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數位化的契機與隱憂—產業、教會和個人/林榮恩
前言
筆者自小生長在基督家庭,是第五代基督徒。目前從事於數位科技開發領域,也與團隊一起開發有關數位科技平台,同時是數位科技創投的基金管理者。我將從這些角度與大家一起思考,全世界因為疫情所催生的數位經濟未來將會走向何方? 我個人替這個數位化的新世紀起名,叫做「數位新世界」。從聖經的角度來看這個「數位新世界」如何影響人類生活?以及,從聖經預言來看又隱藏著什麼樣的意函?最後是好?還是壞?乃至,如果我們知道也明白聖經啟示我們「數位新世界」未來將如何影響實體世界的時候,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又有哪些任務要完成?甚或,有沒有一些計畫可以去試行?這些是我們需要了解並且重視的問題。
一、疫情的衝擊和影響
疫情重傷百業也引爆數位科技
自2019年爆發新冠肺炎至今,我們看到上帝用疫情改變世界,也重傷百業,更引爆了數位科技。前面已有多位講員分享有哪些行業受影響,所以這裡就不再重述。不過,我們可以想想,疫情對教會造成哪些明顯的影響?
疫情對教會的衝擊
▎奉獻大幅減少
其中,對教會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奉獻金額減少。過去大多數人可能是進到教會投入奉獻的,可是教會因為疫情而暫停實體聚會,因此收到的奉獻款就大幅減少。
▎過去有借錢建堂的教會面臨財務窘境
其次,教會過去如果因建堂向銀行有借貸往來,那麼在疫情衝擊之下,教會可能會因入不敷出而陷入財務窘境。
▎人事成本太重的大型教會面臨財務壓力
況且,一些大型教會也可能因奉獻款減少,以及教會本身的人事成本相對較重,也會面臨財務壓力。
▎大型教會的會友有較大的流失
尤其,大型教會因會友人數較多,也較難顧及對每位會友的關心,因此可能比較容易流失一些會友。
▎會友間的疏離感加劇
並且,大型教會會友彼此之間或許沒有小型教會具有強大凝聚力,因此,當疫情緊張大家又沒有辦法去教會的時候,可能也加劇了會友彼此之間的疏離感。
▎信仰受到真正的考驗
在疫情衝擊之下,無論是個人或教會正是信仰受到真正考驗的時候。上帝是不是透過疫情讓我們去思考一些問題?譬如,過去我們著重教會人數的增長,是不是反而忽略了信仰的品質?也就是說,在過去我們疏忽了「對於每一位會友在信仰上是否得到造就」這一件事情,反倒把「教會人數增長」當成我們自己的徽章?又或者,我們喜歡很大的建築物來榮耀神的名,就像大衛想要建造聖殿一樣(參考撒母耳記下七章4~7 節)?可是,神卻說:「我豈是要居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堂呢?」(參考使徒行傳七章48節,十七章24節)神是否讓我們重新思考,難道信仰只能被保留在宏偉的建築裡嗎?疫情下讓我們有機會可以重新思考這些問題。
疫情對個人信仰的衝擊
不但如此,疫情也對個人信仰帶來一些衝擊。下面這些是我常常聽到一些信徒或會友的提問:
- 病毒是神創造的嗎?
- 為何神讓疫情來到世界上拿走了這麼多人的生命?還包括基督徒!
- 有牧師號召大家不打疫苗,說是666獸印,是真的嗎?
- 為何神不保守在疫情中聚會的韓國教徒,讓大家因此喪命?
- 得病離世的基督徒是否犯了什麼罪?
- 我得COVID-19了,是否不用去醫院,向神禱告就可得醫治?
- 禱告神若得醫治,是否代表所有人皆可如此?
- 禱告神若沒得醫治,是否就否定了聖經中的奇蹟在現代不可能發生?
- 無法實體聚會,主日也改線上,讓信徒思考過去的主日是習慣還是信仰?
我想,許多基督徒同樣也面臨這些疑惑。疫情對於我們個人信仰造成哪些影響,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二、教會在疫情下該如何運用數位科技轉型
教會的變革與機會:同時「全球化」與「在地化」
教會面臨疫情衝擊之時,是否同時也是轉機呢?想想看: 教會是否可以利用一些數位科技來轉型?許多人說,我們的習慣已經被疫情改變了,甚至「回不去了!」,以及「無牆教會時代來臨!」我想,不只教會,甚至各行各業,都已經開始走進「無牆」這兩個字了,因為數位科技的發展變得可以實現而且成為事實。面對無牆教會時代的來臨,教會應該如何因應? 以及,如何運用數位科技來轉型?
