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政策何日塵埃落定/蕭家興
住宅政策何日塵埃落定 [1]
內政部營建白皮書在黃署長積極推動之下,已接近定稿階段。有關跨越國民住宅而朝整體住宅政策規劃方面,卻礙於產官學各界各說各話,以致難於反映其企圖心而有所政策宣示。每次召開住宅政策研討,最常反復聽到的兩極化意見莫過於諸如:
有人認為營建署國民住宅組就是住宅政策的主管機關,解決民眾居住問題應責無旁貸;有人卻認為其只不過是三級單位,不要自不量力。
有人認為應成立專責機關辦理住宅政策;有人卻認為現在各部會各自辦理住宅補貼方案也不錯,要整合住宅行政談何容易。
有人認為政府手邊有多少住宅福利資源就做多少事;有人卻認為針對住宅問題充分籌措財源是政府的職能,否則就是失職。
有人認為政府應大規模興建平價住宅,滿足無殼蝸牛的需要;有人卻認為政府不應該蓋國民住宅,讓建設公司來蓋即可。
有人認為住宅福利的照顧對象應以低收入家庭為認定標準;有人卻認為應以職業身份,甚至以族群來區分並專案辦理。有人借錢也要買棟房屋投資置產;有人卻主張國民住宅只能出租,不應出售讓民眾購置持有。
有人認為房屋預售制度使民眾無法免於預售屋糾紛及房價炒作;有人卻極度肯定預售屋的期貨商品功能,甚至指責政府推動住宅先建後售制度不當。
有人認為住屋係社會基本權,政府應加以保障;有人卻極力主張回歸自由市場,認為政府不應干預房地產及住宅金融市場。……等等莫衷一是。
在這多元的社會之中,對於公共事務,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及工作領域內,有著不同的認知、見解與立場。只是,做為一個住宅政策的工作者,不要輕易聽信或妥協世俗的看法,倒要放棄自己的本位立場、功利自私的思想、專業權威的自恃及自我角色的設限。而用更寬廣的心胸去吸收、思考、批判與重新建構。更要有宣教士傳道的熱忱,將發散的理念予以收斂形成共識。期為社會建立更有人性、更有自尊而無霸權的價值體系及社會實踐哲學。
[1] 本文刊於1996.9.7自立晚報「自立講台」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