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對Covid疫情的回應/周學信
弟兄姊妹,平安!在Covid疫情蔓延的第二個秋天,很高興我們大家可以來到神的面前一起學習,並且透過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禧年基金會)安排的研討會,我們不僅關注疫情,也關心弟兄姊妹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疫情中我們要持續地緊緊跟隨主耶穌基督。
前言
我們都知道,這次疫情對於台灣甚至全世界,都帶來極大的衝擊。疫情不但帶來衝擊,也凸顯諸多攸關人的問題,包括我們與神的關係,同時也凸顯出社會正面臨的經濟問題。至於有哪些,我們可以看看以下這些核心問題:
痛苦
疫情帶來痛苦。除了對生病的恐懼之外,還有面對死亡或瀕臨死亡而產生的焦慮。許多人生活在充斥病毒威脅的環境之中,心中充滿痛苦,對於生病或是被感染,充滿恐懼,甚至死亡或瀕臨死亡所產生的焦慮,痛苦不堪。
無助感、無力感
不僅如此,疫情也令人感到無助和無力,這是一種絕對的癱瘓形式。面對疫情,我們擔憂著許多事情。例如,雖然有疫苗了,可是到底夠不夠用?或者疫苗是否可以有效阻止疫情?甚或我們究竟要追打幾劑?種種疑慮和不安,讓人產生無力和無助的感覺。
科學上的困惑
另外,疫情也凸顯出科學上的一些困惑。從2019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蔓延全世界,過去這兩年,病毒已經經過好幾次的轉變。我們尚且不知道,病毒可能繼續變異成新的致命形式。
預期恐懼
疫情還帶來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孤獨和對損失及恥辱的預期恐懼,這也帶出一種對身份認知的危機。
被鎖住的困境
由於人們害怕被感染或確診導致被社會排斥和被隔離,甚至因為是傳染性疾病,怕被別人貼上標籤,被這個社會或鄰居排斥,而陷入被鎖住(無法外出或走出去)的困境之中。
就業危機
在經濟上,疫情也導致就業危機,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許多人擔心,「我的工作怎麼辦?」、「我的收入怎麼辦?」甚至,還有人擔心無法工作,更擔心被裁員。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疫情當中所面對的挑戰。
經濟危機
在被穆迪公司降級為垃圾級的情況下,我們如何保持經濟的發展?病毒對通貨膨脹率的影響,以及可行的、可持續的經濟增長的前景,也十分令人擔憂。
衛生設施的負擔
還有,衛生設施的負擔帶來的醫療衝擊問題。由於害怕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被感染,所以人們避免接近醫院和醫療衛生設施,也擔心醫療過程中的風險,以及護理的風險等因素。
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我們也看到,疫情下帶給許多家庭在親密關係上的挑戰和影響。因為疫情,許多人不得不居家上班,因此在親密關係上逐漸形成壓力,也引起許多衝突,甚至產生家庭暴力,以及,對於子女的擔憂也讓家庭關係產生緊張和許多挑戰。
疫情導致的種種問題帶給我們在生活上有許多挑戰。
一、上帝與疾病
有位學者名叫Eleonore Stump,她曾發表一篇文章,叫做《邪惡的問題》(The Problem of Evil)。文中,她特別提到:
「自然的邪惡—疾病的痛苦,自然災害的間歇性和不可預知的破壞,老年的衰敗,死亡的迫近,這些都會奪走一個人對自己的滿意。它傾向於使人謙卑,顯示他的脆弱,使他反思暫時的貨物的短暫性,並使他的情感轉向其他世界的事物,遠離這個世界的事物。當然,沒有多少道德或自然的邪惡可以保證一個人將尋求上帝的幫助。如果可以,它所產生的意願就不會是自由的。但這種邪惡是最好的我認為,這類邪惡是把人帶到這種狀態的最好希望,也許是唯一有效的手段。」
——(Eleonore Stump, “The Problem of Evil”)
面對這些痛苦和問題,至少這位學者她帶著一個比較積極正面的看法。她覺得,自然的邪惡會強迫我們重新思考我們與神的關係,也重新思考我們身處在這個世界當中我們的存活關係。所以,這個疫情幫助我們有機會重新思考我們與上帝的關係。
談到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我們不得不正視一個問題,也是許多人會提問的,就是「這個疫情或是這樣的疾病,到底跟神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神會容許這些病痛出現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從神的話語來思考,關於祂對我們的教導。
