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對信仰的契機與危機/林榮恩

AI對信仰的契機與危機

林榮恩

TXI Center台灣以色列投資合作中心創辦人

EON Center頤恩萬國教育中心創辦人

財團法人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董事

前言

筆者曾為程式設計師,大約是在1999年開始就撰寫AI程式,也因為一直都在接觸,所以對於AI並不陌生。甚至撰寫過類神經網路的AI決策型程式,服務於IBM時也曾利用AI技術來幫助金融機構做決策分析。所以,今天筆者要從「信仰的角度」來看AI這件事情。

接下來要回應的內容會談到很多的隱憂,也許並不悅耳, 但是會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來思考AI這件事情。筆者也經常跟以色列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發現以色列人有一個特性:他們喜歡傾聽少數人的聲音,就好比十二個探子從迦南美地窺探回來,只有兩個探子跟其他十個探子說的不一樣,贊成進入迦南美地(參民數記十三章)。當然,並不是指筆者個人的言論是屬於那兩個(探子),也不敢說都是正確的,而是想要從一個「很少人在談但又不得不談」的角度來思索AI。

基於筆者對程式和演算法的了解,以及聖經的教導,筆者想要從個人的角度來做一些可能帶有批判性和預測性的言論, 而且這些預測也都回歸到聖經中在《啟示錄》裡所啟示的原則。

一、人類近十年來的科技大躍進綜覽

過去我們所知道的一切將被改變—哇!大浪來囉!未來的未來⋯⋯

本文一開頭將簡單介紹人類近十年來對於全球科技的快速演變和進化。現在所想望的未來的未來,正面臨AI大浪潮的來襲!過去我們所知道的一切,都將被改變。

1.  生化智人2.0

首先,是「生化智人2.0」計畫。這是集結各領域菁英在全世界正進行的一個計畫,這個計畫依序制定出下面四個步驟:

第一步,從2015年到2020年,人類想要做到的是,在遠端可以控制遠方的機器人,而這樣技術現在已經存在了。

第二步,2020年到2025年,因為人類會老死,這個步驟是將快要瀕死的人腦留著並且轉換到一具人工身體上,讓人成為一個不會死亡的機器人或生化人,人類透過腦袋就可以延續生命。

第三步,2030年到2035年,因為腦袋也會壞死,所以腦袋也就不需要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利用電腦技術創造出一個人工的人類意識並且保留人類原有的智慧、情感和意志,在這個階段身體是用人工身體。

最終站,2040年到2045年,連身體都不需要了,只需要有意念存在即可。人類心智成為一種網路形式的存在,就可以控制了。

上述四個步驟就是「生化智人2.0」的計畫。各位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在搜尋引擎上輸入「2045.com」,就可看到它所有的計畫。並且,在接下來所分享的一連串科技發展,你將會發覺,都在朝著這個方向推動。

2.  萬物聯網

由數位新世界所驅動的實體世界。

在萬物聯網的物聯網時代,透過控制雲端的「數位分身」就可以監控操作世界萬物,這就是「萬物聯網」。確實是很方便,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隱藏在這背後的風險?你會不會害怕?從信仰的角度來看,我們人類做這樣的事情,好嗎?

3.  機器人

關於機器人在技術上的演進,包括有外太空機器人、機器狗,還有無人機,甚至是人造配偶等等。現在機器人再進化, 已經可以模仿人類的表情(譬如機器人睡醒後還會眨眼伸懶腰,栩栩如生、維妙維肖),甚至機器人的表情動作也可以創造得「比人類還更像人類」。

4.  3D列印

3D列印,又稱立體列印。幾乎任何物體都可以藉由3D列印的技術製作出來。

▎ 3D列印房子

現在就連蓋房子也能使用3D列印技術了。將3D列印技術用在造房上面,不用打地基,房子直接列印出來就可以入住了。

▎ 3D列印機械裝置

3D列印技術還可以列印出複雜結構的機械裝置,如一些元件、引擎等。

▎ 3D列印食物

3D列印人造牛排,口感、紋路如真肉。

還有,以色列發明了不用殺生就可以完成吃到牛排的夢想。利用3D印刷技術,把牛肉的DNA輸入到3D列印機裡就能立刻把牛排列印出來。有家以色列新創業者宣稱,運用3D印刷技術,就能打造出無論是味道還是口感都跟真肉一樣,讓人辨別不出來。

▎ 3D列印器官

為了更換壞掉的身體器官延長生命,用你的DNA來3D列印出你的器官?為了延長人類壽命,現在已經有人開始研究,藉由3D列印技術利用人類的DNA來列印製造出器官,延長壽命。

試想,是所有人都可以受用到嗎?還是只是有錢人可以? 再者,從信仰的角度來看,我們人類做這樣的事情,好嗎?

