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經濟公義的信仰基礎/蕭家興
關心經濟公義的信仰基礎
上帝面前人人經濟機會平等
基督徒關心經濟公義的信仰基礎在於:每一個人都是依上帝的形象所造,在上帝面前,人人應有相等的機會來充分發展個人的天賦之才。一個剝奪多數民眾經濟機會的經濟制度,無異是剝奪其靈性的機會,是不道德的行為,也是欺瀆上帝的行為。基督教會及基督徒的愛,若不是同時著重全人類經濟機會及靈性機會均等,則這種愛的團契無異是一種欺騙。
經濟階級是信仰團契的障礙
就基督信仰與屬靈生活而言,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造成財富及權力集中資產階級,這少數人獲取鉅額利益卻無視千萬人至今仍缺乏最低限度需要。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同時也造成另一群大多數受盡剝削、鄙視、侮辱的經濟制度的犧牲階級。由於階級的存在曝露人性的諂媚與仇恨,而成為在人與人之間建立基督信仰團契的障礙。
關心經濟制度中的不公平現象
神介入人類的事務施行拯救,並不僅是拯救個人的靈魂而已,也包括拯救整個天地萬物。故事奉神也不僅是個人蒙召,而是要轉變不公義的體制,使全體受不公義經濟制度所轄制的百姓得以得到自由,使基督徒免於雙重人格的經濟生活。當基督徒一方面高談基督的愛的原則,一方面卻過著諸如靠剝削工人或欺騙顧客的雙重經濟生活,甚至從事有害於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諸如製造軍火或運送軍火原料。這種生活對人是不合宜的,同時也不符合神創造人的本意。
教會應教導信徒及民眾真正的消費價值觀與簡樸的經濟生活。並應本於信仰對影響信仰生活的經濟制度予以抨擊並參予改變。
追求經濟公義是基督徒的經濟責任
基督信仰在經濟問題上係顧念人類一般的日常需要,故基督福音的經濟涵意,已不再是初期教會的佈施救貧的慈善事業,而是以基督徒的愛心從事財富的合理分配,來取代慈善事業。基督徒的經濟責任,乃在於將基督徒的愛心從慈善的意義轉到追求經濟公義的意義上,通過經濟制度的改革及經濟生活的醒悟,促使上帝賜給人類的糧食及日常用品,能在各個地區,各個階層的人們平均分配,滿足全人類的需要,不致於在一個地區是過剩腐爛或囤積居奇,而在另一個地區卻是匱乏無著。
教會關懷經濟公義是社會的良心
基督教是一種有神信仰的人生觀,本身不是一種經濟制度,更不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或是共產主義的替代制度。故基督教會及信徒因關懷社會弱勢族群,而致力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改造時,應堅持時代先知的角色。
基督徒應因著信仰的緣故,積極的投入社會,克盡一個公民的責任與義務,充分活出基督的樣式。以出自信仰的反省重新建立新的價值觀,並以傳道的精神規勸、矯正世間的經濟不公義,以來自上帝的信仰力量作時代的先知,不要沈默。
建立一個經濟與靈性相稱的經濟社會
一個社會裡若有人富裕,有人貧窮,則這個社會就明顯不符合上帝的旨意及耶穌的教訓。惟雖然一個以社會化的原則來管理資源,執掌權力的經濟制度要比資本主義更合於基督化的生活,但社會化的集體主義則更會危及人民精神生活的自由。
基督教會固然不會為資本主義辯護而維持現狀,但為取消獨佔、降低貨價,使人民得享受新技術及規模經濟所生產的經濟利益,則可支持建立一個反集中及反極權的經濟制度。
教會應避免陷入資本主義的漩渦
眾所皆知,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弊端,莫過於凡物商品化、社會價值功利化、人性物化,導致整個社會存在農工差別、勞心勞力差別、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差別,城鄉差別等問題。
而教會在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下,也發生貧富不均的經濟結構不平衡問題,包括:城鄉教會財務豐盈與匱乏的差距、牧師傳道人謝禮無法同工同酬問題,地方教會與總會、教派與教派間傳道資源不均問題,而有待本著教會重振基督信仰予以矯正。
參考書目
(一)《使者雜誌》第62期,1987.3
(二)《使者雜誌》第90期,1989.7
(三)《新使者雜誌》第2期,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