教會把握機會運用數位科技「全球化」
教會如果能夠把握機會善用數位科技的話,信息傳遞將可以「全球化」,信息餵養更可以「差異化」。這是什麼意思呢?就像今日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一樣,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人們可以在線上一同參與,這是因為數位的特性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數位科技使群聚變得容易了。所以,一旦訊息在數位世界裡被發佈出來,也就表示全世界都可以看到。
▎會友的屬性與差異化會更加明顯
既然如此,有一些教會的會友屬性和差異化就會更加明顯了。
▎會友可以輕易轉台導致主題型教會的出現
因為如果沒有差異化,又或者說,如果某個訊息的傳講對會友沒有幫助,或許他會隨即轉台,因為數位科技使他隨意可以轉到別的channel(頻道)接觸許多不同的訊息。
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是否主題型教會的訊息可以更加數位群聚化(如線上主日崇拜或線上聚會)?舉例來說,可能有的教會專門著重應用聖經真理在「經濟」方面,有的是專門應用聖經真理在「教育」方面,有的則專門應用聖經真理在「政治管理」方面等。所以,每一個教會都可能因為訊息可以「全球化」,就可以更聚焦在教會本身所著重和得到恩賜的那個領域上,將該教會訊息傳講出去。個人覺得,這是數位科技帶來的好處之一。
▎訊息可以更輕易傳播的機會
以我個人為例,我們要和猶太人一起聚會是相對不容易的,況且彌賽亞信徒在猶太人中更是相對少數群體。不過,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全世界都習慣線上聚會了,所以我們可以在每個禮拜五晚上(也就是以色列下午)和彌賽亞猶太信徒一同聚會,也可以請猶太人當中的彌賽亞牧師以猶太人的觀點對我們講解聖經。雖然這些事情在過去也能夠實現,但當時人們還沒有習慣線上聚會,因此沒有那麼廣泛。現在因著數位科技帶來的便利性,以及人們習慣的改變,這件事情變得更普及了。
▎主日訊息分享可以更為互動
不僅如此,也可讓線上聚會交流更加互動。就像此刻我們線上分享的同時,有人可以在線上留言或提出問題交流互動, 這是先前實體教會主日信息分享難以做到的,現在透過數位讓一切變得可能。所以教會可以思考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做到「全球化」,並且將訊息或主題更加「差異化」。
教會可同時運用數位科技「在地化」
數位科技不僅可以「全球化」,數位科技還可以「在地化」,這讓我們更加容易接觸周遭的人們。
▎會友彼此的關懷與關係更重要
- 交流的成本降低且更便捷(一樣可線上)
- 私下的實體互動將更為重要
一般商業在營運上,經常會使用Facebook或Google這類社群媒體或網際網路,來尋找或開發潛在客戶。同理,在信仰上,教會是不是可以有更創新或更活潑的方式甚或透過此類社群媒體,來尋找潛在對信仰有需要的人們呢?其實,透過現今社群媒體科技已經可以找到這些在我們社區周遭有潛在信仰需要的人。想想看,教會是否有充分運用這類工具的幫助,來找尋周遭這些需要信仰的人們呢?這就是「運用數位科技在地化」的意思,也就是讓教會運用數位科技能夠找到社區周遭有信仰需要的人。
▎更扎根小組取代過去大型聚會
- 小組做得好的教會可以把牧養做得更深
- 人們將更渴望得來不易的實體互動
不僅是「線上」,教會更須著重在「線下」,因為你所聚集的人可能就是你周遭社區的人。當大家都開始習慣線上,而且大量線上之後,人們會更渴望能夠實體聚會互動交流,如果教會能夠把小組聚會做得好,牧養就可以做得更深。所以,雖然全世界開始線上化、數位化,於此同時,也就更凸顯實體聚會的重要性。
三、疫情所催生的「數位新世界」與新秩序
因為人們會受到疫情侵襲的影響,所以人們基本上都避免有所接觸。各行各業也發覺,要少用人,多用數位,因為使用這些數位、自動化、程式程序可以免除疫情影響。疫情催化出不少人工智慧、物聯網、自動化、所有數位科技等這類不需靠人的技術,是以數位科技蓬勃發展。試想:疫情下催生的數位新世界和新秩序,未來會走向何方?
