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和簡樸生活的操練/周學信

通貨膨脹和簡樸生活的操練

周學信

中華福音神學院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前言

現今我們正處在通膨時代當中,想想看,我們是不是能有一個最佳的生活態度和方式來面對通膨的課題。也就是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和價值觀裡,我們是不是可以再次回到聖經上所教導的,如何過一個比較簡樸的生活。

所羅門的箴言

談到簡樸的生活,一開始筆者要先引用那位古代的傳道人─所羅門,他在傳道書第7章第29節提到:

「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傳道書7:29)This is all that I have learned: God made us plain and simple, but we have made ourselves very complicated.─Ecclesiastes 7:29, Good News Translation

上述這節經文的英文翻譯,是來自於Good News Translation的翻譯,清楚地將原文意思呈現出來了。在中文合和本裡「神造人原是正直」這句,在Good News Translation譯作God made us plain and simple。相較於中文,英譯版更清楚點出原文意思,就是神造我們人類的時候,原是簡樸、樸實的,但是人們卻透過自己的巧技,把事情弄得非常複雜。的確,在這個通貨膨脹的時代當中,人們運用許多聰明和巧計,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複雜了。

傅士德的觀察

談到複雜性,筆者在此與大家分享傅士德(Richard Foster)的觀察。他說:

「當代文化被一種佔有的激情所困擾。不合理的吹噓比比皆是,認為美好的生活是在積累中找到的,多多益善。事實上,我們常常毫不懷疑地接受這種觀念,其結果是,當代社會對富裕的渴望已經變成了精神病。」─Richard Foster

傅士德是二十世紀初期在北美的一位靈修作家,他的好作品非常值得吾人勤加研讀。他曾特別提到,簡樸也是一種屬靈的操練。因此,在這個通膨時代,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更需要閱歷這種簡樸生活的操練。

讓‧鮑德里亞的看見

我們不妨再看看另一位法國的社會學家─讓‧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的看見。他觀察到:

「在西方世界,唯物主義已經成為新的、佔主導地位的意義體系。無神論並沒有取代文化上的基督教,而是購物取代了它。」1 ─Jean Baudrillard

「消費」本身就是在塑造我們的價值觀。你我經常去的大賣場,其實就是一個教育中心,它在塑造我們的欲望。所以,教會禮拜天的崇拜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從禮拜一到禮拜六被這個世界所形塑的價值觀,可以在教會禮拜天的崇拜裡幫助我們「反型塑」,並且我們的慾望必須要「被教育」(be educated),必須要重新的形塑。因此,我們不僅要面對現今的消費文化,更要在當中活出基督的生活來。

通貨膨脹的概况

通貨膨脹涉及貨幣供應量相對於貨幣需求量的過剩。因此,持續的通貨膨脹意味著貨幣的創造者,最終是國家中央銀行或其他貨幣當局,由於某種原因,不斷地創造出比經濟能夠生產的商品和服務量所需的更多的貨幣。因此,一般的價格水平必須上升。因為根據定義,一般價格水平是貨幣的總供應量,乘以其在特定時期的平均週轉率或流通速度,再除以同一時期進入市場的商品和服務總量。

什麼不是簡樸?

接著,我們來談談,到底簡樸在講什麼?我們朝著一個大方向的概念來了解,簡樸是什麼意思?