5.  交通

科技的演進在交通方面,有自動駕駛、送貨無人機、飛行車,還有V2V(Vehicle to vehicle,車對車)車聯網也是。當所有車輛都具備車用通訊系統,就能夠和周圍的萬物互連。以後,如果有心人士意圖要控制某人時,方法很簡單,只要看到那人在車子裡,透過控制他的車子,就能夠讓他什麼地方都去不了。

6.  人造生命

對於人造生命在科技上的技術演進,1996年英國有複製羊,2018年中國有複製猴,接下來是複製人嗎?有沒有人在進行複製人?我想一定是有的,只是我們不知道有沒有人成功?(編者注:況且還涉及倫理議題。)

7.  人機介面

在人機介面的設計上,有AR/VR眼鏡、Nano-wired tissue智慧衣,還有穿戴裝置(可以偵測人們身體的各種指數),以及攝像偵測情緒(不僅可以判斷人們的表情,知道他在想什麼,也知道他的情緒。以色列便採用這項科技的輔助來抓恐怖分子,因為只要當它掃描這人的表情,藉著人的反應就可以揪出誰可能是恐怖分子了。)等。

8.  人腦晶片

FDA開綠燈:馬斯克「人腦晶片」獲准人體試驗。

從全球科技的演進來看,其中最為厲害的,也是最近的新聞,就是馬斯克的「人腦晶片」已經獲FDA核准進入人體試驗。[1] 當然,他的用意是好的,在腦部植入晶片,希望能藉此治療癱瘓、失明者,讓漸凍人重拾行動力,也曾成功展示猴子用意念打字。晶片植入到人的腦袋裡,藉由讀取人的意志,然後把讀取到的這個意志電子化之後傳送到電腦設備,進行訊號的傳輸,以此來控制一些物體,甚至是控制人的身體。

雖然這些用意都是好的,但是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再度把我們導向到前面一開頭提到的—2020年到2025年,「生化 智能2.0」目標—只要留下人腦,人腦以下全部身體可以是人 造的,以此延長人類的壽命?當然,這件事情會有很多正反兩極的說法,個人不予評論,就讓大家自己去思索。

9.  數位貨幣

▎ 炒幣尋求快速致富,成為坑殺大眾的工具

目前數位貨幣的發展都是有心人士利用人類貪婪的弱點,引誘人們炒幣尋求快速致富,卻成為有心人士坑殺大眾的工具。

在數位貨幣、區塊鏈的領域裡,「去中心化」一直是被強調的關鍵詞。標榜「去中心化」特性的數位貨幣,難道真的「去中心化」嗎?筆者在演算法的研究上必須要講,在建立「去中心化」的運作上會有一些理論和前提假設,如果這些假設被有心人士操控的話,這樣一來,去中心化就不再是去中心化,反而是集權化。即是表面上戴著一個去中心化的帽子,實際裡卻執行集中心化的事情。當然,這是要很厲害的人才可能做到:他不僅要懂得如何破解假設,還要知道為要達到去中心化的IT底層的處理,以及由哪些人控制IT底層處理。如果你能夠知道這些事情的話,你將會曉得,去中心化只是「表面上」的去中心化。

▎ 全球統一的數位貨幣是未來的666獸印嗎?

全世界通行的數位貨幣,跟聖經在《啟示錄》裡提到的「666獸印」(見啟示錄十三章16∼18節),兩者是否有關係?

▎ 號稱去中心化的數位貨幣,背後有發行者可以控制此貨幣嗎?

