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看當前經濟制度/蕭家興

基督徒看當前經濟制度

前言

台灣的經濟制度,可以說是屬於資本主義經濟。三十年來台灣的經濟發展,以創造經濟奇蹟自豪,並享受資本主義帶來的豐碩經濟成果而自傲。不過,當進一步檢視台灣的社會,可發現台灣為了賺取外匯,在不知不覺中已付出了不可挽回的社會成本,包括不知犧牲了多少自然環境,淪喪了多少純樸的社會風氣及物化了多少人心。當前台灣這個看似金錢淹腳目的社會,是否真的是繁榮與富裕的社會?是否為上帝所喜歡?這種資本主義社會是不是就是上帝國在地上的實現?還有哪些弊端有必要予以批判?這是當前基督徒有必要認識清楚的。

人為制度不完全

綜觀當前世界的經濟制度,大致可分成強調「個人自由及功利理性」的資本主義、強調「社會正義及按勞平等分配」的社會主義及「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三種型態。惟嚴格而言,這三種經濟型態並非能絕然劃分,或是完全純粹的,其間或多或少已互相混雜。不過,隨著蘇俄及東歐共產主義及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體制的解體,似乎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在時代潮流上居上風,較為世界各國所接受。惟其是否全然能滿足人類社會的需要?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人為的制度總是不完全的,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不可否認的,過分利用資源且過分發展人性的佔有慾。

社會生產工具被私有與壟斷

現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發展源於唯利是圖,由於過分利用人類的自私、貪婪和欺騙劣根性作為動機,故不僅不再受古典經濟理論,以及自由貿易、自由競爭的市場運行法則約束,而且絲毫不受道德或宗教意識的約束,可以說是屬於完全放任的經濟制度,致使得社會的生產工具被少數的個人或團體所私有、所壟斷。

為資本家追求利潤甚於為人類謀福利

現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主要問題與弊端,在於資本家為謀求利潤既不肯降低產品價格,又不肯增加工資,而且為提高使用生產設備的規模經濟,不惜耗費資源大量生產。當新市場擴展不易時,則反過來鼓勵消費,甚至不問產品(諸如:軍火用品或原料)作何用途。

其次,這種經濟制度所創造出來的財富,其實並未通過工資的方式,按人的勞動給予應有的報酬。同時,這種經濟制度所大量生產的產品,只為銷售利潤,而非為了使用價值,因而也未如人預期的透過廉價商品的供應達到均勻分配,充分滿足人類的需要。

造成人性的扭曲與物化

目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促使財富集中,其結果是資本家或財閥為維護其共同階級利益,不惜操縱輿論媒體,聯合對付勞動者,危害民主政治的本質,影響薪資階級的利益、安全及職業倫理。更嚴重的是使得大多數為謀生糊口的薪資階級恐怕失去職業,使得無職業的恐怕失去救濟,而使每一個工作者明哲保身地,不敢本於職業信念及良知說真實的話。諸如:教師不敢說出違背政黨利益的信念;牧師不敢得罪奉獻較多的信徒;商家懼怕失去買主或顧客;工人不敢說出自己思想,不敢以自己的獨立判斷投票等,終而在人類不知不覺中影響全人人格的健全與統一。

以基督信仰參與經濟制度的改造

教會對世界的經濟生活負有責任,教會本身應慎重評估並研訂幾種具體的社會及經濟主張與替選方案,透過信徒的參與教導信徒認識其參加社會運動及經濟運動的重要性,鼓勵信徒參加與經濟公義有關的政治及社會運動,參與改革社會組織,俾建立一種永遠不必妥協的經濟社會:

(一)教會對於經濟制度及與經濟有關的政治制度不能漠不關心,對於政府與不肖企業官商勾結,為不肖企業包庇撐腰的關係,應該站出來予以監督和批判,迫使政府有效監督企業公害及勞資問題的解決。

(二)教會應透過經濟公義的關懷,促使改造經濟的分配制度,使社會各階層都能分享資本主義經濟生產及財富,使人人可以享受舒適的經濟生活,以及真正均等的就業機會。

(三)教會作為社會的良心,應時常對新的經濟制度予以批判,避免新制度逐漸腐敗。對於社會結構與體制的改造,則不一定要採行激烈的社會運動,可透過與接近基督教理想的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的對話,並與之結合成為一股從事社會改革與關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