「數位新世界」的特性
▎全面數位化(Digital Twin)
數位新世界的特性之一是全面數位化(Digital Twin),也就是數位分身。現今全球各行各業開始思考數位分身技術發展對抗疫情。比如,工廠裡每個機台同時有一個數位分身在雲端,以及現在的「車聯網」和「物聯網」,甚至以後的「人臉網」和所有要做到聯網的這件事情,都會有一個數位分身在雲端,然後,透過雲端控制實體甚至獲得實體的相關訊息。數位分身技術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危害。如果有心人士控制了雲端,此人就有機會控制全世界!或者說,有人控制了Google,那麼他就可以控制全世界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全面數位化是現今趨勢,我們更要注意它背後的隱憂。
▎高度智能化(AI)
數位新世界的另一個特性是高度智能化( Ar t i f i c i a l Intelligence,簡稱AI)。AI是藉由computing power(計算能力、運算力)的增強而衍生出來的,也因為computing power的強化,以至於AI似乎變得普及了。約莫二十幾年前,筆者還在IBM服務時就已經接觸並從事AI工作了,只不過當時computing power還未普及,更遑論強大。特別要強調的是,AI並非萬能。因為每一個由人類發明的科技背後都有一些理論的假設,而AI理論的假設則是透過資料分析演算法找尋大數據背後的規則, 其中一個假設就是剔除「變異數」(outlier)。這個假設會產生一個致命缺陷就是,如果醫療透過AI看診時出現了以前從未有過的變異型病毒,那麼運用AI科技診斷病症和提供治療方式就有可能會讓電腦產生誤判,這是致命的缺陷。
按照創世記對人類起源的描述,神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 將祂的氣息給了人。這個氣息包括我們具有神的形像,其中一個極寶貴又重要的形像就是神的創意和創造,這是AI演算法無法取代的。因此,我們不要看AI過於它所當看的。AI也有局限性,如果錯誤使用AI極可能對人類造成傷害也帶來災難。
▎新的交易媒介
再者,在這個數位新世界裡也需要有新的規矩及新的交易媒介。於是,非同質化貨幣(Non-fungible Token,簡稱NFT) 或是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就出現了。
▎數位資產盛行
因為這些貨幣的出現,解決了全球中央政府為紓困(實行量化寬鬆)不斷印鈔票的問題。因為它限定了貨幣的數量,進而讓數位資產開始盛行。
過去由於數位資產(如數位圖片或某段程式碼)可以輕易自由地被無限複製,這些創意或智慧變得似乎沒有價值。然而,現今這些數位資產被非同質化貨幣(Non-fungible Token) 綁定並限定數量時,這些資產的價值就被凸顯出來也可以被交易了。因為非同質化貨幣的出現和綁定,以及數量不是無限再生的,所以,過去可以被無限複製而沒有價值的數位資產,現在「智慧或創意」被賦予可以交易的價值。
▎虛擬視覺化(AR/VR)
這個數位新世界的特性,還有AR(擴增實境)和VR(虛擬實境),是以虛擬視覺化的方式呈現。過去只能以2D方式感受的,現在可用3D立體或沉浸式設計體驗。
▎高度自動化
以及,這個數位新世界也充分具有高度的自動化程度。
▎虛實高度整合
還有,虛實高度整合,也就是數位新世界與實體世界的整合。
▎高度「名義上」的去中心化
在這個數位新世界裡,也出現「去中心化」這個概念。如果我們仔細去思考「去中心化」,實際上只是「名義上」的去中心化。就像許多人說Block Chain(區塊鏈)是去中心化,可是如果仔細研究它背後的理論和假設,事實上它在某些情況是誤導人的。
區塊鏈的理論假設在某些事情發生時,不是去中心化,反而是極權化。舉例來說,與區塊鏈技術密不可分的,也是大家最常聽到的,就是「挖礦」(mining)。什麼是「挖礦」?就是在這個鏈裡面要有很多人透過電腦完成大量數學公式運算數值,最快完成運算的用戶可以得到加密貨幣作為獎勵。但是這些數值有可能是「分岔」(Fork)的,意思就是,如果同時有甲、乙兩組人馬運算出不一樣的數值(但其實是相同的),這個時候你要相信甲?還是相信乙?在Block Chain裡是採用投票決定,意思就是,若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的computing power認同甲,那麼甲就是真的;若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的computing power認同乙,那麼乙就是真的。倘若有心人士擁有極大資本購買許多server(伺服器)藉以壟斷並掌握百分之五十以上的computing power,那麼這有心人士就有機會成為幕後黑手操控整個鏈!
