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基督有機會出現?關稅戰動盪的警示與突破之道/專訪林榮恩

news-details

川普頒布美國關稅新政策,無疑在全球投下一顆震撼彈。(圖 / Gemini2.0製圖)

近期世界經濟局勢,因美國頒布新關稅政策而動盪不安,川普總統一日數變的風格,無疑在全球投下一顆震撼彈。這不僅是貿易數字增減,更觸動全球供應鏈的敏感神經,加劇國與國之間、甚至是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

 

面對這波突如其來挑戰,基督徒應如何理解、應對,並從中看見神的心意?林榮恩長老接受本報專訪,從禧年經濟原則與末世神學的角度探討,解析這複雜局面下的突破之道。

 

 

突如其來的關稅:不僅是經濟,更是政治角力

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董事林榮恩長老開門見山指出,當前美國新關稅政策最大特點是「突然發生」且「每天還在變化」。此種不定性,讓全球各國措手不及。

 

美國之所以能如此具備談判籌碼(bargaining power)去徵收關稅,是因它是全球最大消費國。過去,美國從別國購買大量商品,現在突然對全球各國加徵關稅,會導致其他國家商品出口到美國的利潤減少或無法出口;同時,美國人民購買這些商品的成本也可能增加,這實際上是雙方都會受損失的情況。

 

林榮恩也認為,美國實施新關稅的動機,並非單純從經濟角度出發,更深層次原因在於「政治角力」,尤其明顯是針對中國大陸。

 

對於關稅政策本身,林榮恩表示,「關稅的存在是合理的,只是看你怎麼用它。」他解釋關稅的兩個主要目的:第一,作為政府收入的一種方式。外國商品進入本國銷售,收取一定費用作為處理費,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 news-details
  • 林榮恩長老從禧年經濟原則與末世神學的角度,分析美國頒布新關稅政策。(圖 / 林榮恩 提供)

 

第二,關稅更重要的是,保護本國弱勢產業和國民就業機會。當國外生產成本低廉的商品大量湧入時,國內生產同類商品的產業或工人,可能面臨不公平競爭而失業。政府透過加徵關稅,提高進口商品價格,使得國內產品能與之競爭,從而保障國民工作權利。從這個角度看,關稅甚至具有保護國內弱勢的功能,本身是好的。

 

然而林榮恩強調,當前美國使用關稅的方式已超越單純經濟考量,而是有背後政治目的。加上這次關稅的實施方式可謂非常極端,在短時間內推出大量措施,讓人們沒有足夠時間應對,且政策內容快速變動,導致「全世界都不曉得接下來要怎麼辦」。

 

  • news-details
  • 川普推動的關稅新政,實施方式極端、短時間內推出大量措施,以致全世界都不曉得接下來要怎麼辦。(圖 / Gemini2.0製圖)

 

關稅衝擊下的貧富差距與全球不穩定

突然且極端的關稅政策,直接衝擊全球經濟,並對貧困和不平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林榮恩指出,突如其來的衝擊,會導致體質較弱的人會受到最大影響。以企業為例,大型企業資本雄厚,或許還有資金應對關稅,但許多中小企業利潤本就不高,在關稅衝擊下將可能動搖根基。

 

因此,似可預見美國關稅政策必然導致「國與國的貧富差距愈大」。體質較弱的國家難以應對這種快速變化,而體質較強、擁有更多資源的國家則相對更能承受。

 

同時,不僅是國與國之間,在國家之內,「貧富差距也會變大」。林榮恩解釋,弱勢群體沒有足夠時間跟資本去應對巨大變動,因此定會是受傷最深族群。

 

實體經濟外,在非實體經濟(如股市)上影響更大。擁有內線消息或權力核心的人,更早知道政策變動的資訊並做預備,而能在市場出現拐點時成為贏家。

 

包括在此次關稅變動中也能看見,擁有第一手消息的核心群體「可以很輕易透過網路社群發言來影響全世界的經濟,不管是非實體的股票市場,或是實體的經濟,都會被影響。」林榮恩提醒,能藉由動盪極大化自身利益者,絕大多數都是靠近權力核心的人物,非一般人。