一位猶太銀行家老羅斯柴爾德( Mayer A ms chel Rothschild)說過:「只要讓我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權,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的確,如果可以控制全世界通行的貨幣,那麼將可以控制所有的人。

以上列舉出九項在全球科技上的大演進,裡面提到的內容或許不是那麼悅耳,但是個人仍然覺得,總要有人說一些警語和不同的觀點。

二、正確認識讓「人類歷史大革命」的AI

前面內容大多與硬體方面相關,如果又有應用AI的軟體作為控制的話,軟硬體系統整合,那麼全球數位化成為主流將勢不可擋!聖經《啟示錄》的末日預言會不會更快來到?

接下來我們先來談談AI的相關技術,之後再來談AI對職涯、對信仰的影響,以及常見的大哉問和AI的局限。

(一)認識AI技術

德國教堂AI(ChatGPT)講道

據報導,德國一間教堂推出具實驗性質的AI講道聚會。也就是說,現在已經可以用AI聊天機器人講道了。

AI變臉詐騙

AI技術的應用範圍廣泛,現在也成為詐騙集團行騙工具,利用AI變臉技術進行欺騙。[2] 過去的詐騙手法是歹徒撥打電話,你我可能可以從對方的話術中判斷出那是假的,可是現在的詐騙新招,會利用AI模仿聲音及影像,用視訊假冒親友,進行詐騙活動,使受害者蒙受嚴重的財產損失。所以要怎麼辦呢?與親友建立密語,在面對可疑的通話或視訊時,可以追問更多個別資料來確認。

AI是一種仿生科技:模擬人腦神經元的運作

接受外界訊息(神經元輸入)

所有神經元互動(運算)

產生反應(輸出)

仿生式AI是一種模仿生物系統的人工智慧,它模擬人腦神經元的運作:神經網路由神經元接收外界訊息(神經元輸入),透過所有神經元的互動聯結進行計算(運算),然後產生反應(輸出),是一個基於數學統計學類型的仿生科技。

假設今日研討會的現場有200個人,就會有200個不同的腦袋和看法。AI的厲害之處,在於可以統整世界上人們的看法, 然後產生出一種(或少數)看法。請問,這樣好不好?背後的隱憂是什麼?

當然,AI產生的看法不會只有一種,因為全球幾個科技巨頭(如Google、Microsoft),都在推動AI的技術發展,但是世界上有多少人有此能力?答案是,只有少數幾個!況且他們所產出的東西是「說了就算」,大家以後都會聽它的。你覺得, 這樣好嗎?不可否認AI的確有它好的地方,只不過筆者比較要強調的是它的隱憂。

(二)AI對職涯的影響

一般來說,過去大多數人在找工作的時候,強調的是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憑靠我們的IQ、知識、技能與技術、邏輯分析、內容的生成(比如程式、文字、影音、圖片、合約⋯⋯等等),指出以大數法則作為基礎的預測與判斷,強調我們的效率比別人好、速度比別人高,以此突顯競爭上的強項和優勢。

隨著時間演進,有了AI之後,上述種種知識與技能的應用不再是構成進入職場的競爭優勢或障礙。未來在職場上,憑靠的是人格特質的獨特,比如EQ、受挫力、忍耐與持續力、未來洞見力、團隊合作力、執行力、無中生有的創造力,還有打破規則的破壞式創新力等,這些才是未來在職涯上需要具備的競爭力。這也是AI帶來的一些改變。

(三)AI對信仰的影響

關於在信仰方面,過去我們需要花許多時間在聖經知識的獲取,現在AI已經整合了眾牧者和研經者的智慧,只要問它問題,它就可以統整眾人的智慧然後告訴你答案。所以,在比例上,人們對於「聖經知識的獲取」可能會逐漸下降,繼而取代的是會有更多「聖靈的引導與應用」,也就是強調更多「神與人的關係」。個人覺得,這是AI帶來的好處之一。

隨著時間演進以及AI的發展趨勢,在過去我們是靠人在傳遞福音,未來我們是靠科技來傳遞福音;過去我們比較著重在聖經知識的教導,未來我們更著重聖經知識的應用;過去我們可能是強調信仰問題的回答,未來我們可能要做更多的禱告、更多的等候與傾聽聖靈、要打破既定規則的帶領,會有無法解釋的經歷神蹟,以及說出人經歷神的見證。上述這些AI帶來的改變,個人覺得也是好的。

(四)常見AI大哉問之釋疑

以下就讓我們看一看一些大家常常議論的問題:

許多業界大老在爭論AI自己會不會控制人類?