許多人都以為Block Chain是去中心化,但假若背後有大財團控制運算結果,是不是反而更極權化了?因此,去中心化也有它的背後理論,又理論是建立在假設上,而假設是有缺陷的。想想看:我們有沒有辦法克服這些?以及,能不能從聖經上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最終將走向極度的集權化?
我們可以嘗試從聖經的角度來思考,這個數位新世界是否最終將走向極度的集權化?
數位新世界的案例:元宇宙
最近「元宇宙」(Metaverse)的話題正夯。「元宇宙」(Metaverse)是由「meta」與「verse」所組成的單字。前者「meta」這個詞來自希臘語,意思是「超越」、「元」;後者「verse」則是「universe」的字根,表示宇宙之意。「元宇宙」這個詞通常用來描述未來網際網路迭代的概念,由一個可感知的3D虛擬宇宙空間組成。
元宇宙是數位新世界的一個案例,是超越宇宙限制所構築的一個虛擬世界。廣義上的元宇宙概念,不僅指虛擬世界,還可指整個網際網路,也包括增強現實的整個範圍。只不過,現在大家談論的元宇宙比較聚焦於3D虛擬世界。其實虛擬世界不是只有3D,還有2D也是虛擬世界,例如小孩玩的網路遊戲(game)。虛擬世界泛指所有的網際網路和數位科技,它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構築出另一個新世界,範圍更加廣泛。我們真的應該仔細思考,在這個數位新世界裡,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不管是元宇宙或是網際網路世界,都不是單純指AR/VR的世界,而是泛指所有運用數位科技所創造的數位新世界。重點是,這個數位新世界的運作規則將重新被定義(新秩序), 而且新秩序終將影響實體世界!
四、數位新世界的新秩序與新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在接下來的分享過程中,請大家隨時思想,基督徒面對這些科技的態度是遠離還是參與?或是,該遠離何者?又,該參與什麼?
從個人角度來看,數位新世界的演進有1.0、2.0和3.0三種形式。不見得先走1.0,可能有的已經直接跳到3.0了,但這三者是一個趨勢。
為了理解數位新世界,讓我們看一下1.0、2.0和3.0分別是指什麼?差別在哪裡?
數位新世界1.0―純虛擬世界
▎純虛擬世界的特點
- 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的互動仍少
- 實體世界做不到的,都可以在虛擬世界做到
- 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不滿可以在虛擬世界中獲得解脫
- 好處vs壞處
數位新世界1.0是一個純虛擬的世界。早先,虛擬世界是2D 的世界,譬如網路遊戲或Facebook的彼此互動,皆屬2D虛擬世界。如今進入3D了,這時虛擬世界和實體世界的互動仍是較少的。大家之所以想要投入到虛擬世界裡,是因為在實體世界做不到的,都可以在虛擬世界做到。譬如,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年輕人感到諸多不滿,但是他發現在虛擬世界裡可以獲得解脫。所以,不管是社群媒體或是網路遊戲,有這麼多的年輕人喜歡在裡面,也是因為他可以從中獲得解脫和舒壓,能夠擺脫現實生活中所遭遇的不滿。想想看:這樣的情況,究竟是好?還是壞?個人覺得有好也有壞,就看我們怎麼看待和運用它。
▎3D互動科技在教育的用途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和演進,從2D進展到3D,科技也可以應用在好的地方,比如在教育訓練上。過去人們只能用2D平面影像學習3D世界,現在卻可用3D立體影像學習3D世界。以學習生理構造為例,過去只能從2D書本獲得知識,現在有了3D技術,老師就可以使用3D互動技術來進行深度教學。這是3D互動科技運用在教育用途的好處。
▎目前人流與錢流都還是投入腥羶色居多
非常可惜的是,目前3D互動科技的人流和錢流大多投入在腥羶色的題材居多。譬如3D體驗鬼屋、3D體驗血腥暴力的格鬥遊戲等這類市場較多,反而投入在教育或其他好的事情上面相對較少。似乎充滿邪惡、罪惡的總是比較多票房!難道因為票房就要跑去做這種腥羶色的東西嗎?不!絕非如此!