「簡樸不是什麼」的概述

‧簡樸並不是發誓放棄財產和購買東西。

‧簡樸並不意味著你討厭金錢和那些擁有大量金錢的人。

‧簡樸並不意味著你想成為窮人並保持這種狀態。

簡樸並不是要我們發誓放棄財產和購買東西,這不是簡樸生活的意義。並且,簡樸並不是意味著要我們討厭金錢和那些擁有大量金錢的人,這不是我們要談的,也不是這種操練所要求的。同時,簡樸並不意味著你我想要成為窮人並保持這種狀態,這更不是操練簡樸生活的主要意義。

與「簡樸生活」的比較

那麼,「簡樸生活」(Simple living)到底是指什麼呢?這裡我會稍微談到不同於以往大家對簡樸生活的理解和區別,稍後也將進一步讓大家了解儉樸生活的實踐和操練。

節儉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會教導一種所謂「節儉」(Frugality)的美德。這個節儉的特質,與我們今天要談的簡樸的生活,是不一樣的。

一般而言,節儉是指在食物、時間或金錢等可消耗資源的消費方面具有節儉、節省、謹慎或節約的品質,避免浪費、揮霍或奢靡。這是大家對節儉的理解。

但是,今天我們所要談的「簡樸生活」,是根據聖經上所教導的,稍後也將進一步說明何為簡樸生活的態度和實踐。

極簡主義

還有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叫做「極簡主義」(Minimalism)。極簡主義不只表現在建築、繪畫、雕塑、裝置或設計等視覺藝術,極簡主義也逐漸昇華成一種生活方式、消費觀念以及對於物品取捨的價值觀。

極簡主義是一種工具,可以協助你我找到自由。擺脫恐懼的自由,免於憂慮的自由,擺脫壓倒性的自由,免於內疚的自由,擺脫抑鬱症的自由,從我們生活周圍的消費文化的束縛中獲得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由此可見,極簡主義似乎比較接近我們今天要談的簡樸生活的操練。文末也有簡短的介紹。

什麼是簡樸?

到底什麼是簡樸?我想,整本聖經裡頭有非常多的教導。今天我們就聚焦在馬太福音第6章第25至33節這段經文,也是來自於耶穌在登山寶訓的教導。耶穌說: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25∼33)

弟兄姊妹,到底什麼是簡樸生活呢?如同耶穌在登山寶訓裡所教導的,就是「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3)。

這裡提到「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也是教會經常提到的原則和教導。雖然大家常常聽到這類的教導,不過我想,大家比較了解的,可能不是祂的國、不是神的國,也不是上帝國。很多時候,你我所關心的國,可能是這個地上的國,可能是我們中華民國,或是美國,甚至是其他國家。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有時並不真正了解,什麼是「先求祂的國」。

談到「祂的國」。首先,這個「國」一定有君王,這個國是屬於被這位君王所管制的,因此所有被這位君王─就是我們的神─所管制的,就是屬於「祂的國」的「人民」。然後,這個國的人民必須要活出祂的價值觀,就是活出「祂的義」,而這個「義」也不是我們自己本身可以產生出來的「義」,這個「義」是「外在的義」,是在「基督耶穌裡面」,是因為我們信祂的緣故,以至於「祂的義」可以歸在我們的身上。

耶穌的教導

聖經對於「簡樸的生活」最根本的教導是在於,我們要先把神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就是「你們要先求祂的國」。欽定版聖經(King James Version)將這句「你們要先求祂的國」譯作seek ye first the kingdom of God。很多時候,你我對於「先求」這個詞,也就是英文的「first」,似乎常常是以數據(如1、2、3)的方式來作理解,好像我們最優先的第一順位是要先尋求祂的國。看起來似乎是如此,其實並不盡然。

有一部電視劇集,叫做《篷車英雄傳》(Wagon Train),大約是在電視機才剛剛起步的時候,也是筆者小時候在黑白電視年代的一部西部影集系列。劇情是敘述一支由密蘇里州出發移民加州的篷車隊,他們往西部開墾的途中發生許多經歷,以及勇敢向蠻荒挺進的這些Adventure(冒險)故事。影集裡,這些美國人所組成的這支篷車隊,他們騎乘的篷車有著很大的車輪,輪子中間的核心是輪軸,旁邊有輪輔。一般來說,如果輪軸強勁的話,輪輔就會強而有力,並且輪子就會越好轉動。