一個寫過類神經網路程式的小基督徒工程師的看法是:

AI只不過是接受特定目標並執行的程式,AI無法自行產生控制人類的目標,除非有心人士在AI程式中埋入控制人類的命令。

所以,關鍵還是在「人」啊!

AI會不會有人類的慾望?

AI只是數學模型求最佳解的過程,不會有馬斯洛的人類需求的慾望(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等)。

(五)從信仰角度看AI局限

AI的自我學習能力是透過數據學習的,這通常涉及演算法、數學模型和大量的數據。

▎ AI模型的求解與優化過程會忽略少數極端值的影響,在某些時候極端值才具有真正的資訊(例如神超自然的干預)

AI演算法針對數據的學習時有一個前提假設,會先把數據中的界外值刨掉(去除)不看,這個界外值的專業術語叫作outlier(極端值、異常值、離群值)。然而,某些時候極端值才是具備真正價值的資訊,尤其是在信仰裡outlier就是神超自然的干預。

▎ AI演算法會將極端資料剔除,只學大數法則下的規則

AI只學習大數法則下的規則,不論是比對照片、講話口吻或其他應用或生成,都是學習一些大數法則底下的規則。但是,通常那些先被剔除的界外極端資料才是最珍貴的資訊,這是AI的局限。

因此,有些東西可以用AI,有些東西不能用AI。例如,投資就不能用AI,為什麼?因為投資是未來的事情,只有神才知道,AI怎麼會知道呢?

▎ AI無法取代人與聖靈的互動所產生的影響

AI還有哪些局限?AI無法取代人與聖靈的互動所產生的影響,如同剛剛提到的,面對AI時代的來臨,我們更要著重與聖靈的互動。

▎ AI針對信仰問題的回覆取決於大數據及自我衍生數據,卻不一定正確

還有,AI針對信仰問題的回覆,取決於大數據以及自我衍生的數據,不一定是正確的。這是因為AI在學習過程中,它會自己產生數據來幫助自我學習,也是盧教授早上講的「生成式對抗網路(GAN)」,這是一種深度學習架構,它會自己產生數據,但是這些數據卻不一定完全正確。

▎ AI以因果關係中的秩序為基礎,秩序常因外力而被破壞,導致因果關係失衡(突變),尤其是當神介入時往往突破因果關係

AI通常是以因果關係中的秩序作為基礎,但是秩序常常會因為外力而被破壞,導致因果關係產生失衡(也就是突變), 尤其是當神介入時往往會突破因果關係。就以「醫療」來舉例說明,AI可以比對很多X光攝影或是電腦斷層圖,找出病徵。可是,一旦發生新興疾病或是致病的基因發生突變了,是以前從未有過的紀錄和資料,那麼使用AI醫療技術能夠判斷得出來嗎?有沒有可能會發生誤判呢?這也是AI的局限。

▎ AI以果找因,但並非所有結果都由認知的原因所造成,尤其考慮神的主權時

AI的另一個局限就是,AI通常是以果找因,但並非所有的結果都是由認知的原因所造成的,尤其是考慮到神的主權的時候。

▎ AI是目標導向,若沒學習到對應的道德標準,常會有驚人之舉(例如模擬戰爭中清除友軍戰士)

AI是目標導向,如果它沒有學習到對應的道德標準,經常會有驚人之舉,例如在一場模擬戰爭中,AI竟把友軍戰士全部清除了。為什麼?這是因為AI接收到的目標是打勝仗,它認為,若要打勝仗,把友軍清除可以更快完勝,所以就把友軍通通擊毀了。這是因為AI沒有被輸入「與道德有關」的限制程式。