上帝與疾病的關係,其實我們要處理的是「屬靈的問題」,甚或看到我們與神的關係是破裂的。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祂帶出了彌補人與神關係破裂的方法,其實是沒有包括我們身體的需要,只限於我們屬靈的需要;但是,當我們回到聖經的話語裡面我們會發現,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做出的救贖,祂不只解決我們屬靈的需要,同時祂也解決我們身體的需要這個問題。
先知在以賽亞書五十三章第4節到第5節非常清楚地教導我們,「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祂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哪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其中,在第5節的經文裡,先知以賽亞特別提到,「哪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主耶穌祂在十架上所承擔的鞭傷,我們因祂的鞭傷得著醫治,這句經文不只提到我們身體的醫治,同時也提到我們屬靈的醫治。
談到屬靈的醫治,在新約的篇幅裡也有這樣一個教導。彼得在彼得前書第二章第24節就提到,「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祂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彼得再次引用先知以賽亞的教導,也再次確信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救贖,不只解決了我們屬靈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我們與父神關係破裂的問題,更包括我們身體得著醫治這個問題。
新約馬太福音也提到,耶穌基督在地上服事的時候,祂不但宣揚天國的福音,並且也醫病趕鬼。祂在地上醫病趕鬼的時候,再一次應驗先知以賽亞的預言:「到了晚上,有人帶著許多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祂只用一句話就把鬼都趕出去,並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祂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馬太福音8:16-17)。馬太在這兩節經文裡再一次引用先知所說的話,他同時提到耶穌基督對於身體的醫治和疾病的醫治。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做出的救贖,不但解決了我們屬靈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我們身體的需要這個問題。也就是說,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承受的代價,這個代價就是祂在十字架上所承擔的痛苦,是指向罪所帶出來的疾病。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所承擔的,就是罪所帶出來的疾病的懲罰。容我說明得更清楚一些,就是主耶穌祂替我們承擔我們的疾病,祂承擔我們的痛苦,並不是指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祂親自承擔了我們的病痛(如胃病、膽結石、肺炎…),而是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祂為我們忍受了上帝對這個罪所帶來的病痛,意思就是,祂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承擔了罪所帶來的病痛的結果。當我們面對這個疫情的時候,我們必須先瞭解十字架上主耶穌所做成的作為,就是祂在十字架上不只解決了我們屬靈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我們身體的問題。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祂承擔了我們罪所帶出來的疾病和咒詛。
