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督信仰面對工業革命4.0新經濟/蕭家興

以基督信仰面對工業革命4.0新經濟/蕭家興

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董事

蕭家興

前言

當代社會已歷經三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則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經濟,以技術革新帶來快速、遠距通訊(網路、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機械(機器人、人工智慧)取代人力,迫使產業必須升級、企業必須轉型,勞動者必須轉行。雖然危機就是轉機,但經濟弱勢者在資本、時間、資訊、人道包袱等應變不及下,喪失先機而面臨遭淘汰、取代的命運。基督教會及基督徒不僅本身要因應新經濟浪潮的到來及其衝擊,更要針對新經濟所衍生經濟結構異化的不公義,以基督信仰力挽狂瀾,見證基督的愛與公義。

一、一個故事的啟示

一位教授邀請學生到家裡用餐。餐後,教授沒答應主動要求洗碗的學生去洗碗,而且教授夫婦也沒有立即去洗碗。在師生聊天中,學生驚訝地發現教授的老母親在洗碗,而教授卻很自在毫不心虛。最後學生在離去前,忍不住問:這樣好嗎?教授才點出:等一下老母親就寢後,他會自己再洗一遍。

這故事原本只是提醒五體不動的老人,能動、能做的話就要多動、多做,不要凡事倚賴聘請來的看護,亦即老年人需要勞動,不能只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要給老年人勞動尊嚴。

不過,隱藏在前文的幾個面向值得當代人思考,包括:工業革命的老人社會;老年人的勞動倫理;世代同居、三代同堂等親情倫理;機械(器)化、AI人工智慧的社會,諸如沒被自動洗碗機取代的人工洗碗的動手做倫理;師生互動交誼,諸如沒被網路社交替代的師生倫理;其它還有宴客作客的餐飲倫理……等等,可作為新經濟下的當代人,特別是基督徒從基督信仰進一步探討的基礎。

二、新經濟浪潮的影響與衝擊

新經濟以工業4.0技術革新帶來快速流通、遠端管控、網購、大規模生產、品質提高、節省人工等,固然創造了部分新的工作機會,卻也衍生以下經濟結構異化問題:

(一)新興產業打擊傳統產業問題

  1. 敏銳、創新的企業通過全球數位系統的研究、開發、大規模生產及行銷,淘汰人工操作、小量生產、臨櫃服務的傳統廠(商)家。
  2. 中低技術勞動力遭機械化、人機界面化取代,未再教育訓練的勞動工人無工可做。
  3. 廠商逐低工資成本而居,透過遠距網路及電腦作業系統,國內接單、海外生產的三角貿易模式,虛胖了經濟數字,卻無法有效的創造就業。

(二)資本家不勞而獲、財富快速累積問題

  1. 工業4.0技術革新需要資本家的資金投入,處於經濟體系中最弱結構的勞動階層,其薪資所得,終究不敵始終獲利的資本家的投資報酬率。不僅勞動就業機會斷絕,實質上是步上少數人獲利、多數人無感且受害的血汗經濟模式。
  2. 向少數財團傾斜毫無節制補貼、減稅的政府,既盲目追求自由貿易,以自由之名行資本租界之實,又盲目信仰新自由主義,降低關稅、減稅;彈性化勞動市場的長工時、低工資則侵蝕社會的公平正義。

(三)勞工的零工經濟不敵財團的平臺經濟問題

  1. 財團的平臺經濟,透過吸金始終獲利最快。典型「用錢滾錢」以錢賺錢比辛苦工作或勞動賺錢快、「財富增值不勞而獲」以財富賺錢比用努力賺錢快。過去上櫃公司的股價面值大於實質生產產能,已不合理,目前資本家的個體投資報酬率大於總體經濟成長率,更是不合理至極,只是投資大眾不察,仍舊趨之若鶩。
  2. 數位經濟衝擊勞工權益,勞工的零工經濟,既喪失彈性自主,又欠缺勞動保障,勞工的工作型態零碎化、網路化,在過度商品化的市場中,傳統勞動權益遭受剝削。