▎在數位新世界中,是否有教會存在的必要?
另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就是,如果年輕人都跑去那裡了,那麼在這個數位新世界中,是否教會有存在的必要?換個問法,我們是否可以在數位新世界裡也構築一個教會?因為可能在那裡的年輕人終究會發現原來在數位世界裡面好空虛!想想看,我們是否可以在數位新世界中也構築一個教會?
▎與過世女兒重逢
同樣的,在虛擬世界裡也可以做到過去我們無法體驗到的,譬如與過世的親人重逢。(請掃描QR code 觀看影片)
▎以假亂真的新一代技術,將產生更多的應用
上段影片發布在一年多前,影片中小女兒的擬真度還不是那麼真實。到了一年後的今天,以同樣的技術可以讓模擬場景更擬真!(請掃描QR code,觀看另一支影片)
就目前科技發展的程度已經可以做到相當擬真,而且是用AI科技讓這個虛擬人物可以和真實的人產生實體互動。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試著想想,是否可以有一些新的應用而且是在好的用途上?例如:
- 您是否想讓後代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從您這邊聽到鼓勵的話語?
- 與前人重逢互動是否更讓人走不出傷痛?
- 或是,從前人得到鼓勵是否反而有更大的激勵?
- 一些有影響力的偉人或牧者,是否可留下與後世互動的鼓勵?
▎水(科技)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些過去看似不可能的,以現代的技術卻完全變成可能了。我們也不要忘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科技是中性的,端看人怎麼使用科技,將決定科技被運用在好的事情上面,還是被使用在不好的事情上面。
數位新世界2.0―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交疊
▎世界的運作仍以實體世界為主,但許多事情需要虛擬世界的介入
數位新世界2.0是虛擬世界和實體世界交疊在一起,世界的運作仍以實體世界為主,但許多事情需要虛擬世界的介入。如圖1所示,一位新人正在學習操作複雜的引擎。這位新進人員一開始並不曉得操作方法,但是,當他戴上一副眼鏡之後,遠方另一端的資深工程師可以透過眼鏡指導這位新手如何正確操作。頓時之間,透過遠距老手的協助,許多新手就能迅速學習並技術老練純熟。這就是虛擬世界和實體世界交疊所帶來的好處之一。
隨著科技進步,未來開會的場景可能是這樣的:在實體世界裡我們都戴上一副眼鏡,然後可以看到虛擬人物在旁邊與我們一同開會。這個技術其實現在已經可以做到了,只不過傳輸訊號的速度還有待加強,個人相信這些問題很快能得到解決。
(圖1)1
▎硬體與軟體充分結合,很快會實現的情境
或許有人會問,能不能不配戴眼鏡呢?其實,已經有人正在研究要把厚重眼鏡變成隱形眼鏡了。所以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有人在路上一邊走著一邊比手畫腳,說不定是他正在操作電腦儀表板。不久以後,硬體與軟體充分結合,此種情境將很快被實現。也許透過隱形眼鏡就可以在實體世界中呈現虛擬的電腦螢幕,讓人們可以與它互動。
▎讀經時如用平板或手機照射聖經上特定經文,是否會出現3D物件來幫助了解經文?
另外,以目前科技的發展能力也能做到的技術就是,當你拿起書本閱讀的同時,也使用手機或平板往書上照射,就能夠看到栩栩如生的3D動畫影像或圖片。這項技術其實現在已經可以做到了。
於是我想到,我們在讀聖經的時候,有時不太了解聖經裡的許多事物,比如抽象的建築物(如聖殿的內部,或新天新地的樣子),或是四活物,以及諾亞方舟裡頭的樣子等,這些抽象的敘述經常使我們不太容易了解。想想看,我們有沒有可能拿起手機或平板往聖經上面一照,裡頭用文字所形容的事物就能實際以3D立體圖案跳脫在我們眼前,使我們更加了解聖經的內容?!事實上,現今的科技已經能夠做到這些事情了。
數位新世界3.0―虛擬世界可控制實體世界
接下來,進入數位新世界3.0。此時,虛擬世界可以控制實體世界。
▎萬物皆有數位分身、萬物聯網,透過網路可控制萬物
今後,萬物皆有數位分身,透過數位分身就可以萬物聯網,再經由網路就能控制萬物,這是目前的趨勢。而且,已經有一些工業在做這件事情了,包括我們自己,也在幫助一些工廠做這樣一件事情。
讓我不禁想到,以後如果所有人和所有物體(如車子、手機、電腦……等)在雲端都有數位分身的話,令人憂心的是, 有心人倘若控制了這些雲端,他將可以控制全世界!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這個隱憂就是,倘若有心人(一隻大手)透過數位新世界,經由萬物聯網(懸絲牽線),他將可以控制實體世界的萬物(傀儡木偶)!想想看:這是好?還是壞?個人相信,每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大家可以想想看,透過聖經原則和聖經預言,如果世界走到這樣的地步,我們該怎麼辦?