當然,我們也知道,我們要到將來才會完完全全脫離這些病痛和病毒,將來我們見主面的時候,這些都會過去並且成為記憶而已。所以,當我們面對這個疫情的時候,我們必須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就是在地上會有疾病,神也把醫治的恩典賜給某一些人,讓人可以體會到神的愛和醫治,但是,全然的醫治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做出的救贖和解決罪的問題。因此,在面對疫情的時候,我們必須再一次地從神的角度來看待這些疾病。
二、愛你的鄰居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在面對疫情的時候,不但要對疾病有正確的看見,同時也必須要學習和操練愛我們的鄰舍。
疫情就像一面鏡子,反照出你我與神的關係的真相。非常可惜的是,很多時候這面鏡子凸顯出來的,不是我們有多麼愛神或我們有多麼愛我們的鄰舍,其實疫情凸顯出我們與神的關係是破碎的,也看到我們與我們鄰舍的關係也是不堪的。疫情讓我們有機會再一次思想耶穌基督教導我們的就是,我們不但要愛神,同時也要愛我們的鄰舍。
談到「愛我們的鄰舍」,這是基督信仰的根本。舊約聖經裡有這麼一個清楚的教導,「祂為孤兒寡婦伸冤,又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申命記10:18)神的愛是不分孤兒寡婦的,包括我們的愛也要不分鄰居或我們鄰居的背景,神要我們去愛這些有需要的人。在疫情中你會發現,我們周邊的確有非常多有需要的人。在疫情中,我們其實要更多地去發揮我們所信的基督信仰,就是去關心那些在我們周遭的孤兒寡婦和有需要的人。
申命記的另一處也提及,「你不可向寄居的和孤兒屈枉正直,也不可拿寡婦的衣裳作當頭。要記念你在埃及作過奴僕。耶和華-你的神從那裏將你救贖,所以我吩咐你這樣行。」(申命記24:17-18)我們再一次看到,舊約強調神的愛是包括所有有需要的人。
到了新約,主耶穌的教導裡談到了「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參考路加福音10:30-36)。在這個聖經故事裡,我們可以更多地學習甚至操練,愛我們的鄰舍。
圖1是梵谷的畫作。梵谷這位畫家在年輕的時候,很想進入神學院受裝備,想事奉神的教會,但是他一直覺得自己不被教會接納,所以他就把他的生命奉獻在畫作上。梵谷從小非常熟悉耶穌的教導,也對福音的故事深受感動,他把許多新約故事畫在畫板上,包括圖1這幅「好撒瑪利亞人」。這幅畫充分表現出梵谷如何詮釋這個故事,也正是你我今天要學習的。
在圖1的正中央,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這幅畫所關心的主題和主角,就是這位撒瑪利亞人和他幫助的那位被打得半死的人。在這幅圖畫上,大家可以留意畫家如何使用顏色來呈現和詮釋這個故事。
首先,這位撒瑪利亞人的褲子的顏色,是深藍色的,而那位受撒瑪利亞人幫助的人,他的褲子也深藍色的。深藍色所要表現出來的概念,就是「憐憫」,是這位好撒瑪利亞人憐憫那位有需要的人,並且那位受到幫助的人,他也體會到撒瑪利亞人對他的憐憫。
其次,這位撒瑪利亞人的身上是穿著一件黃色的外袍,為的是要顯明他是一位有神同在的人。當神與他同在的時候,他會看到別人的需要,於是他看到了那位被打得半死的人是需要幫助的。
接著,這幅畫的左邊有兩個非常糢糊的人物,他們從旁邊走過去了。相較於主角,梵谷在這幅畫裡把這兩個人物畫得非常小,甚至有些模糊不清,但我們知道,他想要表達的這兩個人物就是故事當中的祭司和利未人。祭司偶然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利未人也來到這個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祭司和利未人這兩個人,他們竟然都沒有停下來。他們應該要停下來的,但是他們卻沒有停下來幫助這個有需要的人,他們竟從旁邊走過去了。只有這位撒瑪利亞人停下來,看到那個落在強盜手中被打得半死的人,他就去幫助他。
還有,這幅畫的旁邊出現一個皮箱,皮箱是打開的。畫家為什麼要把這個打開的皮箱畫在旁邊呢?其實他的用意就是,要凸顯我們對於鄰舍的需要是要採取一個開放的心態。當我們對鄰舍有開放的心態時,我們就會看到他們的需要,我們就會去幫助這些有需要的人。
想想:誰是我的鄰舍呢?我的鄰舍可以指向任何一個人,當我看到有需要的人,是我可以去幫助的,就是我的鄰舍。這就是耶穌祂要我們去學習和操練的。在疫情中,每一位基督徒都需要在這方面有更多的操練。
三、控制的幻覺
不但如此,疫情也凸顯出你我是非常無力而且脆弱,更是有限的。在這個脆弱和有限裡,就打破了以往我們對於控制的幻覺。
