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倫理與公義信仰》序文

陳董事長序

本(禧年)基金會創會董事蕭家興弟兄,為了釐清及建立聖經經濟倫理的系統範疇,特花了數年的工夫整理了這本涵括理論與實務的著作。我很高興將它列為本基金會的《禧年譯著叢書》之一,並贅言幾句。

禧年基金會係以推廣聖經經濟倫理教導為職志的基金會,主要宗旨在於:

一、提醒企業建立正確的經濟倫理觀,實踐社會責任。

二、教導信徒建立正確的財富管理觀,實踐簡樸生活。

本基金會每年與神學院等教會機構辦理研討會、座談會、講座及學術研究,並不定期彙編聖經經濟倫理有關短篇論述文章發行《禧年經濟饗宴》。至於專論性質之學術研究及譯著成果則編印發行《禧年譯著叢書》,以作為聖經經濟倫理的推廣教材及研究文獻資料。

回想一九九六年本人受邀參加在香港舉辦的第五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聖靈感動我、託付我與企業界及神學界的弟兄姊妹在一九九九年七月成立了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期望能在台灣推廣聖經經濟倫理教育,教導基督徒、眾教會及企業界過敬虔、知足及公義的信仰生活。以彰顯上帝呼召眾信徒「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主同行」的旨意。

蕭家興弟兄曾任職內政部營建署國民住宅組組長,具有房地產、都市經濟、土地使用等行政專業及法制實務,對社會弱勢族群無法自拔於經濟不公義體制深有體會,而益發肯定舊約聖經中禧年社會公義制度的經濟倫理精神。本書從聖經經文、神學思想、倫理信仰、經濟制度、經濟生活、房地公義、社會實踐等層面,深入淺出地加以分類及歸納經濟倫理的精意,是進一步探討及研究聖經經濟倫理的入門文獻索引,期望本書的出版能拋磚引玉帶動教會、神學機構及經濟倫理專業人士,更加重視聖經經濟倫理的研究及日常生活的實踐。謹誌。

陳定川
2003.12.序於財團法人
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

劉執行長序:尋求公義信仰的經濟價值

經濟倫理好比是時代的一面鏡子,但經濟管理神學一直未列入基督教神學的主流,只存在於邊緣化的倫理議題,主要的原因是侷限於過去的環境發展,二十世紀以前,民主及政黨政治為國家主要的發展核心,經濟發展並非主軸,然而時代的變遷,在全球化、資本化的潮流趨勢下,經濟成為大多數人所關注的焦點,經濟發展及治理也成為當代的顯學,更是支配社會和歷史發展的關鍵所在。

基本上,各項的經濟活動、經濟政策、經濟治理、經濟秩序、公義分配的實現、牟利行為、財富運用等,都與我們的生活信仰息息相關,而經濟活動包括了生產、交易、消費和分配的過程中,也產生許多的新興問題,諸如經濟倫理、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財富累積、分配不均與社會不公、金錢至上與人際疏離或價值失落等,因此經濟倫理的範疇遠大於財富倫理。

蕭家興弟兄是我多年好友,我們在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一起共事數年,他默默的付出,受到肯定,要感謝他的貢獻。在本書的短文中,陳述馬丁路德、加爾文或韋伯、方濟會Francis、饒申布士等經濟倫理觀,不僅可以讓我們思考、發掘相關的問題,從經文釋義、神學思想、經濟制度到個別性的房地公義、社會實踐等價值反省、價值抉擇的倫理問題,關係著經濟與信仰價值間的衡量,提醒我們過度追求經濟所致的盲點與偏差,取得正本清源的認識,避免迷失其中。

誠如蕭弟兄序文所說:「失去信仰的神學是一種無意義的學問,失去信仰的宗教是無意義的社會活動」,個人也深信:「失去公義的經濟成長是一種無意義的價值體系」。從基督教神學的核心立場來看,經濟倫理與公義信仰乃是保障經濟成長與平衡的原動力,因此,如何建構經濟倫理的信仰基礎是刻不容緩的課題,當然要涵蓋上述所有的課題,是一件長期而鉅大的工程,此刻本基金會亦將陸續編印相關的書籍,僅提供初步的整體印象,勾勒出一個大致的輪廓,更期待各有志基督徒、神學院及教會牧長共襄戮力,進一步的研究。

