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下的教會反思 金融海嘯系列

海嘯無可遁逃

2008年引起的普世金融、經濟風暴,IMF估計損失達2.2兆美元,相當七個台灣年總產值,縱使波動幅度非如1929年「大衰退」情事,但是影響範圍之廣闊,卻是史所未見。二次大戰後數十年來昌盛繁榮所累積的財富,在這一次債券金融泡沫下,無寧產生對人們儲蓄(含國家退休金基金等)極大的掠奪和蒸發,金融貪婪成為千夫所指的萬惡罪魁。

由縱使各國中央銀行亟力挽救,企業及消費者信用緊縮卻是極為嚴重,瞬間無情地隨著全球化衝擊到任何開放地區的角落,難有一個地方可以遁逃。

 

教會力抗狂瀾

「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當前不景氣來到,則是「臨到義人,也臨到不義的人」。法老約瑟時代,埃及地發生飢荒時,整個西亞的雅各全家亦未幸免波及,必須出外購買糧食。然而掌管宇宙的  神,卻是要成就為安頓希伯來民族的佈局。

使徒行傳當先知亞迦布預言耶路撒冷有飢荒,旋即不久在革老丟年間發生了。但是信徒的見證卻是,荒年不慌,信徒勝過不可抗力飢荒的辦法,乃是藉著信徒相通援助,來突顯同領一個榮耀身體的合一性,和聖靈中相交的偉大團契價值。

新約從使徒行傳以來,苦難-經濟波動,成為信徒相互幫補、團契合而為一的見證的契機。聖徒中間互通有無,是聖徒一體的表彰,保羅一路奔走,為了攜帶腓立比、哥林多的捐獻救助耶路撒冷遭飢荒的弟兄,甚至不以自己性命為念。正是要實踐這個天國的「團契」生活。Koinonia一詞即有經濟上團契的意義。蓋以天父家裡(教會)的團契生活,若失去經濟上的團契,便沒有實質團契、相交的內容可言了。

公元251年,基督教是尚未成為國教的地下組織,但是傳承彼此相愛的責任向來恢宏,僅羅馬一地教會中,名冊上受教會供養的寡婦即達1500人,基督教宣教運動達到前所未見的高潮,甚至繼將顛覆了羅馬社會。早期教父可以誇口向異教徒說:「我們在街市上所做的(救濟),比你們在廟宇中做得更多。」(註)

 

我們的責任

此次華爾街起始的災難,貪婪和欺騙導致峰火漫天,因此救援各個地區人們減輕傷害,加速復原,固然是各國政府無可推卸的責任,惟願主,救我們脫離凶惡,世界波動的經濟早日走出低谷。但是就基督徒言,有下列幾點提醒:

 

  • 政 府和基督徒公民的責任: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坦承他忽略了人性貪婪的軟弱,致使投資銀行泛濫云云。另外錯誤的低利率政策,給予債務龐大的國家,更無懼 地借貸,終有破產的一天。基督徒公民允宜督促政府,任何措施,不可偏離理性。而當前救援工作應以尊重人生存尊嚴、救援人的需要為第一優先。
  • 清處理錢財的道德責任:全球金融產品將會繼續出現,然而金融產品嚴肅的一面卻要從此回金融風暴中習取教訓。不虧負於人,包括買賣正確告知風險的金融產品,是所有從業人員的倫理和責任。透過學習,得著力量,在經濟活動趨於複雜之際,不使人們因無知而滅亡。
  •  思積財在天的實際作為:市場經濟若是缺少基督教的反省能力,一定邁向貧富兩極化的地步。在富有的世界中,產生過度的儲蓄偏失。任何過度的儲蓄,必是產生貨 幣「窖藏」的結果。整個社會消費傾向降低,加重蕭條的局面。一個不懂捐獻、分享的消費,在神面前是貧乏可憐的。基督徒要消除恐懼心理,學習如何在處理消 費、儲蓄、捐獻、奉獻、投資上的功課上,認清錢財的無定性(提前6:17),因為「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太6:19)。在不義的世界中,沒有萬全的儲蓄保障。落實積財在天,並以此作為我們生命的宣告,才是此次金融風暴下,重要的學習和智慧。

(註:出自岡薩雷斯「信仰與財富」)

我要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