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奉獻研習室:合神心意的理財與奉獻/溫英幹

【溫英幹】

冠冕財務事工美國華人外展事工主任

基督使者協會董事

基督徒為什麼需要理財?理財的聖經教導與原則是什麼?理財與奉獻的關係是什麼?如何用理財來實現擴展神的國度事工及儘早實現主耶穌所吩咐的大使命的所需?

一、前言:基督徒為什麼要理財?

多年前美國曾對基督徒財務情況做過調查,受訪對象的條件是(1)接受耶穌基督為個人救主;(2)上一年每月去教會至少三次;(3)在家裡及社區都是被人稱讚的道德楷模。調查結果發現:(1)40%的受訪者財務上入不敷出;(2)20%的人處於離婚邊緣。而調查他們的奉獻情況,也發現(1)只有34%教友奉獻什一或更多;(2)40%的人奉獻額低於收入的3%;(3)25%的人從來沒有奉獻過。

調查的結論是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理財表現相差無幾,基督徒對理財觀念不合聖經教導,也不知如何理財。1

其次是理財不當對婚姻的影響。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資料,過去幾年,在美國每兩對結婚就有一對離婚,第一次婚姻以離婚收場的時間平均8年。不過根據最近學者的調查資料,美國真正離婚率31%,而真正委身於主的基督徒離婚率較低在10-15%之間,可見真誠的信仰與牧者的輔導對婚姻的穩固仍然起到作用。調查發現,離婚原因50%以上是因理財問題引起,其他理由如溝通與性關係都是次要因素。2

美國人近年來的財務情況也每況愈下。根據報導,60-64歲即將退休者在(401K)退休帳戶平均餘額只有133,000美元,很難撐到老年。3 2013年美國人在貧窮線下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4.5%,達4530萬人。4 2014年3月美國家庭總負債餘額,包括房貸、信用卡債、汽車貸款及學生貸款,達11.65兆美元,占國民總所得約70%;其中房貸8.2兆最多,學生貸款1.1兆次之。5

最近幾年筆者在美國、臺灣、大陸有機會進行有關應用聖經原則理財的講座,發現許多華人基督徒同樣的對如何理財缺乏正確的教導。許多教會牧者同工對理財議題也抱著懷疑甚至排斥的態度,歸結到底,第一是缺乏相關的教導及知識,其次是先入為主認為討論理財就是不屬靈。

我們可以發現,基督徒缺乏理財的教導,有以下一些現象及後果:

(1)教會(特別是華人教會)傳道人及會友避免談論理財,認為不屬靈,也非常缺乏相關的教導。部分原因是教會牧者及領袖多半沒有接受過理財方面的訓練,也避免接觸。

(2)基督徒成為屬世與屬靈雙重人格:在教會聚會時避免談理財,但私下卻到處打聽或討論如何投資,賺取更高的報酬。許多會友善於經營股票及投資房地產,也的確蒙神大大賜福,財富增加,但對奉獻卻不夠慷慨。

(3)受到世俗財務的影響,誤認為了要提高個人信用積分(credit scores),必須多貸款,也誤認需要保持房貸來避稅,因而導致基督徒負債太多。

(4)基督徒的奉獻沒有達到神所定的標準(什一或更多的奉獻),因為許多基督徒自覺沒有能力多奉獻,因為生活所需超過收入或因為負債太多。

(5)基督徒也沒有盡力傳福音。6

(6)財富握在非基督徒手中。從前基督徒擁有大量財富,例如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feller, 1839-1937)靠石油起家,是虔誠的美國浸信會教友,他年輕時候第一次領到工資就開始什一奉獻,之後成為偉大的慈善家之一。7他的後代也擴充慈善事業,成為蒙福家庭。可是現在最富有的美國人已經不是基督徒。財富落在非基督徒手中,對傳揚福音是個阻力。

(7)結果:基督徒無法大量擴展神的國度事工及儘早實現主耶穌基督所吩咐的大使命。

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敲響了美國人的警鐘,許多人一生積蓄都因股市崩盤而大幅縮水,大家開始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根據多德-法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 連美國政府都積極開始推動美國人的理財教育(Financial Capability),於2013年4月開始由財政部推動教導美國人如何增進對理財的瞭解(Financial Literacy)。其他先進國家也有類似教育計畫。8

