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社會創新—從時間銀行到社會企業創新之路/鄭立維

AI時代的社會創新—從時間銀行到社會企業創新之路

鄭立維

洰苙投資RichFish ® Investment創辦人

創新零售集團New Retail董事

一、引言:新技術對現今社會的重大影響

在當今的全球舞台上,人工智慧(AI)以驚人的速度和深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智能家居,AI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效率和便捷性,也重塑了多個行業的運營模式,並且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AI技術的迅猛

發展對現代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引發了企業、政府和個人對未來的深刻思考。

在這個技術革新的時代,企業如何從AI技術和網路科技的浪潮中汲取轉型的靈感?如何通過創新實現可持續的再造和發展?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持續維持會員忠誠的平台?這些問題不僅關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繁榮。

筆者將深入探討AI時代的社會創新,剖析AI技術帶來的挑戰,並探索切實可行的應對之道。筆者將分享自身參與的各類創新計畫和營運經驗,並結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趨勢分析,為讀者們提供新的見解,旨在引領大家在AI時代中尋找社會企業創新發展的新機遇。

二、企業轉型的啟發?

(一)網路科技浪潮:從Web1.0到2.0到3.0結合AI的演進

網路科技的發展猶如一場波瀾壯闊的浪潮,從Web1.0的資訊單向傳播,到Web2.0的社群互動與使用者原創內容,再到Web3.0的去中心化、區塊鏈和人工智慧(AI)賦能,每個階段都為企業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更深刻地影響了商業模式和社會互動。

Web1.0:資訊的單行道

Web1.0時代,可謂是網路的「洪荒時期」是去中化的。這個時期的網站以靜態內容為主,資訊的傳播方向是單向的,由網站所有者向使用者傳遞。使用者只能被動地接收資訊,缺乏互動和參與的機會。這個時期的代表性企業包括Yahoo、新浪等門戶網站,它們扮演著資訊守門人的角色,為使用者提供新聞、資訊和搜索服務。然而,Web1.0的封閉性和單向性也限制了網路的發展潛力。

Web2.0:社群互動與使用者原創內容的崛起

進入Web2.0時代,進入中心化的時代,網路世界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時期的網站強調互動性、社交性和使用者生成內容。部落格、社群網絡、影音分享平台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使用者不再只是被動的資訊接收者,而是可以主動參與、發表意見、分享內容的創造者。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群平台的崛起,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更加緊密,資訊傳播也變得更加快速和多元。

Web2.0時代,使用者原創內容成為網路的主流,企業也開始利用社群媒體與消費者進行互動,建立品牌形象和忠誠度。

然而,Web2.0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中心化的平台掌握了大量的使用者數據,引發了隱私洩露、數據壟斷等問題。此外, 虛假資訊、網路霸凌等現象也層出不窮,對網路生態造成了負面影響。

筆者在Web2.0時期參與了諸多線上服務:教育部遠距教學專案,線上音樂平台(iMusic、Kuroom),線上遊戲等多種內容服務線上化的經歷。對於線上音樂平台的模式感觸最深!因為筆者本身就是熱愛音樂創作跟演出的音樂人,對於能參與台灣最早期的線上音樂平台iMusic深感興奮,期待能藉此幫助音樂人能夠爭取更多的推廣資源,有機會幫助到音樂人能獲得更好的收入。

但實際參與了兩個平台(iMusic、Kuroom)的營運經歷, 發現音樂內容被四大唱片公司將詞曲版權預付買斷的情況很多,加上音樂點播平台的演算法不公開情況,音樂人實際能拿到的版權費用極度微薄。發現了中心化的結果是平台跟經紀單位拿走了大多數的收入佔比,實際生產內容的創作者僅能拿到微薄的收入,通路拿走了更多的收入佔比。

Web3.0:去中心化、區塊鏈與AI賦能

Web3.0被視為網路發展的下一個里程碑,其核心特徵是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和AI賦能。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使得網路更加安全、透明和可信,資料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回歸到使用者手中。AI技術的應用,則讓網路變得更加智能化和個人化。

在Web3.0時代,我們將見證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ecentralized App, DApp)、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s, NFT)、元宇宙(Metaverse)等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這些技術將為企業帶來全新的商業模式,例如:NFT可以讓創作者直接向消費者銷售數位藝術品,無需透過中間商。元宇宙則可以為企業提供一個虛擬的商業空間,讓企業與消費者在虛擬世界中進行互動和交易。

