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城市防災管理/蕭家興

做好城市防災管理 [1]

這一波的梅雨鋒面帶來豐沛的雨量與對流胞,所過之處不管是山地鄉或是平地均帶來嚴重災情。日以繼夜的豪大雨,山區的南投仁愛鄉發生坍方落石,台北的地窪地區:新莊、淡水、三重及五股等也傳出大淹水、土石流潰堤等災情。

突發性的水災,往往是氣流引進的持續性豪大雨,造成地區排水設施不敷使用。而經常性的水災,則是因為城市、居住地與水爭地,不是座落在行水區,就是位於溪流的沖積扇。每當豪大雨一來,這些居住地馬上「雞犬不寧」,這些城市立即成為「融於自然的城市」。當永續的國土,變成「持續受災的國土」;永續的城市變成「持續受災的城市」,山地部落及低窪城市常年為洪氾之災所苦,城市及居住地的建築、車輛、抽(排)水的馬達、家當等三番兩次泡水受損,這個國土及城市已不適合人類居住。

聖經箴言描述了神為人類所創造的可住之地:「祂立高天,……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祂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我在祂那裡為工師,日日為祂所喜愛,……踴躍在祂為人預備可住之地……。」(參見箴言第8章27-31節)可惜,如今人類所居之地,飽受沙塵暴、颱風與颶風、地震與火山爆發、地層下陷、雷擊、乾旱與澇旱、饑荒與瘟疫等城市自然災害,以及火災與爆炸、車禍、設施倒塌、道路坍方、工業污染等城市人為災害。而在在提醒人:「城市是脆弱的」。

城市防災管理不能只寄望於政府部門的緊急救難,而是要始於社區防災動員,包括安全巡視、水溝清理、防火巷淨空,防災用水、用砂準備以及逃生教育與日常演練等。但更安全、生態的城市,則是不要與水爭地,將低窪地區留設成為城市的自然滯洪池,作為生物多樣化的生態池。

[1] 本文刊於2005.05.17基督教論壇報第24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