這裡跟大家談到的「先求祂的國」,就是把「祂的國」,把神的王權和神的管治放在我們生命的核心,乃至於活出「祂的義」的生活。我們也要把我們的生命放在這個核心當中,就是把你我的生命放在「神的國」和「神的義」當中,讓「神的國」和「神的義」成為我們生活的核心(見下頁圖1),來主導我們的一切,這才是這邊「先求祂的國」所要表達的意思。並不是所謂的第一、第二、第三的順序,好像排行榜般有著第一、第二、第三的關係,絕非僅僅如此;乃是要把「神的國」和「神的義」放在我們整個生命的輪軸當中,這才是耶穌要表達的所謂「簡樸生活」的意義。

(圖1)

潘霍華的話

筆者也再次引用來自於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說過的一段話。潘霍華出身在德國,是一位神學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

「簡單就是在所有概念都被混淆、扭曲和顛倒的時候,只盯著上帝的簡單真理。」(To be simple is to fix one’s eye solely on the simple truth of God at a time when all concepts are being confused, distorted, and turned upside-down.)─Dietrich Bonhoeffer

在這個通貨膨脹的時代當中,在我們複雜的生活裡頭,當我們談到簡樸生活的時候,我們實在需要緊緊盯著神的話語,把神的話語放在我們生活的核心,這也是潘霍華的提醒。

簡樸生活的態度

接著,我們進一步來正視簡樸生活所需要的態度。

接受我們所擁有的,作為上帝的禮物

首先,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態度就是,接受我們所擁有的,作為上帝的禮物。其實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從神來的,都是神的恩典。包括:你我今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當你發現到你正在呼吸,這是神的恩典;當你早上起來之後,你可以喝著豆漿並且享受麵包,這是神的恩典。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不論是我們賺取的或是我們承襲來的,都是神的恩典。這是過一個簡樸生活所需要且非常重要的態度。

知道照顧我們所擁有的是上帝的責任

其次,簡樸生活的第二個態度就是,知道照顧我們所擁有的是上帝的責任。的確,如同在研討會上我們經常提到,我們應當作神的好管家。況且,我們知道也看到,神是照顧我們生活所有細節的那一位神,我們的生命是活在祂的恩典面前的。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生活裡面所擁有的點點滴滴都是屬於祂的,祂會負完全的責任。

讓我們的物品可以為他人所用

再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讓我們的物品可以為他人所用。我們應該更多地去分享,而不是佔有。很多時候,我們不願意分享是因為我們沒有安全感,我們以為可以透過這些物質和東西來鞏固我們的安全感,但這並不是基督徒應有的態度,而是可以把我們的物品分享出去,這才是簡樸生活該有的正確態度。

最後,筆者再次引用傅士德曾說過的話,作為這個段落的結論。他說:

「如果我們所擁有的是作為禮物接受的,如果我們所擁有的是由上帝照顧的,如果我們所擁有的是可供他人使用的,那麼我們將擁有擺脫焦慮的自由。然而,如果我們擁有的東西我們認為我們已經得到了,如果我們擁有的東西我們認為我們必須抓住,如果我們擁有的東西不能提供給別人,那麼我們將生活在焦慮之中。」─Richard Foster

傅士德的這一席話正好強化前述簡樸生活的三個生活態度,也對此三大簡樸生活態度做出清楚的總結。

簡樸生活的實踐

最後,我們來談談簡樸生活的實踐。這裡會講得比較實際一點,就是怎麼去活出簡樸的生活來。就像剛剛馮騰永老師分享他自己的生活,並且他也落實他所教導的,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關於簡樸生活的實踐,簡單分成下列幾點來和大家說明:

買東西是為了它們的用處,而不是它們的地位

第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買東西是為了它們的用處,而不是它們的地位或是身分。很多時候我們沉溺在所謂的名牌當中,筆者無意反對名牌,只是許多時候我們就是喜歡名牌。