AI在Web3.0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透過分析海量的數據,AI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個人化的推薦、智能化的搜索和自動化的服務,提升使用者體驗。同時,AI也能協助企業自動化客服、優化行銷策略和提升營運效率。例如,AI可以根據使用者的瀏覽歷史和偏好,推薦相關的商品或服務,提高轉換率。AI 聊天機器人可以取代人工客服,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的服務, 降低人力成本。

Web3.0結合AI,將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企業需要積極擁抱新技術,調整商業模式,培養數位人才,才能在Web3.0時代保持競爭力。

(二)網路科技發展帶來的商業變革:機遇與挑戰

網路科技的快速發展為各行各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既孕育了無限的商業機遇,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企業若能善用網路科技的力量,將可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反之,則可能面臨淘汰的命運。

機遇

‧拓展市場與客群:網路科技打破了地域限制,企業可以透過電商平台、社群媒體、搜索引擎等管道,將產品和服務推向全球市場,接觸更廣泛的客群。

‧降低營運成本:網路科技可以自動化許多業務流程,例如訂單處理、庫存管理、客戶服務等,從而降低人力成本和營運成本。

‧提升客⼾體驗:企業可以利用網路科技收集和分析客戶數據,了解客戶需求和偏好,提供個人化的產品和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創新商業模式:網路科技催生了許多創新的商業模式, 例如:共享經濟、訂閱制、平台經濟等,為企業開闢了新的發展空間。

‧數據驅動決策:網路科技使得企業能夠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數據,從而做出更明智的商業決策,提高效率和效益。

挑戰

‧競爭加劇:網路科技降低了市場進入門檻,使得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企業需要不斷創新,提升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

‧資訊安全風險:網路攻擊、數據洩露等資訊安全問題日益嚴重,企業需要加強資訊安全防護,保障客戶資料和商業機密的安全性。

‧⼈才短缺:網路科技的發展需要大量具備數位技能的人才,企業需要積極培養和吸引數位人才,以滿足業務發展的需求。

‧法規遵循:網路科技相關的法規不斷更新,企業需要密切關注法規變化,確保業務合規。

‧消費者⾏為改變:網路科技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行為模式,企業需要調整行銷策略和銷售管道,以適應新的消費趨勢。

案例分析

以零售業為例,電商平台的興起,讓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購物,無需出門。這為零售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但也對傳統實體店造成了衝擊。許多傳統零售企業紛紛轉型,發展線上業務,或者採用線上線下融合的經營模式,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在金融業,網路銀行和行動支付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金融交易方式。消費者可以透過手機或電腦輕鬆完成轉帳、支付等操作,無需前往銀行櫃檯。這為金融機構帶來了新的業務增長,但也對傳統銀行的業務模式帶來了挑戰。

應對之道

面對網路科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企業需要積極應對,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以下是一些詳細的建議:

▎ 擁抱數位轉型

企業需要將數位化融入到企業的DNA中,從戰略層面到執行層面,全面擁抱數位轉型。這意味著不僅要在技術上進行投資和升級,還要在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企業文化上進行深刻的變革。

‧戰略層⾯:制定明確的數位轉型戰略,確保數位化目標與企業的長期目標一致。企業領導層應該具備數位化思維,帶領企業在數位化道路上前行。

‧執⾏層⾯:推動各部門和業務單位落實數位化戰略,確保數位技術在業務流程中的應用,如自動化流程、數位營銷和智能供應鏈管理。

▎ 建立數據驅動文化

企業需要重視數據的價值,建立數據驅動的企業文化,利用數據分析來指導業務決策。

‧數據管理:構建完善的數據管理體系,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引入先進的數據處理工具和技術,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來提升數據分析能力。

‧決策⽀持:通過數據分析提供決策支持,讓數據成為業務運營的重要參考依據。培養數據分析能力,提升決策的科學性和精確性。

▎ 培養數位人才

企業需要積極培養和吸引數位人才,建立具備數位技能的團隊。

‧⼈才培養:提供數位技能培訓,鼓勵員工不斷學習和提升數位能力。設立內部培訓計畫和外部學習機會,打造具備前瞻性思維的數位化團隊。

‧⼈才吸引:制定吸引數位人才的激勵機制,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和職業發展機會。營造創新的企業文化,吸引年輕的數位人才加入。

▎ 加強資訊安全防護

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資訊安全管理體系,加強資訊安全防護,保障客戶資料和商業機密的安全性。

‧安全策略:制定全面的資訊安全策略,涵蓋從防火牆、加密技術到員工安全意識培訓等多方面內容。

‧風險管理:進行定期的安全風險評估,識別和應對潛在的安全威脅。建立快速反應機制,確保在發生安全事件時能夠迅速處理和恢復。

▎ 關注消費者需求

企業需要密切關注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不斷調整產品和服務,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市場調研:開展深入的市場調研,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利用數據分析工具,獲取消費者行為洞察,及時調整產品策略。