▎過去兩部電影作品的預見
《獵殺代理人》
我們所擔憂的這件事情,多年前《獵殺代理人》2 這部電影就已經演繹出來了。電影裡描述在2025年可見的未來世界裡,大家只要安坐家中,戴著類似VR眼鏡,就可以進入他的虛擬世界,然後去控制實體世界裡他的分身機器人為他自己做一切事情。電影裡描述的這件事情,現在已經可以做到了,譬如你可以透過VR眼鏡控制無人機。
《阿凡達》
電影《阿凡達》3 也是描述同樣的事情:一個真實的人在沉浸的世界裡,他可以控制他的實體分身(不是數位分身), 而這個實體分身是在另外一個地方。
五、基督徒面對數位新世界的態度
前述提及許多數位新世界的發展趨勢。想想看,面對這些我們基督徒的態度是什麼?
- 要不理睬、冷落?
- 要積極參與,成為數位新世界的Gatekeeper(守門人),引導數位新世界裡空虛的靈魂?
- 是不理會新科技?還是,讓新科技成為引人歸主的利器?
大家可以試著用Google搜尋「耶穌」、「信仰」、「基督教」這幾個關鍵字,看看異端是否出現在裡面?又或者,搜尋這些名詞的時候,你的教會有沒有被排名在比較前面?過去這些看似商業應用的手法,如今教會是不是也要思考如何提高被看見的機會?當然,這要熟悉一些搜尋的演算法,像Google的SEO(指搜尋引擎最佳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簡稱SEO),如果可以符合它的SEO,那麼你的教會被搜尋到一些關鍵字時,排名也會較前面。
六、從聖經看數位新世界的走向
對於「數位經濟帶來便利的同時,留意全球正走入集權及統一控制的路?!」這句話,個人不敢輕易妄下定論。不過, 我們可以先讀新約最後一卷啟示錄,然後再回頭思考這個問題:「數位經濟帶來便利的同時,全球是否正走入極權和統一控制的路?!」
分享一句經典語錄:
劃時代的科技往往也隱含著前所未有的隱憂,因為我們都忽略了人類的罪性。─David Lin
舉例來說,我們經常使用手機,也下載許多APP。你可能不知道,我們的手機經常竊聽我們講話。也許這個禮拜你一直談論著某個主題,如果你的手機也隨身攜帶或是放在一旁,或許你可以檢視看看你的手機會不會跳出與你談論主題有關的廣告?如果有跳出來,就表示你的手機可能被其他公司的APP監聽了,因為他要給你想要的廣告。如今是「凡『滑』過,必留下痕跡」,這是過去沒有的隱憂。
現今我們所有個資都在不同的社群媒體或雲端上,這樣會不會變得很危險?許多人說,現代數位戰爭若爆發,可以癱瘓全世界。啟示錄裡記載未來控制全人類的六六六獸印,是否就是透過全球統一的貨幣,以及將貨幣數位化,再加上人體的聯網晶片,就能夠控制全人類了呢?個人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已經被控制了,因為我們沒有辦法脫離手機,也不能夠脫離Line、Facebook或其他社群平台,因為我們都過度倚賴使用。想想看:這些是不是已經使我們被轄制了呢?
