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調控台灣房地產市場兩隻失靈的手》/蕭家興

序《調控台灣房地產市場兩隻失靈的手》

本書收錄了個人任職營建署國民住宅組單位主管以來,或應邀撰稿,或受邀演講,或自感有必要透過報章雜誌闡釋政策理念,經陸續整理發表的二十餘篇論文,是個人繼前(一九九四)年出版《尋找解放無產階級住屋權之實踐:住宅福利政策論叢》一書後的第二本有關住宅福利政策與行政制度的著作。係屬較專業性及實務性的工作經驗與心得報告,內容著重在住宅政策及國宅行政有關行政法令演進的政策發展軌跡、前瞻的政策革新構想,以及決策者可採行而未參酌的政策分析等。是個人一貫主張「政策需要規劃,制度需要設計」的產品,足供住宅政策及行政專業人士「挖寶」作為議題,並進一步探討引申住宅發展方向的基礎。

個人前一本著作係由八十餘篇各以單一觀點為主的輕批評的短文所構成。旨在針對當前台灣議會政治環境與選舉文化的偏差,及住宅行政體制的缺陷,嘗試就住宅福利政策爭論中較具似是而非的觀念,予以辯證與澄清,期待對於影響台灣住宅政策形成及執行的行政體制有所針砭作用。惟關心住宅政策發展者,總覺得批判性的短文無法綜觀住宅政策形成及行政運作的全貌,特別是無法容納政策革新發展的全盤構想及具體內涵。故本書特收錄二十餘篇有關住宅行政實務的專題論述。長篇大論雖然有違「短、薄、輕、小」的時尚潮流,卻是紮實論政及深入研究的基礎。它提供了全盤的、系統的政策分析架構,及原創的決策思考,避免短評文章顧前不顧後、見樹不見林的膚淺與輕率。

一般來說,市場經濟常視「價格機能」為「看不見」的一隻手,而透過政策作為的「政府職能」被自由派經濟學者視為大逆不道,干預自由市場的另一隻「看得見」的手(人道主義經濟學家西斯蒙第稱為「慈善的手」)。由於房地產市場常常供需失調,以致合理價格機能失靈,發生炒作飆漲現象;而公部門的放任政策與干預政策亦均存在無效的失靈現象。故有關住宅政策與行政之論述,無疑可視為對房地產市場這兩隻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之診斷。此即是本書各篇文章論述的焦點,故引之《調控台灣房地產市場兩隻失靈的手》作為書名。期望透過「價格機能」及「政府職能』這兩隻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手,相輔相成的運作與調適,而使得台灣的房地產市場,尤其是以居住為目的的住宅市場更能發揮市場機能,市場競爭秩序更臻健全合理。

本書的選編工作,其實早在去(一九九五)年四月間即已大致定稿。原先是以為個人的職位將隨著新署長到任而有所異動,故基於政策制度是延續的,專業知識是經驗累積的信念,為傳承個人在住宅政策及國宅行政方面的實務經驗,在唐山書店陳老闆的鼓勵之下,遂有將五、六年來已發表的文章,選擇部分予以整理成冊,作為個人實踐社會公共關懷之一種方式。惟一年過去了,個人仍身陷名不符實的國民住宅崗位上苦尋住宅福利資源,致一度將本論文選的編印工作擱置一旁。清明節後再逢陳老闆詢及文稿整理完竣與否,而深覺虧負陳老闆關注住宅事務之情。故有改變初衷,於個人尚未換跑道之前即予以出版。惟經整理篇幅甚多,故遂將部分較具行政實務的文章收錄本書。而另將部分較淺顯、具政策宣示的文章,收錄於《安得廣廈庇寒士》乙書;部分較理論性的文章及草創的法案,收錄於《走出懋遷化居的住宅經濟》乙書。期待這兩、三本書均能為台灣的無殼蝸牛略盡棉薄之力。

多年來個人即以戰戰兢兢的心推展公共住宅事務,唯恐有辱台灣人民的交付,虧欠神的榮耀。同時也深怕自己竊據職位,而未能即時針對民生四大需要的住宅問題,提出推陳出新的政策,根本革新住宅行政。故對國家的住宅政策的形成體制及決策品質,不時冒得罪當道之諱而予以直言批判與建議。但或許是個人學識有限以及所處行政層次較低,終而未能引起廣泛注意,並獲得革新與改善。觀之台灣住宅政策的發展方向,仍是和台灣的國家的認同與定位一樣撲朔迷離與停滯不前。實在令人著急與無奈,而深深引以為憂。

