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義與不公義事例/蕭家興
第二節 公義與不公義事例
一、義人會為人著想
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她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的羞辱她,想要暗暗的把她休了。
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祂取名叫耶穌。因為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拯救出來。」(馬太福音1:18-21)
約瑟決定暗中解除婚約,免得公開羞辱馬利亞的憐憫及公義心懷,提醒我們對影響別人生活或性命的決定,諸如法官的判刑要慎重,企業公司對諸如就業機會的解職、降調與減薪等影響勞工家庭生計的決策,也要用憐憫和慈愛的公義精神來行事。
二、與人和好的心
聖經馬太福音記載耶穌教訓信徒怎樣貫徹律法的真精神,來達到律法所定的内在要求: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上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馬太福音5:23-24)
耶穌認為與人和好比上聖殿獻祭更重要。舊約律法的獻祭制度,強調神的聖潔和公義,但人的獻祭往往只是止於律法所定的宗教儀式,不是出於內心的真誠悔改,良心上仍未有永久的聖潔。上聖殿獻祭是要與神和好,但與神和好的具體行為,則是先與人和好。這是耶穌本於公義信仰,教導人要與神、與人有和諧關係。
三、召罪人的憐憫心
聖經馬太福音記載耶穌與稅吏和罪人一同坐席,被法利賽人認為萬萬不可的故事:
耶穌在屋裡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祂的門徒一同坐席。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先生為什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喫飯呢?」
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太福音9:10-13)
稅吏、不義的人及罪人等,都是令人討厭,本是該死的人,耶穌卻是以憐憫施行救恩,為要召回這些罪人。
四、動慈心可憐病患
聖經馬太福音及馬可福音記載耶穌動了慈心醫治一位長大痲瘋的病人:
有一個長痲瘋的,來求耶穌,向祂跪下說:「祢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罷!」(馬可福音1:40-41、馬太福音8:1-3)
痲瘋病人是被當時社會撇棄的人,只能居住在痲瘋谷。但是耶穌接納這個痲瘋病人到祂面前;耶穌尊重他的要求;耶穌認同他的痛苦,甚至伸手摸他潰爛的身體;耶穌真心憐愛這個被眾人棄絕的人。這正是憐憫的典範。
五、潔淨聖殿
聖經馬太福音21:12-13及約翰福音2:13-17,記載潔淨聖殿的故事:
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裡一切作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馬太福音21:12-13)
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就上了耶路撒冷去。看見殿裡有賣牛羊鴿子的,並兌換銀錢的人,坐在那裡。耶穌就拿繩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趕出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又對賣鴿子的說:「把這些東西拿去,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約翰福音2:13-16)
在殿裡作買賣的商人是朝聖者的剝削者,兌換銀錢的也是不公平的兌換率買賣貨幣,聖殿外祭物的買賣交易是對腐敗的公開承認,對神殿的聖潔是一種諷刺,難怪耶穌會對不義者發出怒吼。
六、安息日禁止收割、醫病
那時,耶穌在安息日,從麥地經過。祂的門徒餓了,就掐起麥穗來吃。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說:「看哪!你的門徒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了。」……
他怎麼進了神的殿,喫了陳設餅,這餅不是他和跟從他的人可以喫得,惟獨祭司才可以喫。……(馬太福音第12:1-4)
面對法利賽人缺乏憐憫心的不公義指控,耶穌的回答正是:需要的滿足比法律的實踐更重要。提醒人不要讓教義、教條及律法的斷章取義,使人看不到別人的需要。
但我告訴你們,在這裡有一人比殿更大。“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你們若明白這話的意思,就不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馬太福音12:6-8)
耶穌…進了一個會堂;那裡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有人問耶穌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
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裡,不把牠抓住拉上來呢?人比羊何等貴重呢!所以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馬太福音12:9-12)
安息日固然是作為服事主、敬拜主的日子,但在安息日為需要的人工作,卻是以做善事服事主的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