在馬可福音裡頭有這麼一段經文,是耶穌囑咐門徒們該有的生活方式:

「並且囑咐他們:『行路的時候不要帶食物和口袋,腰袋裡也不要帶錢,除了柺杖以外,什麼都不要帶;只要穿鞋,也不要穿兩件褂子』」(馬可福音6:8∼9)

上述這段經文正是提醒我們,耶穌的門徒也過著儉樸的生活。的確,跟隨耶穌的這些門徒們,在耶穌的吩咐和差派下,他們的生活方式正如這兩節經文所敘述的原則一樣。

拒絕任何在你身上產生癮頭的東西

第二件事情,也是幫助我們落實簡樸生活的操練,就是拒絕任何在你身上產生癮頭的東西。親愛的弟兄姊妹,請不要以為傳道人不喜歡玩電玩,個人發現,有些神學生他們也會喜歡玩電玩,電玩本身會讓我們沉迷在當中。甚至滑手機也是,滑手機有時也會變成你我的癮頭,值得注意的是,當你我在滑手機的時候,它也正在形塑我們的價值觀。

養成贈送東西的習慣

第三件事情,就是養成贈送東西的習慣。意思就是,我們要把我們的東西分享出去,因為我們所擁有的東西都是來自於神,我們應該慷慨地把它分享出去,特別是在這個通膨時代中,我們更應樂意分享我們所擁有的。

不要相信「你需要所有最新的小玩意」謊言

第四點,就是不要相信「你需要所有最新的小玩意」謊言。我們知道,現在有非常多新穎的gadgets(小玩意)常常吸引著我們,其實很多東西我們實在是不需要的。請記住,不要為了想得到這些小玩意就花費許多金錢去購買這些不必要的東西。

學會在不擁有東西的情況下享受它們

第五點,學會在不擁有東西的情況下享受它們,這也是我們要學習的一件事情。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我應該要擁有(例如一本書),這樣才能好好地使用(閱讀)它,其實我們或可採取借閱方式善用物品。我們可以學習在不擁有的情況之下,同時亦能享用它們,如此就能幫助我們過一個簡樸的生活。

對創造有更深的欣賞

第六點,對創造有更深的欣賞。我們可以多多欣賞神所創造的世界,就如剛剛馮老師分享他對花草魚兒的欣賞和驚豔,如此我們的價值觀也能重新被神形塑和改變。

避免「先買後付」,這將帶來束縛

第七點,避免「先買後付」,這將帶來束縛。在我們的生活環境和大眾消費文化裡經常鼓勵著我們「先買後付」,就是先享受後付款的購物方式,但是這種消費享受的購物體驗將會使我們的經濟受到束縛。因此,我們要避免「先買後付」的支付模式,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更落實簡樸生活的操練。

大家不妨可以參考所羅門的箴言:

「富戶管轄窮人;欠債的是債主的僕人。」(箴言22:7)

結語

最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可能也是大家比較不熟悉的,就是Shaker(是十八世紀時基督教的一派)。在美國東岸的Shaker,他們所製造的家具富有宗教特色,稱為Shaker furniture,設計形式簡單樸素無華,卻是非常漂亮。

Shaker是基督教的一派,是一支非常小的流派,中文譯作「顫抖派」,因為他們在崇拜的時候,是跳來跳去、搖來搖去般地狂舞。(見圖2)

(圖2)

Shaker他們其實也非常在意過儉樸的生活。他們有一首歌,歌詞裡頭有這麼一句:

「這是簡樸的禮物,自由的禮物」(Tis the gift to be simple, ’tis the gift to be free)─Shaker Hymn

確實如此,簡樸是神的恩典,簡樸也讓我們得著自由。願上帝祝福大家!

(本文為「2022年11月12日禧年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之重點摘錄,邱華英整理)

附註

  1. Simulacra and Simulation (The Body, in Theory: Histories of Cultural Materialism);(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