‧產品創新:根據消費者需求進行產品創新,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和體驗。採取靈活的市場策略,快速回應市場變化。

網路科技的浪潮不可阻擋,企業唯有積極應對,才能在變革中抓住機遇,實現永續發展。通過全面擁抱數位轉型、建立數據驅動文化、培養數位人才、加強資訊安全防護以及關注消費者需求,企業可以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三、企業永續再造的創新之路

在AI時代,企業若想永續發展,就必須不斷創新,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本章將探討企業如何透過創新思維,迎接AI時代的挑戰,並結合社會創新,實現永續再造。同時,我們將深入剖析時間銀行的運作模式,並探討如何將其與永續理念結合,打造創新的會員忠誠計畫。

(一)創新思維:迎接AI時代的社會創新變革案例

創新是企業永續發展的動力。在AI時代,創新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商業模式、組織架構、企業文化等全方位的變革。企業需要跳脫傳統思維,擁抱開放、合作、共創的理念, 才能在AI時代的浪潮中乘風破浪。

社會創新

社會創新是指透過創新的方式,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價值。在AI時代,社會創新更顯重要。AI技術的強大力量,可以為解決貧困、環境污染、教育不平等等社會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

▎ 案例一:AI賦能弱勢群體就業

一家科技公司開發了一款AI輔助翻譯軟體,幫助聽障人士與他人進行即時溝通。這款軟體不僅解決了聽障人士的溝通障礙,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讓他們能夠融入社會, 實現自我價值。

▎ 案例二:AI驅動的環保行動

一家環保組織利用AI技術分析衛星影像,監測森林砍伐和海洋污染情況。這些數據不僅有助於政府和環保組織制定更有效的環保政策,也提高了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推動了環保行動的開展。

▎ 案例三:AI提升教育品質

一家教育科技公司開發了一款AI輔助教學系統,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點,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內容和指導。這套系統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企業創新

除了社會創新,企業自身的創新也至關重要。企業需要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 案例一:數據驅動的精準行銷

一家電商公司利用AI技術分析用戶的瀏覽歷史、購買記錄和社交媒體數據,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推薦和促銷活動。這種精準行銷不僅提高了用戶的購物體驗,也提升了企業的銷售業績。

▎ 案例二:AI賦能的智能客服

一家銀行利用AI技術開發了智能客服機器人,可以24小時全天候為客戶提供服務。智能客服不僅提高了客戶服務效率, 也降低了企業的人力成本。

▎ 案例三:AI驅動的供應鏈管理

一家製造企業利用AI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實現了庫存預測、需求預測和物流優化。這不僅降低了企業的庫存成本和物流成本,也提高了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和效率。

透過這些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創新思維在AI時代的重要性。企業需要不斷探索新的可能性,將AI技術與社會創新相結合,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永續發展。

(二)時間銀行:從時間銀行衍伸到結合永續的善循環

會員忠誠計畫

時間銀行的概念源自於互助互惠的精神,強調以時間作為交換的媒介,讓每個人的時間和技能都能夠被賦予價值。傳統的時間銀行主要聚焦於社區互助,參與者透過提供服務來累積時間點數,再用這些點數換取自己需要的服務。這種模式不僅促進了社區成員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也為弱勢群體提供了獲得支持的管道。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時間銀行的概念也逐漸演變,例如:開始與永續發展、會員忠誠計畫等理念結合,形成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是將時間銀行的概念應用於企業的會員忠誠計畫中,讓會員透過參與環保行動、社會公益活動等方式來累積時間點數,再用這些點數兌換商品、服務或折扣。

時間銀行與永續發展

將時間銀行與永續發展結合,可以鼓勵會員參與環保行動,例如:

‧節能減碳:會員可以透過減少能源消耗、使用節能家電等方式來累積時間點數。

‧綠⾊消費:會員可以透過購買環保產品、支持綠色企業等方式來累積時間點數。

透過這些方式,時間銀行可以激勵會員養成環保習慣,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的社會形象。

時間銀行與會員忠誠計畫

將時間銀行融入會員忠誠計畫,可以為企業帶來多重效益:

‧提升會員黏著度:時間銀行讓會員更有動力參與企業活動,累積點數並兌換獎勵,從而提升會員的忠誠度和黏著度。

‧強化品牌形象:時間銀行鼓勵會員參與公益活動,展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

‧創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創新的時間銀行模式可以讓企業在眾多會員忠誠計畫中脫穎而出,吸引更多消費者。

