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社區工作新程式》/蕭家興

書評《社區工作新程式》

慈善與正義之間

一般來說,社區工作具有政治及福利雙重特性,就政治層面而言,社區工作具有伸張正義的社會運動功能,就福利層面而言,社區工作具有社會服務的功能。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所編的這本《社區工作新程式》,其內容可以說是偏重在社會福利服務這一層面。若欲進一步了解香港政治層面的社會運動的發展,或可另外參考《香港基層運動–非主流角度》乙書。

民間版的社區工作白皮書

《社區工作新程式》乙書檢討反省了1976至1991年十五年間香港的社區工作。是一本理論與實務、回顧與前瞻,匯集官方、學界及民間社工人員共同智慧的集體創作。與一般工作報告不同的是,本書在文章中穿插有漫畫及照片,藉以凸顯論述主題,使內容更為活潑,充分顯露社工人員擅長製作海報引人注目的專業素養。

相較於1995年在台灣由官方舉辦的「全國社區發展會議」,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雖然僅為香港少數民間社團之一,但無論是號召專家學者參與撰寫,或是編著報告文集的內容,均不下於臺灣官方會議報告(社區發展月刊社於1995.10.30以特刊出版)。

教會附屬機構的社區工作成績單

本書雖然係由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編著,但裡面有關社區工作理論及工作方法方面的介紹及檢討報告,仍是責請香港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系有關學術單位的教育工作者,或是社會工作行政管理人員撰稿(欲更深入的鑽研,可參考也是香港社會工作學者甘炳光等著《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乙書)。真正由教會附屬機構的社會工作者所撰寫的六、七篇文章,大部分是屬實際案例的分析與檢討報告。這些工作實例絕大多數以公屋社區為工作地點,顯示香港教會機構確實是站在社區工作的第一線,全面而長期的關懷公屋,其社會實踐的精神與貢獻值得社會推崇與肯定。

以軟性訴求的社區工作項目為主

基督教女青年會就香港的社會團體類型而言,可以說是屬於組織健全、沿襲體制內途徑的主流社會組織,而與採行體制外途徑來爭取民眾權益的非主流社會運動組織不同。故本書除了社區工作的理論及方法外,內容涵蓋有健檢醫療、傷殘復健、私樓及公屋(徙置區及臨屋區)居民的拆遷安置、民生關注、勞工個人及家庭輔導服務、基層婦女、老人及青少年、社區居民組織及訓練等一般性的社區工作項目。但對於諸如將神壇、賭博或色情行業掃出住宅社區等社區公害的強制干預;或是諸如說服社區居民接納為精神病及弱智者專業康復服務所需於社區設立的中途宿舍或工場的挑戰;為艇戶、露宿者等被忽視的一群爭取權益的社會運動;甚至目前臺灣正方興未艾的社區文化總體營造等社區工作均尚無觸及。

隨社會脈動心意更新而變化

一項工作做久了難免會出現依樣葫蘆、敷衍應付的疲態。惟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卻能警覺社區工作必須對社會動態保持敏銳的觸覺,本身必須不懈怠地自我檢討與反省,以掌握社會發展與轉變而衍生的社區需要,積極面對挑戰。本書各篇均嘗試分析新的社區情境,且隱然均以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作為社區工作轉型的虛擬關卡。強調隨著一九九七的到來,香港人民對中國政權信心不穩(諸如:移民潮)及高度都市化的商業社會(諸如:高科技、重品質、重競爭),居民的鄰里關係將益形緊張冷漠。未來社區工作必須面對政權重建、社會結構重組的挑戰。社區工作的程式必須增加輸入新的變數,社會工作的手法必須轉型與更新。

新舊工作模式的變與不變

乍看本書的書名社會工作者可能會以為未來的社區工作似乎已經有了新的、成熟的途徑可循。其實本書雖然邀集了學者及民間社會工作者共同診斷社區工作的「舊程式」,並共思未來社區工作的「新程式」,期望套用新程式來解決新的問題。惟本書尚未能、也不可能明確提供或列舉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新程式」。

惟可確認的是,社區工作模式的精髓乃在於隨時隨地體察社區的時代需要,新程式不可變的精神要素莫過於:社區居民的自助互助、社區居民的主動參與、社區鄰里意識的培育及社區生活素質的改善等。至於鄰舍支援網路、社區照顧網路等社區工作手法及其應用範圍、地區可資運用資源的多寡、組織規模、服務對象、動員的地域範圍及時間長短,則是可以因地制宜予以改變的。

以服務社區事奉神

本書對於社區工作的突破雖然有限,但本書所累積的社區工作經驗及改變社區工作作法的企圖心,則是值得臺灣教會及社會團體參與社區工作的仿效。當然,在這本書中,我們是看不到基督教女青年會的宣教事工,但是卻可在基督教女青年會關懷社區工作的無私及敬業中,充分體認到其實踐基督曉諭我們愛鄰舍的社區福音。

(本文刊於1997.10曠野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