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不如行善/蕭家興

祭祀不如行善 [1]

逢豬年豬事報導一籮筐。除了私宰及斃死豬肉流入市面令消費者聞之色變外大學教授養迷你麝香豬3年後從2公斤胖到200公斤除了需要幫牠刷毛冬天要用電暖器夏日要用兩架電扇降溫。而三峽為籌備廟會祭祀從16頭參賽大豬中選出重達770公斤的大肥豬。這頭由5、6名兄弟合養3年多的大肥豬享有洗澡、擦背、按摩及24小時聽音樂的「豬」道待遇。

不過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則抨擊:飼主為求勝出無不用盡不「豬」道的方式包括:強迫灌食、限制行動等根本就是虐待動物。其次三峽祖師廟的賽豬敬神活動是慶祝今日看來不合時宜的愛國護國志士即英勇抗元的泉州安溪人陳昭應的誕辰但其淵源卻是祭祀漳泉先民大械鬥的數千名死難亡靈誠有虔誠有餘識神不足之憾。

撇開民間宰殺豬公的習俗是「祭鬼不是祭神。」(哥林多前書10:20)其實神所喜悅的祭不在祭物的種類與大小而是悅納人「行善和捐輸」(希伯來書13:16)、「行仁義公平」(箴言21:3)等行為。新約記載耶穌在被問到可否在安息日作善事時說道:「人比羊何等貴重呢!」(馬太福音12:12)。又說:「這些事(指馬太福音25:35-36)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神看重的是人的珍貴與行善的心。

在台灣貧困家庭斷炊、燒炭自殺、學童繳不起營養午餐等時有所聞之際民眾隨性花大錢養寵物、社會不務正業養賽豬的浮誇風氣實有偏差之虞。但願台灣的社會能真正體會神的心意以人的關懷取代養寵物自娛以行善替代鋪張浪費。在這新的一年或許教會可以發起以豬撲滿儲蓄愛心的作法鼓勵台灣人將諸如養寵物豬、賽豬等不當花費的錢節省下來轉為賙濟社會慈善之需如此豬年會更有意義。

[1] 本文刊於2007.02.10基督教論壇報第2713期,原題:行善比祭祀更蒙悅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