 

再進一步深究新關稅政策的產生,林榮恩認為,美國當前面臨的財政赤字和貿易逆差等問題,財政赤字很大一部分是政府機關沒有效率所造成;貿易逆差則因人民「不斷消費,然後將明天的錢財在今天花用」所造成。

 

平心而論,美國試圖用調整關稅來修補問題無可厚非,但若採用極端手法來攪亂全球秩序,則要持續留意「殺敵100自傷1000」的隱憂。

 

 

  • news-details
  • 林榮恩曾有在金融業服務的經驗,對經濟趨勢多有觀察,亦曾到以色列高校分享聖經理財。(圖 / 林榮恩 提供)

 

從末世神學視角看關稅

再思關稅政策及潛在後果,林榮恩提及,關稅政策造成的後果值得觀察是否跟末日的景況有關,可以更長期密切追蹤。

 

但在經濟與政治層面,可從《啟示錄》來認識末日中的經濟特徵:

 

啟示錄中的末日景象在經濟上有幾個特點:

1.貧富差距極大。

2.極少數的人控制了大多數人財富,這與貧富差距擴大互為因果。

3.通貨膨脹。因為資源被少數人壟斷,這些壟斷者可操縱資源價格。

4.大多數人是「被控制的一群」。

 

政治上,末日會出現「敵基督」。林榮恩指出,敵基督通常在「全世界都不平穩、大幅動盪,甚至是戰亂不斷的時候」,才會以「假和平君王的身分出現」。

「敵基督」可能先與財團勾結,上位後又推翻財團,造成經濟大幅影響。(啟示錄17:16,啟示錄18:1-3)

 

林榮恩表示,當前關稅政策本身不是末日的絕對徵兆,但「關稅造成了世界動盪」。再次點出,大量且隨時變動的極端方式,讓全世界都處於不確定混亂中,將造成弱勢國家或個人受傷最深,而擁有內幕資訊和靠近權力核心的人將獲利最多。

 

「在混亂動盪世局,可能是最好的溫床——讓敵基督有機會出現。」

 

林榮恩並觀察到,關稅政策之後,全世界目前定調正往「保護主義」靠攏,而非過去的全球合作。保護主義的趨勢,國與國之間的戰亂或紛爭,以及全球對能解決問題領袖的期待,可能都與末日神學中「敵基督在亂世中出現」的背景相呼應

 

  • news-details
  • 50年一次的禧年,將給人重新開始的機會與希望。(圖 / Gemini2.0製圖)

 

從禧年經濟原則反思美國關稅政策

以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經會所看重的「禧年經濟原則」,林榮恩提出3點,做為禧年經濟核心價值:

1.護弱。

2.給人重新開始的機會,包括債務豁免。

3.倚靠神。

 

據此思考關稅政策,林榮恩釐清,美國檯面上宣稱的目標,如製造業回流和減少貿易逆差,是合宜目標。但問題仍是出在「態度」上,例如使用侮辱性字眼來形容與之談判國家,可能是帶有要成為世界霸權的意圖,那就有待商榷。

 

按照禧年經濟原則,應是各國各盡所能發揮恩賜,互相幫補合作。然而,依照人既有罪性,此種「理想狀態」只有在耶穌再來、撒但不再攪擾、人性中的自私自利被除去後,才可能達成。

 

依據人性來規劃可達成的目標,林榮恩指出,美國想解決債務過多、財政赤字等問題,應從內部調整作起,而非採用極端手段來攪亂世界秩序;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根源是「要倚靠神」,而非用自身方法破壞秩序。

 

這時就會看到「禧年債務豁免」的重要性。禧年原則中的債務豁免,可使個人和國家都有「重新開始的機會」。若美國能更早實行聖經原則,例如保護弱勢、倚靠神、讓人重新開始,相信必能持續被神祝福,並幫助其他小國,維持世界平衡。

 