因為很多時候,你我是生活在一種掌控和控制的幻覺之中。我們覺得我們有這些科技和這些醫療,我們好像就可以掌控我們的生活,其實這是資本主義給我們的錯覺。我們覺得我們有這些科技和醫療的能力,我們有這些知識和這些自由,我們似乎就覺得我們對於生活有高程度的掌控,但是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這些種種都是幻覺。
一直以來我們或許覺得,我們的生活應該就是要享受繁榮、享受自由、享受幸福、享受安全、享受舒適的環境、享受健康以及長壽的生命,甚或我們覺得,我們擁有這些藥物和科技的技術,我們如果應用這些藥物或穿戴這些科技物品的話,而且我們如果採取一些正確的措施,那麼我們就會遠離死亡,我們就會安全。過去這些想法可以說是我們的幻覺,是一種控制的幻覺。這個疫情凸顯出我們要跳脫這種控制的幻覺,我們必須更謙卑地把我們的生命交託給神。
美國有位非常重要的倫理學家,也是一位神學家,叫做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他曾提到,在二十一世紀的科技發達之下,我們甚至會這樣認為,有了醫療的技術我們就可以活著走出疾病和困境,可以掌控生命的過程,可以避掉死亡和生命的陰影。這位學者提醒我們,生命的問題、生命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的,他告訴我們,我們有一種幻覺,覺得醫療技術可以讓我們活著,好像可以永遠地活下去,但這其實是一個幻覺。因此,我們一定要放下這個幻覺,要更謙卑地在神的面前,也要更多地來到神的面前倚靠祂。
四、禱告的操練
在疫情當中,我們還需要更多地在神的面前操練禱告、操練獨處。
禱告其實就是承認我沒有辦法控制,承認我的脆弱,承認我的有限,承認我需要更多地來到神面前支取祂的力量,支取祂的能力。所以,基督徒回應疫情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禱告。禱告把我們帶回到神的同在裡,禱告也重新調整我們生命的焦點,更調整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行動和我們說話的方式,禱告讓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確需要神。
對於禱告的操練,進一步要提及的就是,有關獨處的需要和獨處的操練。這對於某些基督徒而言可能是滿陌生的,可是在疫情中我們看到有人開始學習操練獨處。在我們的信仰傳統裡,我們比較少鼓勵或教導弟兄姊妹獨處的需要和獨處的重要。但是在你我的生命當中,我們需要獨處也需要靜默,我們需要騰出時間也騰出空間,讓神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彰顯祂的作為,以及祂對我們的改變和生命的翻轉。
談到獨處的操練,我們需要放下我們旁邊的這些數位裝置,我們要從數位裝置中抽身出來,重新回來適應我們自己的身體。許多時候,我們生活在這些數位科技的裝置裡面,我們對於我們自己的身體非常陌生,我們似乎天天活在這些數位裝置之下。透過我們的放下和獨處,我們可以清理我們的內心,也騰出空間來。騰出空間做什麼呢?來傾聽神!不僅如此,透過獨處可以放下我們內心的雜亂,使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聚焦在神的身上。同時,獨處和靜默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更有方向也更有秩序地在我們的生活上。所以,這樣的禱告和獨處是需要經過操練的。
詩人教導我們,也鼓勵我們要如此行:「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篇46:10)。這節經文雖然很簡單,但裡頭有非常重要的屬靈操練。經文裡提到「你們要休息」,其中「休息」這個字,在原文裡可以被理解為「停下來」(stop)的意思,就是我們要停下來,在神的面前安靜、獨處,面對祂。我們「停下來」或「停止」是讓我們再次承認,不是我們靠著我們可以做什麼,而是我們停下來仰望神,把我們的生命聚焦在神的身上。當我們仰望神的時候,我們不是在靠自己,我們不是先說話,乃是先來聆聽神,讓神先說話;然後,在停下來的時候,我們等候神來動工,而不是我們忙著要做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休息」這個字,不僅可以理解為「停下來」,同時也可以是「仰望神」、「讓神來做」的意思。「仰望神」基本上就是「讓神來做」,這是非常重要的。不是我們可以做什麼,乃是我們要更多倚靠神,讓神來做。這是我們在疫情中需要操練的。
