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信仰的經濟生活/蕭家興
活出信仰的經濟生活
前言
在教會歷史中,不乏在信心活出基督,而成為信徒經濟生活的榜樣,茲列舉數位以供仿效:
使徒巴拿巴變賣田地事奉主
聖經記載巴拿巴首先變賣他一部分的田地,然後跟從耶穌做了一位使徒。最後,在提供了他自己和保羅第一次宣教之旅的費用之後,他又變賣所剩下的一切,並靠做工來供給自己,以繼續其使徒的事奉。(哥林多前書9:6)
約翰·衛斯理運用金錢的見證
約翰·衛斯理(Samuel Wesley)是英國英格蘭聖公會牧師,一度因收入不錯而揮霍無度,後來因神的責備而痛切悔改,對於金錢的運用非常小心。1931年約翰·衛斯的收入是30英磅,生活支出28英磅,遂捐出2英鎊作奉獻及施捨之用。次年,約翰·衛斯理的入息倍增,但他依然保持28英鎊的生活支出額,而捐出32英鎊。第三年,約翰·衛斯理的入息增至90英鎊,但他依然保持28英鎊的生活支出額,而捐出62英鎊。
約翰·衛斯理不僅認為基督徒不單要十一奉獻,而且應將多餘的金錢作為捐輸之用,並在經濟生活上真正活出見證,為信徒指出在運用金錢及處理財富上,應有盡所能賺錢、盡所能儲蓄及盡所能捐獻。
救世軍軍官的簡樸生活見證
救世軍(Salvation Army)係由卜威廉(William Booth)成立於1878年。係循理會分支出來的教派,持守衛斯理原本的教導,強調聖潔生活,把聖潔等同內在生命的改變,看重社會福音工作。
救世軍不僅認為簡樸生活有助生命的追求,且更能以敏銳的心去體察神的心意。更為得到窮人的認同,以利傳揚上帝的救恩,甘心生活在貧窮線下。由是之故,救世軍的軍官長年只穿兩套制服,家中沒有音響組合、電視等娛樂設備。要聽音樂則是到圖書館利用公共的音響設備。
戴德生仰望神建立信心差會
戴德生(James H. Taylor,1832-1905)為英國傳教士,於1965年創立中國內地會。戴德生於1857年辭去福漢會的差派,成為自立傳道人,憑信心仰望神,決心不向人求經濟支持,不募款、不捐款。
慕勒憑信心開辦五所孤兒院
慕勒(George Muller,1805-1898)也以信心仰望神作為「孤兒的父」(詩篇六十八:5),不受薪、不募款、
不舉債,終能空手開辦五所孤兒院。
篾視財富的法蘭西斯
法蘭西斯(Francis of Assisi,1182-1226)是天主教方濟會(Franciscan Order)的創立人。一生篾視財富,認為金與銀只會令人拜假神、物質崇拜。
藐視財富
法蘭西斯思想人生最基本的問題,領悟物質繁華的無常,認為內心世界才是真實的,故告別繁華的中產世界,走入簡樸卻是滿足的福音世界:
(一)認為金錢是分裂人與人祥和關係的元凶,因此嚴禁他的跟隨者擁有財產。
(二)認為金錢把人物化,人一擁有金錢,就以為擁有了世界,而看不出人是按神的形象(Image of God)創造的,所有人不分階級都具有內在的價值和尊嚴。
(三)認為十字軍之爭全然是因為不能擺脫佔有慾的誘惑,故當主教要求法蘭西斯開拓方濟會的財產,免至行乞度日時,法蘭西斯回答:我們若有財產,就需要用武器來保護它們。
托缽賙濟貧窮
法蘭西斯認為基督徒要跟隨主耶穌的腳蹤行,而華衣美食並不屬於主耶穌,故要簡樸度日,並盡所有的賙濟窮人:
(一)耶穌要門徒照顧病患,所以法蘭西斯就親吻患大痲瘋且臉部潰爛流濃的病人。
(二)耶穌教導門徒把衣服送給衣不蔽體的窮人,所以法蘭西斯就常把自己身上僅有的衣物都脫下來給需要的人,在寒風中顫抖著走回去。
(三)嚴守耶穌的吩咐,行路不帶錢囊。樂於接受施贈,但僅取用每日之所需,其餘一切就隨手分贈需要的人,或用來修繕破落教堂。沒有人接待,就到田野幫忙農事,賺取兩餐一宿。
(四)沒有私己,因此不屑囤積。沒有階級,因此常不自覺地以己衣衣人,己食食人。
(五)耶穌教訓人要賙濟窮人,又與社會遺棄的妓女、罪人同行共食,就生活在當代最受篾視的人群中,又不斷把自己的錢財和衣物送給最缺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