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毀人與人之間對立的圍牆/蕭家興
拆毀人與人之間對立的圍牆

有感於春節假期本是家族團圓歡樂的日子,但在電視媒體所見卻是政黨動員執政資源,號召熱衷政治的年輕人,不理性地到處豎立對立的高牆,製造事端而自以為義。
昏君因懼怕政權不穩、為高壓統治、隔離分治而圍築封閉高牆;人民則迫於貧窮、生活不易或因自由、和平及共享的信念,終會拆卸對立的高牆。
善念惡念命運不同
地緣的自然及人文資源,原是地區間、族群間互動交通的場域,卻常成為國際間貪圖疆域、政治利益及互不信任而劍拔弩張、軍事衝突之地。
美國為阻止移民湧入國境,自1994年起陸續在美墨邊境片面興築、擴建長達邊界3分之1的屏障和柵欄。而北韓為傳遞其政治訊息,陸續炸毀邊界的兩韓共同聯合事務所及連接兩韓的鐵公路部分路段。
前者構築阻隔牆,後者炸毀暢通之道,誠然是人為之惡而非世人之福。
反之,中國原為防範塞北匈奴戰馬侵襲的萬里長城,轉為設關收取邊境貿易稅。而東德總理有感於50萬人《蠟燭政變》的震撼,於1990年決定拆除作為東西德邊境的柏林圍牆,頓時東西德人民通行無阻。兩者如今都成為世界觀光旅遊景點,誠然都是一念之間的良善思考。
拆除圍牆 蓋安置社區
相較於候鳥秋冬南飛,安土重遷的人類顯然不輕易遷徙。除非天災人禍、經濟凋敝、物資匱乏,為了餬口生存、為了後代子孫幸福,才會被迫選擇排除萬難,遷往人地生疏的較富庶城市或較文明國家。
為了確保國土安全,邊境總是荒涼、設施匱乏的,卻是流離失所的難民不得不麕集的地方。其實,邊境兩側是不同風俗民情的人文展場,深具文化觀光資源,邊境難民更是邊境貿易的市場供需者、生產者與消費者。
國際事務不應只重談判、協調或調停,而是一起籌措人道資源戮力建設邊境,就地安置難民解決其生活問題。把軍事武器變為鋼骨建材,把軍隊人力變為生產大隊及營建工班,把圍牆變成展場廣告牆,把圍柵建造費轉作屋舍建造費,把邊境節點變成國際貿易市集。
與其在邊境築高牆,不如將邊境的荒地變為綠洲,化荒蕪為繁榮城鎮。
(本文刊於2025/02/06 11:52 台灣醒報 https://anntw.com/articles/20250206-Em3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