並且,主耶穌也留下祂的榜樣,祂告訴我們:「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約翰福音5:19)在這節經文裡,耶穌非常明確地說,祂在地上所有的服事和所有的活動都是依附著父神要祂做的,祂就按照父神所做的來做,最重要的就是要「仰望神」、「讓神來做」。祂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疫情讓我們看到你我的脆弱,我們的確是什麼事都沒法做。祂接著又說:『…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主耶穌就是按照父神的旨意去做。這就是主耶穌留下來的重要的生命榜樣。
在忙碌的生活當中,我們好像常常覺得我們沒有時間。我也聽到有些弟兄姐妹經常覺得,早上與神的靈修時間或禱告時間,好像特別的奢侈,好像沒有辦法騰出時間來給神。但是,主耶穌祂不受旁邊環境的影響,祂不受人的安排和左右,祂知道先後次序是什麼,所以祂做出這個選擇。因此,我們如何操練禱告,如何操練獨處,其實就是「選擇」,我們要做出「關鍵的選擇」,天天選擇有這個時間與神在一起。
耶穌的榜樣也在馬可福音第一章第37至38節這樣說:「遇見了就對祂說:『眾人都找祢。』耶穌對他們說:『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裏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值得我們特別留意的地方就是,主耶穌祂知道父神的帶領是什麼,祂知道生活的優先次序是什麼,同時祂不被人迫切的需要所驅動,祂也不讓別人來左右,因為祂知道父神的引導。這也是你我需要學習和操練的。
五、神的經濟學
在面對疫情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好好地再次回到神的話語裡面,建立一個健康且合乎神在聖經上教導我們的經濟學。我們需要從神的話語來看待經濟,也需要從神的話語來看待財富和金錢,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我們看到疫情對經濟帶來衝擊的時候,我們的眼目可能因而失焦了。弟兄姊妹,我們需要重新回到神的話語裡面,要從神的角度來看待經濟、財富和金錢,以至於我們能夠成為上帝忠心的好管家。
疫情可說是一種黑天鵝效應。多年前,有位學者曾經寫過一本書,書名叫做《黑天鵝》(The Black Swan: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1] 大多數人期望天鵝都是白色的,因為這是他們從經驗中所得知的。作者在這本書裡談到,黑天鵝是一種異類,是一個超出正常預期的事件,是一個令人吃驚的反例,並且,黑天鵝事件的主要特徵是難以預測,卻影響重大,更帶出嚴重後果。黑天鵝效應會帶出經濟危機,甚至是災難性的破壞,是沒有辦法預測的。在沒有辦法預測的黑天鵝效應中,我們不得不從這一次的疫情當中有所學習。
自2019年底爆發疫情以來,我們歷經了許多挑戰。當我們期待大家都能夠打疫苗,期待大家都可以回歸正常生活模式的時候,我們要學習回到神的話語裡面,來看待神如何教導我們一個正確且合乎神心意的經濟學。其實,經濟學需要神學,神學也需要經濟學。神學需要經濟學,是因為虔誠不能代替技術;經濟學需要神學,則是因為人不能只靠每個資本的國內生產總值生活。
如何建構一個好的且合乎聖經的經濟學?個人想分享來自於前教宗的一段話。他的本名是Joseph Ratzinger,他也是一位德國神學家,他的這一段話對我們非常有幫助,也作為今天的結語。他說:
一個認為自己能夠免除經濟法的技術知識,這不是道德,而是道德主義。因此,它是道德的對立面。一個認為自己能夠在沒有道德的情況下進行管理的科學方法,就會誤解人的現實。因此,它是不科學的。今天,我們需要最大限度的專業的經濟理解,但也需要最大限度的道德,以便專業的經濟理解可以為正確的目標服務。只有這樣,它的知識才會在政治上切實可行,在社會上可以容忍。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面對疫情的衝擊,我們基督徒對於covid疫情的回應,我們必須先回到聖經裡面看看究竟神是怎麼看病痛的。不僅如此,我們也要愛我們的鄰舍,很多時候疫情凸顯出我們其實沒有注意到我們鄰舍的需要,包括教會也越過鄰舍的需要。並且,在疫情中我們需要操練禱告。以及,我們很多時候,是活在一種迷思和控制的幻覺當中。我們應當學習更謙卑地回到神的面前,我們也需要一個好的並且合乎聖經的經濟神學。願上帝祝福大家!
(本文為「2021.10.30禧年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之重點摘錄,邱華英整理)
[1] 作者:Nassim Nicholas Taleb。出版社:Penguin。出版日期:200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