(四)失業及就業不穩定問題

  1. 為降低勞動成本,以技術革新增加服務機器人,造成無技能、中低階技術層次勞工失業。
  2. 企業以派遣、外包及部分工時等方式僱用人力日益普遍,部分失業、部分工時就業、派遣等臨時就業常態化,勞動者企盼的穩定工作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正常作息生活成奢求。
  3. 以人機界面處理,使臨櫃服務的社交、關懷機會及場合絕跡。

(五)崩世代低薪、過勞問題

  1. 除了少數與資訊軟體有關的服務工作者有較高的薪資報酬外,其餘勞動工作者普遍存在壓抑基本工資上漲的低薪競爭力及無薪假問題,使年輕的勞動者合理報酬不再;工時過長、排班不定的過勞、合理的勞動條件及安全健康的職場不再。
  2. 社會上的經濟雖然持續成長,但物價和房價卻一再攀升,年輕勞動者的實質薪資不僅不漲,反而倒退。
  3. 假補充勞動力之名的不當外勞政策,既剝削外勞人權,也壓縮了勞工的工資議價能力,惡化所得不均差距。

三、以基督信仰面對工業革命新經濟

(一)以基督信仰的智慧分辨與選擇

  1. 不盲目崇拜新興科技,科技革命帶來的新經濟只是片面繁榮假象:

①  歐美國家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前,本質上是基於上帝的呼召投入勞動生產,並以基督信仰中的勤勞的美德累積資本再生產。而目前第三、四次工業革命,本質上只是唯利是圖的資本家,利用科技革新降低生產成本,以獲取經濟投資報酬累積財富,只算經濟效益,全然不計社會及生態成本。

②  人類文明及生活水準,在蒸汽引擎發明、電力發明、機械生產、大量製造及電腦等科技革命陸續普及下,大有進步,但相形之下,人類社會的充分就業仍無法各得其所,所得差距及財富分配不均更形不公義,人類的靈性追求普遍荒漠化。這可由歐美教會的信徒大幅減少看出端倪,沒有基督信仰的當代人,心靈並沒有更加滿足,反而更形空虛,更無人性。

  1. 科技是中性的,需要制度面的管理,但政客、企業的私心使人為制度變質:

①  排除異己、分贓政治的統治者所看到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科技,無非是利用雲端管控作為維護統治的利器,故選擇性地操控網路及大數據監視人民言論、限制人民行動;強調網路無遠弗屆,卻選擇性地無能與國際合作確保資訊安全,找不出為害庶民的網路病毒、洗錢、詐騙、盜刷的IP。

②  與政權掛鉤,壟斷話語權的御用媒體及網軍,所看到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科技,無非是寄生在政權下,拿政黨,甚至拿政府廣告名目的國庫(人民的納稅錢),不是躲在幕後以鍵盤帶風向,就是出現在光鮮的螢光幕前一面倒影響政治、社會及經濟。

③  物聯網、大賣廠,以無所不賣為號召,其實壟斷商品市場,以上櫃、上網、上架費逼迫小廠商額外支付費用,實質轉嫁消費者。

(二)回歸基督信仰中經濟生活的美德

人性時時需要生命的澆灌和更新,利用新科技不能忘記上帝的經濟法則:

  1. 面對神所創造的浩瀚宇宙,科技人要能謙卑,畢竟科技所發現的只是滄海一粟而已。在創世記,神已明示人類:「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創世記3:17),儘管如此,使人有盼望的神還是「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馬書15:13)應允給人智慧來逐次開展科技工業,透過科技革命逐次帶來方便,並減輕勞碌之苦。相信這一波工業4.0革命經濟之後,還有新幾波的X.0工業革命經濟,只是這些小確幸與神所應許的終極盼望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同樣的,教會熱心傳講救贖福音,不能靠廣告、不能靠AI人工智慧,乃是要靠上帝恩典及活生生的生活見證。
  2. 面對工業革命新經濟五花八門、取代人工的消費商品,切記勞動是神聖的,在勞碌中享福,是無可取代的家庭生活樂趣:「你要吃勞碌得來的;你要享福,事情順利。」(詩篇128:2)、「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這就是我從勞碌中所得的分。」(傳道書2:10)、「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神的手。」(傳道書2:24)、「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傳道書3:13)。當代人或許要從科技文明及新經濟壓力中解放出來:

①  與其買洗碗機洗碗,不如夫妻或子女參與分工洗碗。

②  與其買自動駕駛車,不如自己自駕悠遊。

③  與其叫Uber Eats,不如全家上餐館享受美食。

④  與其網路購書、購物,不如逛書店、逛街,享受購物討價還價及交換新知或關懷的樂趣。

⑤  與其在網路玩開心農場,不如租一塊市民農園自己耕作勞動,享受拈花惹草的樂趣。

  1. 面對科技新經濟有著科技商品開發無所不能、濫用人工智能的道德迷思,以及追求高報酬的偏失,基督徒的科技業者切記不可做屬上帝要做的事,這是科技革命的最高準則。其次,要充分應用科技管理大地,「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創世記1:26)、「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1:28)另外,科技革命的最終目標,或許應導正引進生物科技新技術,投入糧食生產及保存方式,讓全球不再有飢 餓的族群;投入綠能、新能源開發,讓全球不再有付不起燃油費而受凍的族群……等等人類生存、生活、生計基本需求的滿足。
  2. 面對工業革命新經濟造成經濟結構異化,要針砭主事者以「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哥林多後書8:14)為思維核心,普及教育工具及資訊科技,諸如人人都有手機、平板電腦,使用得起吃到飽的數據費率等,確保經濟結構弱勢者的學習機會;教會有責任提醒科技業者,不要一味走高價位客群路線。
  3. 面對傳統產業被新興產業打趴的產業結構異化,及共享經濟零工經濟諸如Uber計程車與Uber Eats外送服務等低技術勞動服務興起,誠如羅馬書十二章2節所提醒:「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基督徒或許該重新思考是否也要隨世俗主流文化,還是要回頭重視傳統產業價值鏈,親身走進及扶助有歷史的傳統產業及小型實體經營店家;重視臨櫃(攤)服務,讓生意買賣間的彼此關懷、社交價值,高於大賣場的薄利多銷。
  4. 面對資本家的不勞而獲及財富不當累積,在世俗社會中為基督信仰作見證的教會要知道:「夜間,我心中羨慕祢;我裡面的靈切切尋求祢。因為祢在世上行審判的時候,地上的居民就學習公義。」(以賽亞書26:9),並明確指出:「他們離棄正路,就走差了,隨從比珥之子巴蘭的路,巴蘭就是那貪愛不義之工價的先知。」(彼得後書2:15),除了要監督政府施政有無偏袒資本家,教會也要提醒資本家不要陷入以金融為主導的資本主義窠臼,反而要秉承公司倫理及企業社會責任,善待勞工或員工,確保工作機會及基本生活水準所需薪資,將合理報酬外的盈餘讓員工分紅;不要把投資報酬挹注投資炒作房地產,而是要呼應神的應許:「凡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羅馬書2:7)、「卻將榮耀、尊貴、平安加給一切行善的人。」(羅馬書2:10),並實踐神的囑咐:「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提摩太前書6:18)、「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2:10)、「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以賽亞書1:17)。亦即除了協助受新科技衝擊,就業機會被取代而需要轉型的中、低技術階層就業外,更要伸出援手濟弱扶貧,照顧鰥寡孤獨廢疾者。
  5. 面對新科技革命使人們的工作及生活節省很多時間,以及高階技術人員殷切需求,反而要遵照神對人工作倫理的提醒:「不要勞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聰明。」(箴言23:4)、「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傳道書4:6)、「你們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勞碌得來的飯,本是枉然;惟有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詩篇127:2),一旦賠上健康,「他勞碌得來的要賠還,不得享用;不能照所得的財貨歡樂。」(約伯記20:18),減少新科技革命的高階技術人員的工時,並鼓勵其將餘暇投入關懷社會弱勢者的服務工作,應是追逐工業革命新經濟的上上之策。

結語

時時革新變異的工業文明帶動不同面貌的新經濟,不僅改變人類的生產及生活型態,也改變人類的社會、文化及思想。雖然層出不窮的科技轄制人心,使人不敬拜神,反而去崇拜科技,世風日下,人性日漸軟弱,失去信仰,失去美德,唯願永遠掌權的神賜下智慧,讓教會及基督徒有一顆受教的心,秉持愛與公義的基督信仰,在各個時代站立得穩,為主作光作鹽,永不軟弱,永不退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