七、從聖經看基督徒面對數位新世界的兩階段任務
這是今天我想要分享的主要重點。基督徒面對這個數位新世界,個人認為,有兩個階段性任務,就是:先入世,後出世。
- 先入世:積極在新數位世界導入天國法則,為主得人。
- 後出世:當數位控制如同666獸印來臨時,離開大巴比倫。
(圖2)
聖經裡描述了多次大離開,神好幾次讓祂的百姓離開。譬如,出埃及是一個離開,還有,以色列人離開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也是一個離開。為什麼神要讓祂的百姓離開?這是因為當時的政權已經到了轄制逼迫人的時候,神的百姓陷在被轄制和被奴役當中,神就會安排祂的百姓要離開。
對於離開,神有階段性策略。求神幫助我們思想基督徒面對末世「大巴比倫」的大離開,可以從聖經裡描述過去大離開的一些策略中作為我們的借鏡。
▎離開巴比倫的階段和步驟
從出埃及的離開或離開巴比倫的離開,我們可以看到幾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重建神的律法,重建經濟規則,重建人類生活準則,以及重建信仰。在重建之前會有人先堅守不隨從世道,最後再把基督信仰和神的經濟原則讓所有人遵守和重建。
從聖經看離開巴比倫的階段和步驟,簡述如下:
但以理階段
- 肉身雖在大巴比倫,心思意念卻離開大巴比倫,將自己分別為聖。
- 肉身仍在大巴比倫,行為上卻堅守神的法則,在大巴比倫為主見證,即使遭受迫害,也不懼怕。
這個階段會有一些使徒,如同但以理和摩西一樣,可以直接與執政掌權者對話,也可以影響在位掌權者,甚至能夠做出決策,更堅守神的道讓世人看見。到後來,這些人也會遭受逼迫,他們的肉身雖然在大巴比倫裡面受逼迫卻仍然堅守神的法則,甚至建構出一個體系是榮耀神、見證神的。最後,雖然還是會遭受迫害,但是也不懼怕。
所羅巴伯與以斯拉階段
- 時候滿足時,神會呼召你肉身也離開大巴比倫,開始建立神百姓的國度,也如同建立方舟,保存願意離開大巴比倫的神的子民。
接下來,會進入另一個階段,就是所羅巴伯與以斯拉的階段。所羅巴伯是第一位帶部分以色列民回到耶路撒冷並重建聖殿的人,而以斯拉則是在人們生活中重建神的律法。在這個階段,神會呼召部分的人肉身要開始離開大巴比倫,也開始建立神的國度,如同建立方舟一樣,以保存願意離開大巴比倫的神的子民。
尼希米階段
- 號召與帶領所有神的子民離開大巴比倫
最後,所有人都會離開大巴比倫。當聖殿建成,律法也重建好了之後,就會進入尼希米階段,會號召也帶領最後一批人回到耶路撒冷,回到神的國度裡。
▎先從心態、心思意念和行為準則上離開,再全人(包含肉身)離開,進而建立並進入神的體系
想想看:信徒在末世時要離開大巴比倫,是不是也可以借鑒上述這些步驟和邏輯?
個人認為,首先,我們要影響大巴比倫(雖然知道最終結果是影響不了世界的,但並不代表不去影響)。我們在大巴比倫體系裡仍然要堅守神的道,讓大家看到神的制度、神的法則,並建立神的國度。這就是先在心態上、心思意念上、行為準則上的先離開(雖然我們的肉身還在大巴比倫體系裡)。最後,神會呼召我們整個全人離開,包含肉身也離開,進入神的體系。如上所述,先入世(影響),再出世(離開)。因為當你知道已經不能影響,而且已經到了啟示錄所講的走入極權控制的時候,我們就要出世了。
想想看:走出大巴比倫(出世)之前,入世的我們該怎麼做?
八、禧年經濟在數位新世界的試行計畫
人非萬能。人類所發明的科技背後皆具有其理論假設與邏輯缺陷,這些缺陷很可能會成為有心人士要完成特殊企圖的利器。但是,倘若能夠引入神國原則就可以彌補這些人類邏輯上的缺陷。
也許有人問,「什麼樣的神國原則這麼神,可以彌補人類邏輯上的缺陷?」
人類貪婪的根源―可永久累積性
人類制度下的「可永久累積性」,就是貪婪的根源,而貪婪是萬惡之根。人若累積財富、累積權力、累積金錢就會變得貪婪,有了貪婪就會產生罪惡。因此,我們看到很多加密貨幣裡駭客攻擊不斷,有了高超的駭客技術就可以把別人的財富弄到自己身上。但是,我們如果能夠根據聖經原則並實行―我們只是神的管家,知道我們沒有辦法永久累積資產或是貨幣, 明白在神國經濟制度裡我們所有人定期都有重新開始的機會(就是禧年),那麼世界將可以減少許多犯罪。
因此,「非永久累積性」在聖經裡是相當重要的原則。因為所有一切「都是神的」,我們無法永久累積,我們只是管家。
經濟秩序(豁免年/禧年)
想想看:聖經裡的新經濟秩序―豁免年和禧年,是否可 以落實在新數位世界裡呢?