▎ AI演算法有容錯範圍,容許一定程度的誤判(容許空間), 也會有「幻覺」把AI自己創造的資料誤以為是真的資料,但信仰與真理沒有模糊空間

AI演算法有容錯範圍,容許一定程度的誤判(叫作「容許空間」),所以AI有時候會答錯就是這個原因。

AI也有「幻覺」,會把AI自己創造的資料「誤以為是真的」資料。這是因為AI會自己創造資料,然後藉由自己創造的資料再去學習,所以它會誤以為自己創造的資料是真的資料, 所以就產生了「幻覺」。但是,信仰與真理是沒有模糊空間的。

▎ 人類太倚賴AI,最終會對AI的答案不加思索,容易把「錯的」都當成「真的」,「不對」的信仰會誤以為「對」

人類太倚賴AI,最後會變得對AI的答案不加思索,又以為它給的答案是真的,這樣一來,全世界可能會變成只有一種(或少數)看法了,將變成一言堂,這是一件危險又可怕的事情,容易把「錯的」都當成「真的」,「不對的」信仰會誤以為是「對的」。

三、科技與人類罪性

水(科技)能載舟亦能覆舟

古人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同樣地,「科技」可以載舟也能夠覆舟。

運用科技完成人類私慾

人類運用上帝賦予的恩賜管理萬物,也發明了許多科技, 但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想變成神,試圖讓自己長生不老並無所不能,因此學上帝由亞當肋骨造出夏娃,研究用DNA再造出另一個人,並運用科技完成私慾。

人類不僅企圖運用科技複製生命,策劃「生化智人2.0」計畫,以及在數位新世界裡藉由萬物聯網達到控制實體世界。

控制數位世界將控制實體世界

當所有數位科技(如AI、物聯網、元宇宙、區塊鏈、數位分身、自動化)無所不在時,控制數位世界將比控制實體世界簡單;要控制實體世界,只需要控制數位世界。因此數位世界的「新秩序」終將影響實體世界。

這個「新秩序」是什麼?這個「新世界」由誰來定?就讓各位自己去思索吧!或許答案很沉重,但這也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事情。

劃時代的科技往往也隱含著前所未有的隱憂,因為我們都忽略了人類的罪性。—David Lin

科技是中性的,誰(好人?壞人?有心人?)使用科技, 科技就變成什麼樣子。不過,大家也不要忘記了,我們人類是有罪性的,我們也是會犯錯的。

四、基督徒對科技應有的態度與行動方案

(一)基督徒對科技應有的態度

▎ 是不理睬、冷漠?抑或積極參與、成為數位新世界的Gatekeeper、引導數位新世界裡空虛的靈魂?讓新科技成為引人歸主的利器?

前面看了這麼多AI背後的隱憂以及可怕的事情,面對AI浪潮來襲,我們基督徒對於數位新世界的態度應該是什麼呢?將之視為洪水猛獸,是不理踩,冷漠對待?抑或,我們積極參與,成為數位新世界裡的Gatekeeper(守門人),引導數位新世界裡空虛的靈魂,讓新科技成為引人歸主的利器?

大家不妨試試,在搜尋引擎(如Google)輸入「耶穌」、「信仰」、「基督教」這幾個關鍵字,假使你發現異端排名在最前面,你就會知道我們基督徒太不會使用科技了,甚至比異端還不會。

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它的量帶通遍天下,它的言語傳到地極。(詩篇十九篇1∼4節)

如今,數位科技已經能夠達到如上述詩篇經節所描述,「量帶通遍天下」、「言語傳到地極」。所以,我們基督徒要更加善用科技,好讓新科技成為「引人歸主」的利器。

▎ 基督徒是否也需要網軍在數位新世界建立信仰資訊並搜尋對信仰有需要的人?!

所以,個人想要提出一個問題:基督徒是不是也需要網軍,在數位新世界裡建立信仰資訊,並且去主動搜尋對信仰有需要的人!例如:當有人在搜尋引擎中輸入「憂鬱症怎麼辦」或者「如何自殺」時,在搜尋引擎視窗旁邊可否出現教會諮商的訊息,或者出現適當的聖經經文來鼓勵正在搜尋的當事者, 這些就是將網路廣告技術運用在引人歸主上。

(二)基督徒對科技應有的行動方案

面對數位新科技,我們基督徒可以有哪些行動方案呢?