而美國基督教界為了協助會友理財,也開始積極尋求教會以外的理財福音機構。其中最受歡迎的兩個機構是蘭姆西(Dave Ramsey)的財務平安(Financial Peace)和冠冕財務事工(Crown Financial Ministries)。9 前者以在教會辦理講座方式傳講實際的理財步驟,主要以個人理財為主,注重實際操作。後者強調聖經教導及個人委身於基督,除了個人理財外,也有經商理財。兩者的確說明許多基督徒開始以聖經的原則來理財,並獲得相當好的效果,特別是冠冕的教導使學習者負債減少,奉獻增加,婚姻更加穩固,而且與主關係越加親密。

冠冕在全球有將近90個國家有分會,都是各國有心的基督徒領袖組織起來,將冠冕的教材翻譯成各國語言,然後採用冠冕的方式進行為期十週的聖經理財小組研習。

筆者在臺灣即加入臺灣冠冕真道理財協會的事奉,退休回美國後,於2012年接受美國冠冕總部的邀請,以義工身分負責推動美國華人的外展事工,至今已有洛杉磯、三藩市、休士頓及華府地區開始舉辦冠冕事工小組研習課程及各種講座。其他地區的事工在擴展中。

聖經是基督徒理財最需要參考的工具書。可惜大多數基督徒都隨從世俗的觀念及作法來理財,結果經常入不敷出,負債累累(根據美國聖經公會的調查)。10

根據聖經原則來理財,瞭解神對錢財的看法與勸誡,可以使基督徒在理財上有正確的觀念—也就是體認到所有錢財與物品(財物)都是屬於主的,我們是以神財物管家的身分,運用聖經原則來理財,經驗顯示,按照神所吩咐的方式理財,可以與主關係更加密切,也會蒙神賜各樣的福分,使我們負債減少,奉獻增加,有更多資源為主使用,參與福音事工,生活因此更有喜樂,及婚姻更加穩固。

本文是根據筆者在各地舉辦講座介紹聖經原則理財的內容濃縮而成,供基督徒理財的參考。因篇幅所限,稱為簡述,許多經文也未克一一列出;許多內容是參考冠冕出版的教材及其他聖經理財書籍,也因篇幅所限出處沒有一一注明。建議有興趣的讀者在閱讀本文時,同時參考聖經,慢慢研讀。

二、聖經與錢財的關係

多數人處理錢財的方式與神的理財原則相反。「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以賽亞書55:8)最主要的區別是世人理財都以自我為中心,認為錢財是靠自己的才幹與努力賺來的,可以隨意花費;而神教導的理財卻是以神的國度為中心,神賜予每人不同才幹與財物,所得錢財屬於神所託付,以管家的身分來為神經營,為神的國度來使用的。

教導基督徒根據聖經原則理財的福音機構美國冠冕財務事工(Crown Financial Ministries)的合夥創辦人戴浩華(Howard Dayton)早年與同工一起查考,發現聖經一共有2350節經文提到錢財或與錢財有關的事。11 耶穌基督的教訓有關錢財的題目最多,在祂所說過的比喻中,有一半以上與錢財有關(最有名的故事是馬太福音25:14-31提到良善忠心的僕人故事)。

聖經不斷地提到錢財可能有幾個理由:

(1)我們(基督徒)如何處理錢財影響我們與神的關係。神將我們如何處理錢財相當於我們屬靈生活的品質。如果我們越遵照聖經原則理財,與主的關係就更密切。「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路加福音16:11)不義之財就是屬世的錢財,也是我們在世上幾乎是每天都要面對處理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神要我們以管家的心態好好管理屬世的財物,並慷慨奉獻在神的事工上。一個在錢財上不肯擺上的基督徒(這裡說不肯,而不是不能),很難說他與主會有多親密的關係。與基督更親密的關係才是生命裡真正的「富足」。

(2)我們處理財務的方式是我們內在屬靈狀況的外在指標(根據基督徒理財專家薄來瑞Larry Burkett的話)。

(3)在我們生命中,常讓錢財和主爭居首位,因為錢財是我們對主基督熱情的主要競爭對手;也就是說基督徒常在嗎哪和瑪門之間掙扎,而主耶穌告誡我們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瑪門,我們只能事奉一個主(參考馬太福音6:24)。

