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世代財富差距-台灣需要「調結構」

 

YM國度復興報2016-02-16

2016年台灣大選結束,20-35歲年輕人吶喊的聲音,是否真被聽見了?距離新總統就職還有三個月,我們必需指出,未來領導人倘若不調整結構及進行改革、濟弱扶傾,社會將擾無寧日,年輕人繼續陷入失望深淵。

認識財富差距存在和無助感

台灣財富集中、貧富差距的真實面貌,遠比目前任何統計資料,都還來得嚴重許多倍。從2007年到2011年,台灣家庭5年來的財富增加,高達7成來自房地產和證券,總額更高達11兆元新台幣。單是2011年,就有1.49兆元,相當於全國64.2%的財富增加,來自交易所得不會出現在稅務雷達上的房地產和證券。

此種隱形財富的增加,卻造成無資產階層嚴重的無助感。全國7成上班族月薪不到4萬元,而且以年輕人的「薪情」最差。30歲以下年輕受僱者中,近9成月薪不到4萬元,6成不及3萬元。再面對房地產高漲的現實,這使得年輕人喪失了在城市獲得庇護所的希望。

認識國土不可永賣

年輕人對居住權利的無助、無望是這回選舉真實結構的議題。然而,落實居住正義還不在於首長的更換,而是清楚辨明國土不可出賣。對於大都市的整塊國土-如有人打著開發旗號,開始覬覦松山機場地塊,便不能再永賣了。過去凡是短利為了一時財源考量的出售金雞母土地,造就大財團和市場豪宅泛濫,都是國家土地的錯誤配置,得不償失。

最近有人推動松山機場遷移,我們必需痛心指出,背後的推力多來自財利的動機。為了避免土地的炒作,建議如果松山機場遷移,其唯一理由,是有計劃建造優質足夠數量的50-70年地上權住宅,不讓財團炒作有任何空間。

柯文哲市長和未來蔡英文總統在建造社會住宅上,遇到土地取得困難和成本問題,其實若是掌握現有國家擁有土地,只針對地上權-給予擁有年限的原則是符合聖經的,此可全盤仿新加坡組屋政策,數量達到一定比例數字,以滿足大台北年輕人居住需要。同理,以此取得並處理需要關閉的中學地塊,建立優質社會住宅並不為難。這是短期內可以堅持啟動的方向。

22個國家將政府對人民提供居住權列入憲法。居住正義是台灣調整結構的核心議題,必須在思維上清楚掌握土地不可永賣的關鍵,進而落實公平的居住正義,使得兢兢業業工作30年的社會每一份子都有其安身庇護之所,是上帝給予人們日用飲食一般的特權,也是社會和政府應負擔的共同責任。選舉結果,是讓我們更加鞭策和鼓勵執政者,以上主的智慧,徹底、不懈地紓解這個問題。新加坡如何成功,台灣一定亦能!(YM國度復興報201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