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山遷村政策應有配套/蕭家興

封山遷村政策應有配套 [1]

雖然敏督利颱風已經遠離台灣,但台灣的政治口水,卻像颱風所引進的西南氣流,帶給中部山區嚴重土石流災害一樣,衍生了生態工法論戰及原住民要求副總統道歉風波。

原住民717「只有行動,才有尊嚴」的靜坐抗議,以及724「反歧視,爭生存」的出草抗爭,與其說是針對國家副元首的失言不滿,不如說是承擔不起濫墾、濫伐的罪名,同時也對政府的束手無策沒有信心。

地質鬆動的台灣高山固然需要安息,高山峻嶺間的居住地也的確有潛在自然災害,非常不安全,但政府仍應重視原住民的生計及生活空間被擠壓在高山的河川沖積扇上與水争地的事實與無奈,在兼顧原住民賴以為生的資源權益及交化尊嚴下,針對封山、遷村政策擬妥周全的配套措施,尊重當地原住民的意願選擇,才能使原住民完全釋懷。

保羅曾指責哥林多教會有些人只是不斷地口頭議論信心,但在生活上卻沒有信心的見證,靈命上也顯不出神的權能:「我所要知道,不是那些自高自大之人的言語,乃是他們的權能。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哥林多前書第四章19、20節)。

災區原住民所迫切需要的無非是政府部門的及時幫助和安置,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懷。執政者切莫空口說大話,更不應該傲慢的指指點點,而社會機構的慈善作為也要有在地的思考,學界的環境論述更不能事不關己、不食人間煙火。如此政府及社會的施政作為才能與神所賦予的權能相稱。

[1] 本文刊於2004.07.27基督教論壇報第2315期,原題:「多餘的口舌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