(4)神要我們在處理錢財上聰明。因為錢財問題在生活上占重要地位,神要我們受到裝備以應付各種與錢財有關的問題。最重要的是神不要基督徒成為金錢的奴僕,受到金錢的轄制(參考羅馬書6:16-18),或貪愛錢財,成為萬惡之根,反被愁苦刺透了(參考提摩太前書6:10)。根據聖經理財原則來理財,是合神心意的,也是蒙福之道。以下筆者歸納出七項理財的基本原則。

三、基督徒理財之道七方面
理順人生優先順序

首先要明白而且確實體認到基督徒人生的最高目的(highest end)是什麼?「韋敏斯德大小要理問答」給我們一個清楚的指示:榮耀神及完全以神為樂,直到永遠(參考羅馬書11:36;哥林多前書10:31;詩篇37:4,73:25-26)。12人信主得救後在基督裡成為一個新造的人,成為神的子女,一切行事為人都是為了榮耀神(參考哥林多後書5:17;路加福音3:23-38)。因此人生的優先順序:是先求神的國和義(參考雅各書1:17;路加福音12:29)。依靠神將帶來神各種賜福(參考以弗所書3:20;哥林多前書2:9)。

基督徒理財最重要的功課就是理順人生優先順序,將自己先奉獻給主,也就是與神有親密的關係—先敬畏神,後處理人事,養成經常靈修、親近神的好習慣。如詩篇25:14所應許的「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他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及耶利米書33:3「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

產權移轉給神掌管

神對財物有擁有權。我們要體認到神是我們錢財的主人:我們在世上所「擁有」的財物,其主權,所有權或擁有權(ownership)都是屬於主的。

聖經裡許多經文都宣示神擁有萬物,包括人所有的東西。例如:神創造萬物(參考歌羅西書1:16-17);神擁有及掌管萬物(參考歷代志上29:11-12;申命記10:14;羅馬書11:36);神擁有所有的土地牲畜(參考詩篇24:1;利未記25:23;詩篇50:10);神擁有所有的金銀財寶(參考哈該書2:8)。

特別是我們賺錢的能力也是神所賜的,「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祂給你的……」(申命記8:18)神既然愛我們就會供應我們的需用(參考腓立比書4:19)。

主也不要我們憂慮,只要先求祂的國與祂的義,其他食衣住行這些非基督徒所需要的,神也會供應,只要我們信任,依靠祂,「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1-33;又見路加福音12:29-31)

放棄擁有權。既然所有的財物都是屬於主的,也是神託付給我們管理使用的。因此當我們花錢時,不再問:「神啊,祢要我如何使用我的錢財?」而是問:「神啊,祢要我如何使用祢的錢財?」因為錢財屬於主,因此我們要小心使用,例如:禱告尋求主的旨意、慷慨捐獻、不浪費資源等,使我們對每一筆金錢的使用都成為屬靈的決定。

在冠冕理財事工所推動的十週聖經理財小組研習班中,都會要求參加研習的小組員(及配偶)簽署一張「擁有權轉讓證書」,承認神在錢財上有擁有權,所以每一家庭要放棄「擁有權」,將錢財轉讓給神掌管。這是承認神有主權的心態改變。將產權移交給主,也意味著撇下一切所有的去跟隨主,認真地去作主的門徒(參考路加福音14:33)。

作良善忠心及有見識的好管家

我們是神產業的管家。既然錢財都是屬於主的,我們是以管家的身分來管理使用錢財,也是掌管神產業的僕人。管家,希臘字原文oikonomous,與經濟學同一字源,有管家(steward)及司帳的意義,就是管理一家財物或產業的人。討神喜悅的好管家所具備的條件是良善(good)、忠心(faithful),以及有見識(wise)。

良善。含義就是主耶穌所吩咐的愛神愛人或榮神益人的兩大誡命(參考馬太福音22:36-40)。良善的人也是敬虔與敬畏神的人(參考提摩太前書4:8;詩34:9),其次是誠實正直。聖經告誡我們對人對事都要存誠實正直的心(參考利未記16:11;詩篇15:2;箴言3:3,12:22,28:20等)。

耶穌基督教導人:「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加福音6:31)成為西方基督教世界做人處事的黃金律。基督新教的倫理精神也建基在這點,就是誠實以及為他人著想的同理心來對待別人。由於這種倫理精神,人們敬畏神,誠實經商,努力工作,造就了之後的先進國家。