聖經裡記載著這樣一個經濟秩序就是,我們人類有自由發展的權利。第一年到第六年,神放手讓我們自由發展,到了第七年,會有一個小干預就是豁免年(參考申命記十五章1~11 節),讓債務可以得到豁免;然後,接下來的一到六年,神又放手任由發展,在第七年,又是豁免年,再來一次小干預…… 如此循環……直到第五十年,一個大干預,就是禧年(參考利未記二十五章8~17節),讓所有土地回到當初的人手上,如同電腦的reset按鍵一樣,讓一切(財富)重新開始。聖經以五十年為一個單位,神先放手六年,第七年小干預(豁免年),再放手六年,再來小干預一年……然後,在第五十年重新開始, 如此周而復始。這就是聖經裡的新經濟秩序。
神所設計的經濟制度,既具有資本主義中自由發展的權利,也有社會主義中濟弱扶貧的義務。你會發現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沒有累積性」。人不可以累積任何東西,因為一切都是屬神的。過去你所累積的,因為有豁免、有禧年,到了禧年一切重新回到當初的起始點。
建立行公義、好憐憫的新數位世界
「禧年經濟」在新數位世界的試行,貨幣不具有累積性,七年豁免債務,禧年財富重新分配,人人互助。以上皆可在新數位世界用科技的手段達成,實現從未實現過的禧年經濟。
文末,個人要拋出這個議題和大家一同思考,就是:現代的新數位世界中,這樣一個禧年經濟是否可以試行?
以區塊鏈而言,它有一些邏輯上的假設限制,這些假設有可能會成為有心人士背後的黑手。因為這人只要掌握百分之五十以上的computing power,就可以影響區塊鏈裡的決策。但是,如果設計的制度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reset(重啟、重新開始),這樣的話即使有人想要影響決策也沒用,因為不能累積,自然而然就沒有誘因去進行掠奪了。
所以,在神的經濟制度下,我們是不是可以透過現代的數位科技去建構一個禧年經濟,讓貨幣不具有累積性以遏止人性的貪婪,還可以設計一些方法讓人人互助。在過去這些似乎不可行,但現在透過數位科技已經可行了。
或許你會問,誰會想要到這個經濟制度裡面呢?個人認為,每個人都會想來,就連既得利益者(就是在實體世界中累積了許多的大財團或大財閥)也會想來。為什麼呢?因為如果這個虛擬經濟暫時不會影響他的實體經濟(意思就是,在實體經濟上他仍是大財閥,並不影響他的實體財富),那麼他在虛擬的禧年經濟世界裡可以成為「給予者」,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就可以為主再來預先鋪路呢?因為在聖經裡,神留下這麼多寶貴的經濟原則,人類卻沒有實行過,所以在主耶穌再來之前,興許我們可以用數位科技來試行看看。以科技的技術角度而言,這些其實都做得到。
約莫一年多前,我和團隊開始發起一個運動,叫做Code with God(與神編程)。團隊裡有多位工程師,神給我們的恩賜是寫程式(coding)。於是我們想到,我們能不能善用我們的恩賜,把神的原則透過數位科技導入到新世界裡建立禧年經濟,甚而影響實體世界?這是我們有能力寫程式的工程師應該要思考的一件事情。歡迎各位,你或你的教會或你所認識的人是工程師,若有負擔,歡迎進入這個網站:CodewithGod.org, 一起加入我們,建構禧年經濟的數位世界。
(本文為「2021.10.30禧年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之重點摘錄,邱華英整理)
注釋
- 1 資料來源:YouTube,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整 理,2017年11月
- 2 製片商:正金石影片。發行商: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上映日期:2009年9 月25日
- 3 製片商:光風暴娛樂、沙丘娛樂(Dune Entertainment)、精巧電影合作者。發行商:二十世紀福斯,電影版權(迪士尼)。上映日期:2009年12月10日(倫敦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