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不平衡復甦的失衡現象

社論 2010/2/9 YM

近日歐洲債信的危機,突顯了金融海嘯過後,全球經濟復甦的三種區域型式,東方新興國家的V型復甦、美國的U型復甦、和歐洲緩慢L型的不確定性復甦情形。

 

三個失衡:財政失衡、利率失衡

金融海嘯期間,歐洲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希臘投入大量財政負擔,然而失業率仍達百分之十以上,西班牙達到百分之十九(預算赤字超過GDP 10%)。顯示不同地區經濟的特質相異,一味以財稅減免,並未達到經濟迅速復甦預期的效果。反而看到各國政府陷入資金短絀窘境,籌措財源益加困難。雖然IMF和歐盟允諾相助,並擬控制各國政府赤字在3%以下,因讓各國中低收入者立刻遭到打擊,恐怕要付上政治代價,窒礙難行。反之,持續的財政赤字,亦必造成利率上漲(公債價格下跌),籌資日益困難,誠屬兩難。

 

匯兌失衡?

不影響財政困境的方法,原本求助於匯率的升值或貶值調節,惟在歐元單一匯率區裏,各國已無法透過犧牲匯率之貶值途徑,達到刺激經濟的手段。而僅能在財政措施的寬鬆與否來進行協調。維持了外部匯率,卻單靠財政緊縮,產生利率上升,經濟復甦便是遙遙無期了。

 

低息必須持續?

在歐洲L型復甦不確定之下,美國和東亞新興國家則呈U,V型反轉。但是基於整個經濟觸底回升份不牢靠,無論美國克魯曼,或是中國成思危均認為短期一年內,停止振興經濟、刺激經濟成長,轉到緊縮財政、提升利息係屬不可行的事宜。因此在各國不敢輕言「退市」情形下,偏低的利息相信會持續一段時間。

 

富與窮的失衡-分配責任

戰後自1970年, 世界各國貧富差距擴大,繼石油危機造成產油國賺取大量油元之後,新興國家以出口暢旺,迅速賺取並累積外匯,中國繼台灣、韓國之後,贏得鉅額美元。相對地, 許多國家逐漸陷入美國一樣雙赤字的境地一財政和貿易赤字均行惡化。美元和歐元一樣,本來有「暫存財富」的效果,將現象暫時隱晦,但以如果南歐國家財政破 產,歐元若是地位動搖,富與貧的差距困窘立刻顯現,其貨幣體系有崩解之虞。此亦是此時歐盟必須全力救援諸國的因素。

國 際資金的流動產生窘迫,反應出了富國與窮國的失衡本質。財富增長大國,必需善於流動其資金,開放自身市場,迅速創造相應的窮國購買力,免得全球貨幣機制有 崩潰的隱憂。但在目前各國寧可浪費公共資源,亦不願見到二度經濟衰退的情形下,幾乎可以預測財政惡化難以改善,而各全球經濟體(國)之間,貿易磨擦不可避 免,如此則是反其道而行了。故而人類是否有共同願景,看得更遠,超越封鎖的自私心態,富裕國家察覺普世投資的去路和消費花費的責任,從而努力解決富裕和貧 困失衡的困境,才是重要。

是以2009年全球一致的衰退,在2010年產生全球不同步復甦。後金融海嘯時代,各國控制財政赤字(危機)是為新的課題,近來歐洲債信危機,令人想到美國財政赤字,更是天文數字,若是各國不思財政節制,全球經濟體系崩潰才是令人髮指。

因此如何善於支出、善於花費、善於節制,已非個人,更是公共政府部門必須學習的課題,全球經濟復甦既已成型,歐洲債信雖不會構成次貸那樣風暴,然而引導國際資金正向的流動成為人類的福祉,才是人的責任和榮耀上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