功投資,從此拉開了與競爭者韓國三星(Samsung) 的距離。

闖禍者沒有受懲治,金融正義在哪?

「台灣新青年安心貸款」後來緊急煞車,為的是避免5-6年後引發房貸違約風暴。過去中國恆大和美國雷曼倒閉,但是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AIG)卻因「大到不能倒」因此被救。闖禍者卻沒有受懲治?但是若不救,整個金融體系和社會制度很可能徹底崩潰。

「當代約瑟何在?」胡業民表示,日用的飲食慈惠救助、不收取利息,但若做商業營運,要收利息;這是上帝的原則。「欠債還債,負責往來,不乘人之危,減除逼債邪惡」。2000年英、美教會和政府曾經推動債務大赦,期限為50年(2000-2050);我們應該面臨2050 新的赦免年來到。期望能實現主禱文「免我們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曾巨威教授。

曾巨威教授。

中央地方財政困窘 「劫富濟貧」解決

曾巨威教授在分享「財政赤字、公共債務與所得分配不均──開源與節流何者為重」時表示,中央政府的財政狀況普為拮据,常須以舉債融資支應所需經費,導致中央政府債務餘額不斷增加。從2000年到2024年,各級政府歲入歲出餘絀為正的年度只有4個,其餘皆為赤字。可見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比中央政府還更窘困。

他提到,當我們表面看到政府的赤字和債務,背後反應政府租稅和救濟制度問題。雖有許多複雜因素,但是政府扮演很重要角色,用「劫富濟貧」解決所得分配問題。近年來,政府著力於濟貧,增加社會福利支出,改善窮人生活,對改善窮人生活有所幫助。

「劫富」方面,由租稅愈來愈不公平。曾教授表示,領薪水上班族,不如在家買股票,尤其股利所得課稅新制上路後,從原本約38%降至28%,代表股利多者繳稅反而變少,不利所得重分配。雖然課稅增加,卻沒有對富人課重稅,貧富差距將擴大。

曾教授也談到疫後衍生新的關鍵議題──人口結構變化對財政收支的影響。少子化與高齡化,帶來政府財政極大壓力!氣候變遷下,對於碳稅課徵和碳權交易,導致所得分配不均加劇;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下,國防經費增加將造成政府預算科目的「排擠效果」。實證研究指出,「社會福利」項目,將是國防支出下最大的削減項目。

虛擬世界對經濟造成超前消費等問題

曾教授指出,隨著科技發展,經濟發展也出現很大問題,包括超前消費、資產泡沫化、政府財政赤字等問題,進而出現債務膨脹和金融問題,值得我們注意。虛擬世界會帶動經濟實體力量,但是如何取得憑平衡?需要好好思考。此外,政府應該建立債務預警機制,隨時提供警訊,避免債務膨脹擴大衍生許多問題。

周學信老師。

周學信老師。

周學信老師以「負債、饒恕與神學」為題,談到現代受到新自由主義影響,減少對於商業行為和財產權的管制,支持私有化,反對由國家主導的直接干預和生產。新自由主義不僅僅是一種經濟政策配方,它渴望成為一種完整的生活方式和整體性的世界觀,這是以往資本主義模式所沒有的。

他引用了聖經聖經中的多處經文來探討債務與奴役的解放,以及社會經濟公平的原則。創世記四十七章18節提到關於債務與奴役的解放的教導;利未記二十五章35-42節則詳述土地贖回與禧年制度,倡導為窮人提供無息貸款,視為一種禮物形式,同時對債務奴役施加的限制。這些制度的核心理念,源自於上帝從埃及解救以色列人脫離奴役的拯救行動。

此外,使徒行傳二章44-45節描述了初期教會的分享精神:「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這些經文共同展現了上帝心意中的公義與憐憫,並鼓勵信徒透過實際行動去關愛他人、解放被壓制的人。

周學信指出,我們在主禱文中祈求「免了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馬太福音六章12節),向神祈求赦免我們的罪,同時也學習去饒恕虧欠我們的人(參路加福音十一章4節)。這段經文對我們有很深的提醒,教導我們如何以恩典對待他人。

談到當代的債務神學,周老師引用了坦納(Kathryn Tanner)在《恩典經濟觀》一書中的觀點。坦納強調,神賜下恩典,提醒我們在面對自己的債務和他人的債務時,應以恩典的原則來回應。而學者布雷瑟頓 (Luke Bretherton)則認為,「債」不僅僅是一種財務概念,更是一種促進人與人之間建立相互關係的途徑。這些理論共同呼籲我們在債務問題上,以信仰為核心,展現神的恩典與愛。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2024/11/22。https://ct.org.tw/html/news/3-3.php?cat=10&article=140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