1.  在網路中增加真理的曝光,並培養下一代思辨力, 以免信假為真

假使未來AI通遍天下,致使大家都去AI找答案,那麼AI給的答案就很重要了,況且它會是一言堂或是代表少數人的言論(因為只有少數的人或公司有能力操控)。所以,我們基督徒要在網路中增加真理的曝光,並且培養下一代的思辨能力,才能避免信假為真。

▎ 在網際網路上爭取話語權,增加對的資訊與曝光度

現在ChatGPT的回答都還算正確,原因是網路上異端的資料還算少,一旦網路資料充斥著異端說法而真理的聲音變少時,那麼ChatGPT的回答就會變成異端的說法。這是因為目前這些科技公司的AI演算法是根據大數據(也就是網路上的資料),在網際網路上什麼聲音越多,答案就會朝向那個聲音。所以,我們要在網際網路上爭取話語權,增加神的原則與真理的曝光。

▎ AI的答案將左右全球大多數人的想法,尤其是下一代

聖經《啟示錄》預言(參啟示錄十三章),在末後的日子,全世界將是極權的統治,人們的一舉一動和思想都要被控制。所以,我們必須要培育下一代對真理的認識,還有我們每一個人也都要有真理的教導。這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ChatGPT目前是沒有限制並可能出現荒謬答案和不正確訊息,所以仔細檢查它給的數據和訊息格外重要。你我用戶可以使用「按讚大拇指」或「倒讚大拇指」按鈕提供有關內容反饋,以此影響ChatGPT的決策。由此可見,ChatGPT厲害之處在於它會讓我們每個人都involved進去,因為我們衛教人士就會想要進去參與護衛真理,那麼它的用戶數就會越來越多。可是沒有辦法!如果在未來它是全世界一言堂的出處所在,那麼我們就必須參與進去,就像我們現在要參與網路是一樣的道理。

▎ 落實思辨教育,導正真人判斷

落實思辨教育(如猶太人的教育),教導下一代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盡信書不如無書。廣傳真理教導,導正真人判斷。

還有,我們要落實思辨教育(就是猶太人的思辨教育), 教導下一代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因為不是什麼都是對的,包括今天我個人所講的也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只是從我的看見、我的所知並根據聖經講出我的見解,所以你我要有自己的思辨能力,有自己的洞見。我們也要教導下一代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判斷所獲得的資訊是否全然值得信賴?古人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同樣地,「盡信AI,則不如無AI」。

2.  將神國原則注入數位科技

另一個行動方案就是,我們要將神國的原則注入數位科技。

人類發明的科技皆有理論假設與邏輯缺陷,而這些缺陷可能成為有心人士完成特殊企圖的利器。但若引入神國原則,將可彌補這些邏輯缺陷。

舉例來說,比如「區塊鏈」,或許你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去中心化,又如「數位貨幣」,你不知道它是不是有人在控制。可是,如果我們加入一個聖經原則——非永久累積性, 就是這個貨幣不可以永久累積(見舊約聖經裡七年豁免和禧年五十年歸零的原則),如果我們把這些聖經原則引入到數位貨幣裡面,這些數位貨幣就不能夠永久累積,經過五十年就會重新被reset(重新開始),那麼人們就不會有貪婪。人們沒有貪婪,就不會想要去累積這些貨幣,也就不會想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了。

所以,聖經的原則如果引用到科技裡面,將可以把舊約裡面美好的制度,得以讓它落實出來。用科技配合神國原則,讓聖經裡面美好的情景可以落實,科技就可以成為人類的祝福。

(本文為「2023年11月4日禧年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之重點摘錄,邱華英整理)

[1] 參考新聞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6811/7194251https://tw.news.yahoo.com/fda%E9%96%8B%E7%B6%A0%E7%87%88-%E9%A6%AC%E6%96%AF%E5%85%8B-%E4%BA%BA%E8%85%A6%E6%99%B6%E7%89%87-%E7%8D%B2%E5%87%86%E4%BA%BA%E9%AB%94%E8%A9%A6%E9%A9%97-062704056.html

[2] AI變臉詐騙參考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2JwDnbaby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