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新世界】這世代基督徒所需的勇敢:記住365次不要懼怕的提醒/佘日新

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對未知、對不確定性的恐懼,正是現代人心中最深的焦慮。不要懼怕的信仰實踐包括三個面向…

 

 

迎向新世界,基督徒所需的勇敢

英國劇作家赫胥黎於1932年發表的反烏托邦作品《美麗新世界》,背景設定在公元2540年的倫敦,描述了與當今社會迥異「文明社會」所擁有的一系列科技。

 

在這個「福特世界」裡,人們為了安逸與快樂,犧牲了自由、情感與靈魂,一切都被制度與科技徹底掌控,這個烏托邦表面美好,實則以人性與自由為代價,換取虛假的安定與快樂。

 

人們為了逃避痛苦,選擇了「安逸」與「無感」,這種對未知、對不確定性的恐懼,正是現代人心中最深的焦慮。

 

當前全球局勢變化迅速,科技取代人力、產業遷移、地緣政治衝突、社會價值觀不斷重組,無數人感到迷失、無力與恐懼。這種「被制約」的安全感,與赫胥黎筆下的人物如出一轍:外在看似穩定,內心卻空虛、焦慮、缺乏盼望。

 

當我們對照當今的全球變局,赫胥黎對科技與制度的預言彷彿正逐步現實,沈迷於二戰後的持續擴張的當下,惶惑不安之感油然而生,不知毀滅的風險將從何而來?

 

面對這樣的世界,基督徒該如何迎向未來?聖經中365次「不要懼怕」的提醒,足夠我們每一天都能領受,正是給予基督門徒面對動盪時代的寶貴資源。

 

「不要懼怕」的提醒肇因上帝的同在:「不要懼怕,因為我與你同在。」(創世記26:24)這是神對亞伯拉罕、摩西、約書亞等領袖的鼓勵,也是對每一個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與個人的主之人的永恆保證。

 

選擇勇敢源自於深信上帝的救贖與保護:「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屬我的。」(以賽亞書43:1)即使世界動盪,上帝的愛與救恩始終不變。

 

不要懼怕的信仰實踐包括三個面向

首先,認識並親近上帝。

恐懼常來自於未知與無法掌控。基督徒要勝過恐懼,首要是認識這位全能、慈愛的神,並與祂建立親密關係。「我們必須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和上帝建立親密關係,真實去經歷祂的慈愛、保守和看顧」。

 

其次,抓住不變的信仰,因應萬變的世局。

俗話說「以不變應萬變」,不變並非我們對變遷的冥頑,而是確信上帝的話語與應許不變。無論遭遇何種危機,只要抓住神的信實,就能有力量面對動盪。使徒保羅、約伯等信心前輩都在巨變中堅持信仰,成為後世榜樣。

 

最後,以行動回應信仰,成為祝福的管道。

 

信仰不是消極逃避,而是積極參與。基督徒要以聖經治理原則思考全球化、社會正義、環境保護等議題,並將世界交還給上帝,成為別人的祝福。教會幫助信徒在生活中活出信仰,成為社會安定的力量。

 

五月底一次餐敘中,不巧坐在魏悌香牧師隔壁,被賦予了撰寫專欄的艱鉅任務。同工詢問專欄名時,腦海蹦出「勇敢新世界」。

 

赫胥黎筆下的《美麗新世界》其實一點也不美麗,不解當初中文譯者譯為將「勇敢」譯為「美麗」的用意,原文Brave New World開啟的烏托邦是需要勇氣進入的,一如當年以色列百姓進迦南一般,強敵環伺、困難重重都無法攔阻上帝的百姓進入命定。

 

從今開始一週一篇的專欄,試圖以時事融合約翰.斯多德(John Stott)牧師的「雙重聆聽」原則,陪伴各位讀者一起勇闖新世界!

(文章來源:基督教今日報,2025/6/10。https://cdn-news.org/article/C25061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