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計謀/蕭家興
諸葛亮的計謀 [1]
不健康地壓抑著受騙的怒氣,我很紳士地給社區的麵包店老闆一席溫柔的抗議與譴責。
抗議她主動又熱心地,第二度賣給我一條隔日且發霉的丹麥麵包,糟蹋了我長年來對她的信任。也譴責她違背了供奉在其店內香火嬝嬝的糕餅業祖師爺諸葛亮,及掛在手肘腕上那一串消除業障的佛珠。
只有宗教沒有信仰的行業神崇拜,儒家「童叟無欺」的商業誡律猶如馬耳東風。只有貪婪沒有責任的賺錢慾望,起碼「一分錢,一分貨」的交易鐵律也會變質。仿冒品、瑕疵品、劣等品、過期貨等肆無忌憚地充斥著市場。
唯利是圖的城市,處處有商機,也處處隱藏著缺德的詐欺。有討債公司的暴力脅迫作後盾,高利貸融資公司不怕你不還,只怕你不借。有幾近二成的循環信用利息作為賣身契,發卡公司不怕你刷爆簽帳卡,只怕你積欠少。
受邀擔任「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的董事,對理財致富、企業倫理、經濟公義有著更深刻的體會。品質的保證、環保衝擊的降低、勞資和諧共利等都是增進人類福祉的保障。創辦人永光化工董事長陳定川長老正是如此,從基督信仰出發,以「永仰榮光」作為經營理念,實踐有社會責任的投資來榮神益人。
盈利若沒有「生財有道」的堅持,哪來合理價格;品牌若沒有「貨真價實」的自我要求,哪來品質保證。台灣的企業需要用商業道德來經營,台灣人的心靈則需要有信仰基礎的經濟倫理來教育。
[1] 本文刊於2001.5.11自立晚報「晚安台灣」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