其一是面對泛政治化的選舉文化,口號式的政策論政止於討好近功利的選民及吸引媒體注意。至於這些泛政策或符號政策是否可行,或如何付之執行,則乏人深究辨析。而歷經選舉具有民意基礎的地方首長及民意代表,卻在三、四年即改選一次及政黨輪替制度下,忙於鞏固票源,而無暇深入住宅政策內涵,問政品質難以提昇。

其二,不少知名學者為累積個人聲望,往往掛名充任財團外圍機關組織的幕僚職務,不僅失卻學術中立立場,且忙於公關而不事政策基礎的學術研究。諸如基金會、公聽會等的政策研究工作,往往僅是針對行政部門所倡議之政策,擬具概要的題綱,即廣邀「專業座談」的專家學者,並配合為累積政治資源的民意代表的政治秀,利用「Delphi」或「Call in」方式,腦力激盪一番。但求吸引媒體報導,達到重視住宅政策施政缺失,關懷社會公益活動的虛名。此種想當然爾的泛泛清談與政策批評,既未能切中時弊,也止於各說各話,政策停滯在膚淺、表面討好的訴求層次,無法凝聚適切的實踐途徑與共識。

其三,在行政部門方面,由於行政體制設計之偏廢與疊床架屋,使得有些身為幕僚及諮詢審議機構,諸如:行政院經建會或各級政府法規委員會等,躍居政策檯面。其一方面既非部門業務主管機關,自然無法像主管機關一樣足夠深入瞭解政策推動的實際及政策資源之限制;另一方面又不必直接負起政策成敗責任。故所謂政策審議往往便宜行事的態度,任由與政策與行政業務無直接關係的「委員會」集體決策,草率地由非專業人士以其個人的一般見識及行政倫理權威的堅持,針對主管機關及技術官僚長時間所擬具的政策遽下結論。

而政策主管部門則在令出多門的行政體制,及各部門互相制衡的組織設計下,無法獨立籌措資源,全權負起政策訂定及執行之責。再加上政務官在酬庸式的任官制度下流動頻繁,往往無法久任並深入政策內涵,但憑政務官個人摘要式的政策認知,及受民意代表個案施壓的直接反應,政策必然以問題為導向,未能全盤長遠訂定。而事務官不是隨著政務官的時興政策搖旗吶喊,就是因看穿了政策形成的反覆無常,而對政策遠景欠缺信心,失去持續矯正革新的動力。以致事務官既無法發揮一貫的技術專業,行政經驗傳承亦常發生斷層,政策品質在無法持續發展下往往粗糙的令人汗顏。總之,施行住宅政策所需資源的籌措途徑,及政策形成的決策環境與行政體制,若不予以全盤改造,欲公平且有效率地謀全民住宅福利,無異緣木求魚般的遙不可及。

昔日孔丘先生總結當代「忠恕」及「禮制」的仁道思想而成《論語》乙書,本書或許也可說是個人匯集當前產、官、學與民意各界對住宅政策革新的批評與期望,經個人結合台灣住宅政策發展環境,與現行住宅行政體制予以反思、回應的政策檢討與規劃構想。故要感謝的,莫過於默默承受「有功無賞」的各級國民住宅行政同仁。其面對住宅問題集體腦力激盪所貢獻出來的解決對策,以及或流於本位主義,或基於惰性怕麻煩,而抗拒住宅行政改革的看法與遁詞,均刺激著我去思考和探索。最後,要感謝空間雜誌、營建季刊等雜誌,提供我發表個人看法的園地。而蔡茂雄兄、黃淑娟小姐、陳玲珠小姐指導電腦排版打樣,唐山出版社陳老闆惠允出版發行,均為台灣的住宅政策專業作出貢獻,謹此誌之。

 

《調控台灣房地產市場兩隻失靈的手》簡介

市場經濟常視「價格機能」為「看不見」的一隻手,而透過政策作為的「政府職能」被自由派經濟學者視為大逆不道、干預自由市場的另一隻「看得見」的手(人道主義經濟學家西斯蒙第稱為「慈善的手」)。由於房地產市場常常供需失調,以致合理價格機能失靈,發生炒作飆漲現象;而公部門的放任政策與干預政策亦均存在無效的失靈現象。

本書是一本有關住宅福利政策與行政制度的論文集,無可置疑的,可將之視為對房地產市場這兩隻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之診斷。

作者一貫主張「政策需要規劃,制度需要設計」,期望透過「價格機能」及「政府職能」這兩隻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手,相輔相成地運作與調適,而使得台灣的房地產市場,尤其是以居住為目的的住宅市場更能發揮市場機能,市場競爭秩序更臻健全合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