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興起與敗壞/蕭家興
資本主義的興起與敗壞
資本主義的興起
資本主義源自清教徒來自神呼召(Calling)。西方世界的經濟社會雖然金錢掛帥,但精神上仍服膺於宗教的感召。資本主義原本「各取其利」的原則一直是在宗教與法律的約束下進行。
資本主義的原始精神
西方理性型資本主義指的是一種依賴於有規律性的市場制度,並以理性的合法的手段。資本主義精神的獨特之處並不在於貪婪地獲利,或是無休止地追求財富,而是在於這一種所謂的「天職」觀念。因為不擇手段地謀取私利的態度,反而是極大地妨礙了理性化資本主義的發展。
資本主義精神把增加自己的資本看成一個人固有的責任,放棄增加資本的機會就等於放棄自己的責任。資本主義的發展係靠不斷獲取利潤來維持,但關鍵的問題不是獲利的目的,而是獲利的方式。資本主義按照理性獲利的方式表現在根據資本核算來調節的經濟行為中。
與其說對金錢和財富的貪婪是近代資本主義興起和發展的動力,倒不如說不擇手段的獲利行為阻礙了近代形態的資本主義的出現和正常發展。亦即,對於金錢和財富的貪婪並不能代表資本主義的實質,反而是,在很大的程度上,資本主義抑制和緩解了人們的貪慾以及對財富的非理性追求,把社會中的獲利行為納入理性的軌道。
資本主義的敗壞
但隨著宗教世俗化,資本主義合理化、合法化牟利的心,而民眾則視法律、道德如無物,原不為法律所許、宗教道德不容的牟利行為層出不窮,百貨公司、購物中心、電視台等各行各業,利用人心貪婪的弱點,巧立名目變相包裝,以合法掩護金光黨的行為,不擇手段促銷,以牟取更大的利益,甚至宗教機構本身都成為變相的斂財機構。
資本主義制度令人詬病的是它配合和利用人自私的罪性,透過日益膨脹的市場壟斷和惡性的競爭,以無止境地擴大商品市場,並以累積資本為策略,以競爭購併為獲利手段及資金流動自由化,透過貿易自由化、發達的通訊科技及交通、塑膠貨幣的流通而全球化,間接助長生產力的大幅提升,並貪得無厭地累積財富,終而全面地支配著社會,侵蝕人際關係和破壞社群生活。使得裁員、失業、工作地點變動等僱用條件惡化,威脅著工人及薪資階級,人的尊嚴價值倫為市場價值,人的社會價值淪為工作成就和消費能力,而造成貧富日益惡化,對自然生態的破壞。
上帝國的經濟關懷
經濟發展、經濟奇蹟不是耶穌上帝國的終極關懷:
(一)耶穌在主禱文裡教導學生:我們日用的飲食今天賜給我們。沒有教導學生祈求明日的飲食,只教導學生不要為明天掛慮。
(二)耶穌在曠野拒絕用石頭變作餅、持續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等試探,來解決民生問題。
(三)經濟愈發展,人民愈富足,國家愈富強。相對的,經濟愈蕭條,民愈貧,國愈弱。只是人民愈富足,物質享受愈好,並不代表人的生活品質愈好,反而是人的心靈愈空虛,犯罪愈多。
關懷弱勢和受苦者
世界市場經濟的危機在於主政者及經濟學者為提高經濟效益而大幅削減被視為無收益的社會保障。信奉耶穌基督的社會事奉原則在於關懷弱勢者(貧窮人、老弱婦孺及病患等)和受苦者(被剝削、失業或朝不保夕的工人)。世界和人類是上帝所創造的,人人都是上帝所造的,都有上帝的形象,每個人都相同的尊嚴,不容剝奪,但人超時工作成為經濟生產的奴隸,被經濟活動侵犯和支配而身不由己。
批判唯利是圖的經濟行為
社會不應因為相信人人有罪就相信罪惡難以杜絕,而姑息或縱容資本主義唯利是圖、無止境累積財富的商業競爭行為,或是剝削勞工及鼓勵消費的罪惡。
(一)要批判為賺取高利潤而訂高價的貨品生產者與商人。
(二)要批判貪圖厚利的貸款。
(三)打擊侵害宗教生活的市場經濟活動。
(四)批判金錢及財富平等經濟主義僭越上帝的地位,成為人的偶像崇拜的對象。
(五)應揭露和摧毀以金錢手段的生產做為目的。
(六)將人從不可靠又不人道的生產體系的奴役中釋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