案例

「好一點」公益任務會員忠誠計畫就是一個將時間銀行與永續發展、會員忠誠計畫相結合的成功案例。該計畫鼓勵會員參與公益任務,例如:淨灘、關懷獨居老人、陪伴流浪動物等,透過完成任務來累積點數,並兌換商品或服務。這種模式不僅讓會員在參與公益的同時獲得回饋,也為企業創造了社會價值,實現了商業與公益的雙贏。

未來展望

隨著社會對永續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時間銀行結合永續理念的模式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我們可以預見更多企業將時間銀行融入會員忠誠計畫,鼓勵消費者參與環保、公益行動,共同為社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四、好一點公益任務會員忠誠計畫的誕生

2022年三月初,筆者在三天晨禱中連續想到從美國回台灣的黃國瑞牧師,因此主動詢問黃牧師曾和我提及的「時間銀行」[1] 計畫的推進情況,結果就開啟了「好一點公益平台」[2] 的誕生!

在當前企業端,沒有任何機構來做對於企業跟NPO之間的媒合平台。協助NPO做更多曝光露出,企業端也很難了解眾多NPO的倡議內容。故此,團隊就思考出這個市場需求,整個計畫在醞釀的期間也到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哈斯商學院開放式創新中心(Center for Open Innovation)做了兩次的POC產品概念驗證,並獲得眾多矽谷大企業的認同。以下就三大平台做簡單介紹:

(一)好一點公益任務平台:公益任務平台

透過協助各個NPO的需求任務,平台發動任務來招集共襄盛舉的捐贈者跟志工以及社會資源投入,來協助完成任務。

(二)好一點會員忠誠計畫:公益忠誠會員計畫

當任務完成對於參與者提供點數獎勵機制,平台將募集廠商資源以及服務折扣券來協助廠商帶來新客源。

(三)好一點永續電商平台:基於任務行銷的嚴選永續電商

針對支持每個公益行動的單位,透過公益平台媒合後的商品資源來形成該活動的銷售專案。

本平台計畫將會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陸續在市場進行POS 落地市場驗證階段。期待這樣的模式能在台灣開花結果,之後嘉惠台灣社會良善美好的循環。

五、結論

(一)AI時代的社會展望

AI時代的來臨,為人類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AI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經濟結構,甚至是價值觀。

在AI時代,我們可以預見:

‧⼯作型態的轉變:AI將取代許多重複性、例行性的工作,但也將創造新的工作機會,例如AI工程師、數據分析師、機器人維修員等。

‧產業結構的重塑:AI將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也將催生新的產業,例如AI醫療、AI金融、AI教育等。

‧社會治理模式的創新:AI技術將應用於城市管理、交通治理、環境保護等領域,提高治理效率和精準度。

‧⼈類價值觀的重塑:AI的發展將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人類的價值和意義,探索人與機器的關係。

然而,AI時代也帶來了許多挑戰:

‧就業問題:AI取代人類工作的速度可能超過我們創造新工作崗位的能力,導致失業率上升。

‧貧富差距:AI技術可能加劇貧富差距,擁有AI技術的企業和個人將獲得更多的財富和資源。

‧倫理道德問題:AI技術的應用可能引發隱私洩露、歧視、安全等倫理道德問題。

‧社會治理問題:AI技術的應用可能導致權力集中、監控濫用等社會治理問題。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需要積極應對,才能確保AI技術為人類社會帶來福祉,而非災難。

(二)未來趨勢:AI與社會的共生發展

AI的發展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未來,AI將更加深入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夥伴。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思考如何讓AI與人類社會和諧共生。這需要我們:

‧發展負責任的AI我們需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倫理規範,確保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符合人類的價值觀和利益。

‧培養AI⼈才:我們需要培養更多的AI人才,讓他們能夠開發和應用AI技術,造福社會。

‧加強國際合作:AI是一個全球性的議題,需要各國共同努力,共同應對AI帶來的挑戰。

只有透過這些努力,我們才能確保AI技術為人類社會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三)結語

AI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秉持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積極應對AI帶來的挑戰,就一定能夠讓AI技術為人類社會帶來福祉,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1] 〈賦予工作金錢以外的價值!牧師推「時間銀行」,傳遞聖經凡物公用理念〉https://cdn-news.org/News.aspx?EntityID=News&PK=000000000d0f87da915f443bdc358d4593eb226cbe032f43

[2] 好一點公益平台。https://www.better-poi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