劉克明
2003.12.序於財團法人
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

自序

少時隨著父母在菜市場的路邊做生意討生活,屢遭警察以妨礙交通及環境衛生為由驅逐取締,所受屈辱迄今仍無法自記憶磨滅。直到今日,每每看到警察為難地驅趕流動地攤,對這些多少家庭賴以為生的地下經濟未能受到正面的輔導管理感到忿忿不平,深感社會不公義莫過於此。

及長,大學及研究所修習不少經濟學,除了個體經濟及總體經濟外,也涉獵了包括經濟數學、數理經濟、土地經濟、資源經濟、住宅經濟、城市經濟、區域經濟及工程經濟等領域。猶記得參加預備軍官考試,當大家都選考可得高分的「中國現代史」時,我仍執意考「經濟學」(全考場幾乎三十分鐘就繳卷,就只有我和監考老師熬到打鐘。感謝主!我也考上預官),除強迫自己多讀經濟學外,無非是對台灣人不考「台灣史」,反求諸於「中國史」而作無言的抗議。就職後因工作的需要,則進一步涉獵政治經濟學,充實經濟制度的知識而對社會公義制度有些領會,只是對所謂「聖經經濟倫理」則甚為陌生。

一般而言,哲學是世俗生活的價值體系,宗教信仰是精神生活的價值體系,而倫理學則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處理人的生活問題及與他人相處之道,可以與宗教沒有關係。宗教信仰包括人的生活方式,但必須與神有直接的關係,但宗教與信仰仍有一些差別,信仰是從神的啟示而來,而宗教則往往是人的經驗。聖經不是一本哲學或倫理學的書,而是神對人生命的改變。當人的生命被神的靈所改變,必然要活出新的生活款式,而這種活出生命的生活款式本質上就是一種信仰生活的價值體系。

基督教倫理學旨在整合人對神的瞭解,以及神對人的要求,建立一套世俗生活的價值體系。基督教倫理學的基礎在於從聖經的經文當中,為信徒指出在一個特定的時空背景下,如何將神的話語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才能符合神的要求。聖經經濟倫理則嘗試從聖經的經文中有關經濟的教導,提供一套使信徒日常經濟行為,或是使社會的經濟秩序,特別是商業秩序基督化的生活守則。

深究聖經經濟倫理的精義無非是社會公義及環境公義,即人類或企業的任何經濟行為均應對社會弱勢階層及敏感脆弱的自然環境負起應有的責任。一般人常將「公義」與「正義」混為一談。其實這兩個名詞仍有一些區別的。正義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公義則除了強調人人應有基本生活的權利與義務外,具有公義精神的法律制度,其內涵必須是偏袒弱勢族群的,即先保障弱勢族群,甚至包括自然環境,然後才能說: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失去信仰的神學是無意義的學問,失去信仰的宗教是無意義的社會活動。失去公義的經濟則不僅是勞力的剝削與榨取,更是對人性的諷刺,也是虧欠上帝的榮耀。在當前政府假藉籌措社會福利資源之名,實質「劫貧濟富」、「鼓勵投機」做莊帶頭賭博,全台灣人民瘋狂地投機簽注中頭獎機率僅有3776965920分之1的電腦彩券之際,除消極地呼籲基督徒不要浪費心神與金錢去購買及研究公益彩券外,本書之出版或有更積極地勉勵所有基督徒能進一步立志拒絕不當錢財的誘惑。

本書僅能說是個人參與聖經經濟倫理有關事工的一分自我教育,一則希望經由基本知識的梳理,避免個人思想偏離基督信仰,二則盼望藉由文獻的整理,能為聖經經濟倫理概括地鋪陳可能的架構及內涵。故容有過於簡化此專業領域的學識,尚期包容指正,也期待教會機構及專業人士因著本書的拋磚引玉而有更多更嚴謹的論述出現。

在此,也要感謝幾位曾造就我公義信仰的人。首先是任職內政部營建署期間的老長官蔡兆陽先生。因他的提攜我有機會主管國民住宅業務,既體驗到住宅經濟,也體會到社會公義。其次是財團法人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陳董事長定川長老、胡業民及劉克明弟兄。因參與基金會的運作而有機會思考聖經經濟倫理。最後要感謝嘉義南門貴格會伍玩城牧師伉儷,在我就讀初中、高中的青澀歲月,給我信仰的啟蒙及生活的照顧。

蕭家興

2002.8序於台北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