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開干預經濟的手!

曾經喧赫一時的東帝士集團,近陳由豪隔海發出三篇信函後,經陳總統承認陳太太曾與受託人安排見過總統夫人吳淑貞,陳述否認其「債留台灣、錢進大陸」一節,估不評述三篇信函的訴求是非,不論藍綠色彩,我們必須就國內企業集團營運的困境和政商架構提出意見。
我國企業型態之發展,近年來趨於大型化的現象,前五十大企業集團營業額佔GNP的比重由過去的百分之五十六上升到去年的百分之七十一。企業在向大型化轉變的時候,其營業額、總資產、雇用員工數目,金脈人脈在在舉足輕重,平時身價動見觀瞻,選舉時更是政商關係最密切之時。從過去的台塑、東帝士、中華開發到新近的台灣高鐵、兆豐金控,何人能跳脫此一宿命?
政府有為的經濟政策,既是求取人民最大福祉,絕不可忽略企業界意見,在照顧全民利益前提下扶持亦是責司所在。但是今天市場政府做為落得到動輒得咎的地步,固然是企業大型化現象之一,但是更是政府首長一直以來但憑直覺肆意干預經濟所累積的後果。其中除了過去是土地變更之權力外,近年來則是大量運用利率政策,不斷甦困的作為手段。因為利率政策之決策迅速,尤其可以規避立法機關的監督,政府對此項措施之運用便容易造成致命的吸引力。
一個全面性的利率政策卻因資源有限,而使得激勵對象,在政商關係的選擇下,自然成為了政府貼補利率之示以恩惠的寵兒。李登輝、扁政府均未脫其窠臼。 祗是囿於經濟不景氣漫延甚久,嗷嗷待哺的企業眾多,聰明的政府發現手上籌碼增加,而甦困與否、產業有沒有前述又繫於一念之間,交換對價從經濟條件到政治條件不一而足。
我們勿寧相信扁政府沒有獲取經濟對價之必要,但陳太太必須要奉命向總統夫人吳淑貞解釋非「債留台灣、錢進大陸」且未遭陳總統當場拒絕其說辭一節看來,讓我們看見政府許多非經濟的權宜之「一念之間」,反而是可以討論的。而最堅持的口號,用以區隔兩岸忠誠度的「債留台灣」原來也是糢糊可以被檢驗也是陳由豪拳拳此心,要向總統告解的。透過吳淑貞做此告解,其目的是瞭然明確的。.
唯如此,我們必須指出,為政措施倘真基於糢糊意念之左右,則非經濟之手段對企業個案之干預定將層出不窮,不同政黨輪替,祗是擅以不同的口號或策略為之。面對一個個大型化的企業集團,政府因應施為將愈屬主觀和有限,一方面政府無法公正地滿足企業的各樣需求,為企業所牽引;另方面,政府企圖以概念或意識型態來主導干預作為。我們不禁要為台灣打拼的這些企業叫屈,當商人無法按經濟和市場律而行時,國家的損失又如何能計算呢?

民主市場經濟之基石,係自由競爭,政府有建立遊戲規則,鼓勵競爭之責任,大型企業的發展加上不時選舉需求的考量,成為台灣當前及可見未來的隱憂。政府的自制及減少以干預、鏟除武斷的自由心證,更消除對個人及企業任意加上賣台和愛台的分野,掌握分寸面對企業集團不卑不亢,如此提綱挈領,倒是化繁為簡,否則聰明的商人必須走旁門、鐨漏洞,堂堂正正政府不堪其煩,糾葛日久,弊病叢生,誰來當朝都一樣,真非全民之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