  • news-details
  • 「禧年債務豁免」的律例極具重要性,代表能恢復受壓者的自由與公平。(圖 / Gemini2.0製圖)

 

亞哈斯的借鏡:台灣應當學的功課

查考聖經,林榮恩特別提到亞哈斯王的故事,作為當前台灣情勢的重要借鏡。

 

南國猶大王亞哈斯在面臨北國以色列和亞蘭聯盟的威脅時,神透過先知以賽亞告訴他「不要怕,也不要向亞述求援」,因為神自己會保護猶大。神甚至賜下「以馬內利」的應許,宣告「神與我們同在」。

 

然而,亞哈斯沒有聽從神的話,反而賄賂當時新興強權亞述帝國以尋求幫助。

 

亞述王出兵擊敗以色列和亞蘭,短期內解除猶大的危機。但林榮恩指出,這導致嚴重後果:猶大淪為亞述的附庸國,承受重稅,宗教和文化也受到亞述影響。更嚴重的是,這種不信靠神而依靠外邦大國的行為,「種下了後來南國猶大滅亡的遠因」。

 

林榮恩認為,台灣應從以色列南北國的歷史學習功課。神不斷告訴他們,抵禦外敵的關鍵是「回轉向神」,而非「靠自己的方式亂結盟其它國家」,亂結盟反而導致後患。

 

因此,台灣能否站立得穩,「不是倚靠哪家公司或產業,而是倚靠神」。林榮恩相信,當台灣回轉向神,神會賜予台灣更多有利因素使國家穩固。

 

他更進一步指出,台灣只要「走在神給台灣的命定上」,例如對華人的宣教,「除了台灣,找不到比更適合的國家/人選來做」。當台灣持續走在命定上,做神看為重要的工作,如此,神「必定保守台灣來確保神重要計畫的進行」。

 

所以,台灣穩固的關鍵是:1.回轉向神。2.繼續走在神給台灣最重要的命定之一,就是「帶領華人還未信者歸主」。

 

再次提醒,「靠人人倒,靠山山倒,只有靠耶和華不倒」,這是聖經明確啟示的真理。

 

  • news-details
  • 遵循禧年經濟,也代表倚靠神的主權,得著安息。(圖 / Gemini2.0製圖)

 

基督徒在動盪中應有的回應

面對全球經濟大幅動盪和政治角力可能加劇的情況,林榮恩預期物價將上漲,全球經濟會進入不穩定狀態。

 

首先,基督徒必須正視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積極活出「護弱的見證」,以行動、關心和幫助弱勢群體。

 

其次,即便未來在「神的主權」之下,但「風險管理仍是人的本分」。我們不知道未來如何,但要「做好風險管理」,學習未雨綢繆。這包括,思考各種可能的狀況(經濟衰退、政治變局、戰爭)並做準備。例如,可先開始練習如何在資源匱乏時生活。

 

林榮恩提到經濟動盪的附帶影響,指出全球經濟下滑,從環境角度看反而是好事,因為可讓「環境休息」,避免過度生產。但在環保(Environment)之外的社會(Social)層面,大蕭條對弱勢群體則不利。

 

在蕭條甚至是混亂中,有影響力的基督徒應該「去影響執政當局」。要讓政府明白,我們依靠的不是經濟支柱,而是回轉歸向神。這對非信徒來說可能難以接受,但聖經歷史已清楚顯示,國家穩固的根基在於神。

 

在充滿不確定的未來,基督徒被呼召成為神良善的管家,不僅為可能風險做準備,更要特別關顧在風暴中最脆弱的群體,並將國家的安全寄託在永不動搖的神身上。林榮恩宣告,一切的最終走向,都在神的主權掌握之中。

 

  • news-details
  • 禧年看重「重置與新生」,人們也該學會休息、信靠上帝供應。(圖 / Gemini2.0製圖)

(文章來源:基督教今日報,2025/4/25。https://cdn-news.org/News.aspx?EntityID=News&PK=00000000a474dae3ef577fb368bf834da5b0669e4a35dff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