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新世界】聖經研究工具又突破!3方法使用DeepSeek-OCR/佘日新
光學壓縮不僅節省算力,也類比於神學詮釋中的「精義提煉」。上帝的話語雖具備龐大信息,但關鍵語句(如「看哪」)是啟示的焦點,AI能幫助人們將繁瑣信息濃縮回靈命本質…
從光學辨識到上帝說
中國AI模型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繼今年一月推出具殺傷力的中國版大語言模型震驚全球後,上週又推出光學辨識(OCR),可能又衝擊美國的競爭者。
光學辨識是一項應用甚廣的技術,舉凡影印機、手機的APP處處可見其帶給當代社會的便利性。上週發表的DeepSeek-OCR是一項專為解決大型語言模型(LLM)無法處理長文本困境而開發的前沿技術。它採用極具創意的「光學壓縮」原理,將整頁文件以視覺編碼器「看」成圖像,再壓縮為少量的視覺token,大幅提升AI在文件理解、聖經文本解讀等領域的效能與深度。
一般的OCR透過機器視覺將印刷、手寫圖像轉換為文字。DeepSeek-OCR則顛覆傳統路線,利用三大步驟完成壓縮與理解:
1. 切塊劃重點:先用視覺分割技術(如Meta的SAM模型)將文件局部段落、表格、圖形分開,避免對邊角無關裝飾浪費算力。
2. 極致壓縮:如同會議逐字稿濃縮成要點條列,大型頁面(如1024×1024)可由4096個token直接壓縮到僅256個,極大節省記憶體與算力消耗。
3. 語意匹配:利用OpenAI CLIP對「看見的區塊」進行語意理解,以結構化方式還原文本本質,而不是簡單映射文字。
如此一來,簡報資料僅需約64個token,書籍、報告約100個,複雜報紙最多800個(Gundam模式),對比傳統OCR上千到上萬token,這大大提升效率與可處理文件篇幅,自然對迫在眉睫的能源挑戰作出符合當代ESG高度的貢獻。
DeepSeek-OCR不僅在技術層面突破,更為聖經研究、信仰反思提供新工具:
1. AI解經新模式:「看哪!」在整本聖經中共出現245次,注重關係的上帝穿越時空不斷邀請我們觀看祂的作為。
我們傳統解經往往停留於逐字還原,現代AI輔助可從圖像語境、文本結構挖掘出更深層的神學意涵。就像「上帝說:看哪」這類宣告句,AI能關聯全局脈絡,把「看哪」定位於時代背景、上帝的行動、基督門徒的回應。對於渴慕上帝話語的基督徒,不能不更多在聖靈的引導下應用這麼強大的工具。
2. 多語言及原文應用:DeepSeek-OCR支援100種語言,能對希伯來文、希臘文原文及合成圖表進行有效解析,幫助跨文化信徒深入理解信仰的「看哪」時刻——上帝呼召人注意的關鍵場域(如異象、應許、審判)。神學院的語文教育將迎來新的篇章,但融合科技與神學教育的挑戰也不小!
3. 知識壓縮與啟示循環:光學壓縮不僅節省算力,也類比於神學詮釋中的「精義提煉」。上帝的話語雖具備龐大信息,但關鍵語句(如「看哪」)是啟示的焦點,AI能幫助人們將繁瑣信息濃縮回靈命本質,建立進一步的啟示循環——讓古代經文與當代現實互動,傳承信仰價值。
AI合作於普遍啟示:語言模型的文字生成雖非聖經的特殊啟示,但只要信徒在敬畏的信心、聖靈的引導與正確的脈絡下解讀,也能成為上帝真道的承載,成為屬靈助益。
解讀脈絡的重要性:無論AI還是人類,要正確理解「看哪」或任何啟示語,都必須回到經文原始場域——其歷史、文化、神學背景。AI的上下文壓縮,使經文能同時適用於古代與現代,而非片面解讀。
價值精萃與應用延伸:以DeepSeek-OCR壓縮還原的經文,不僅提供技術上的便捷,更於信仰實踐上鼓勵基督徒在面對繁雜信息時,學會提煉本質、回歸上帝的心意,正如「看哪」所示的屬靈專注與回應。
DeepSeek-OCR不僅是AI技術與算力的突破,更串連起信仰詮釋、知識傳承、文本精萃的全新循環。它讓我們在「上帝說:看哪」這樣的經文場域,能夠用現代技術洞見背後啟示,融匯古今,成就全新信仰價值與應用:
技術革新:視覺壓縮與少量token(低能耗、高效能)理解長文本,對基督教千年文獻遺產的當代轉譯,潛力無窮。
信仰應用:多語言原文解析,精準定位「看哪」的屬靈時刻,對想像力豐富的牧長應沒有任何限制。
神學反思:啟示循環,應用於普遍與個別的啟示,建構信仰傳承新模式。
(文章來源:基督教今日報,2025/10/29。https://cdn-news.org/article/C251029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