有趣的是,黃金律是普世價值之一,因為類似黃金律存在於所有主要宗教中,包括中國的儒家,以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最為有名。但只有在基督教盛行的國家,才比較徹底遵行黃金律,主要是因為敬畏神。

美國基督徒領導學專家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寫過一本有趣的書,《沒有企業倫理這回事》(There’s no such thing as Business Ethics),內容強調大家只要遵守黃金律,就不需要企業倫理了。可見誠實正直是多麼重要,也是經商及作人的基本原則。

忠心。指盡忠職守,忠心地管理祂交給我們的錢財。

「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哥林多前書4:2)忠心指大小事。如果在屬世的財物上不忠心,也就是小事不忠心,神就不會將更重要的大事—屬靈的事—交託給我們了(參考路加福音16:10-11)。

基督徒在生活上及處理屬世的錢財上要忠心,不隨便,因為我們有主隨時看護管教我們。忠心也指管理別人的錢財(特別是理財顧問)。

「倘若你們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路加福音16:12)忠心也指專一,不能事奉主又事奉瑪門(參考路加福音16:13)。

有見識(wise)。有見識出自路加福音12:42:「主說:誰是那忠心有見識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裡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

有見識指聰明智慧,精明審慎。按時分糧指有計畫及有預算作分配,使家庭需要沒有匱乏。有見識也包含信心與計畫需要並行—常常禱告,求神供應我們日用的飲食,也要好好計畫財物的使用,以及努力工作,按時收成。

有見識也包括重要決策,除了禱告之外,也需尋求諮商—特別是自己的配偶,還有屬靈長輩,理財方面則尋求理財專家的意見(參考箴言11:14,12:15,15:22等)。

神託付給我們的,除了財物外,也有給我們的才幹恩賜,要好好發揮使用,如馬太福音25:14-30所敘述的三個僕人的故事,有給五千兩的,有給兩千兩的,有給一千兩的。前面兩個僕人努力使用主託付的銀兩,各賺得一倍的報酬,而有一千兩的僕人卻將錢埋在地裡,等主人回來交帳時,主對前面兩位僕人的稱讚是一模一樣的,「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21、23節)但對第三個僕人,主人卻嚴厲責備,說他是「又惡又懶的僕人」(26節)。

所以當我們對神越忠心,神就會將更重要的事(包括錢財)託付我們,並與主同享快樂,與主有更親密的關係。

殷勤籌劃

當我們體認到錢財是神所賜給我們管理經營,以及我們的角色是管家時,我們可以學習依靠神,根據聖經原則來理財,成為討神喜悅的管家,也會在行走天路時蒙受神的各種恩惠福氣與喜樂平安。

殷勤籌劃。在理財方面,我們要採取積極的態度,而不是一味以屬靈為藉口,不理會管理錢財的需要,導致理財沒有計畫,花費沒有限制,孩子大學教育費用得臨時籌措,甚至借貸,以致除了房貸、車貸,加上學費,負債累累,更不用說慷慨奉獻了。如箴言21:5所勸勉的「殷勤籌劃的,足致豐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這句話現代中文譯本為:「計畫周詳的人富足;行為衝動的人貧苦。」指出計畫的重要,及隨意花費的不良後果(其他相關經文可參考路加福音12:42,14:28-32)。

家庭理財目標。可以訂為四個目標:控制支出、慷慨奉獻,免於負債、儲蓄應變及投資未來;最後目的地是達到財務自由,更有資源可以奉獻在神的國度裡為主所用。

財務自由在這裡定義為不需要依靠工作及工資來養活家庭,並能更加慷慨奉獻在神的國度事工中。所以能達到這地步,是要依靠平時的儲蓄,並將儲蓄轉為報酬率更高的投資,累積財富(最主要的是退休金及孩子教育費用),在退休年齡時沒有後顧之憂。

控制支出。管理財務需有計畫,特別是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家庭。控制支出是理財第一步,也就是編制預算,「指揮錢往哪裡走」,而非為錢所捆綁。其原則不外是開源節流、量入為出,除了房貸數額龐大是不得已之外,儘量不負債。

剛開始編制預算時,可以先從搜集每天的支出收據開始(沒有收據則以紙條寫下花費及專案代替),定期整理,按照支出大項,以月為單位,詳細記載收入和支出情況,大約半年之後即可開始編制家庭預算,將奉獻作為優先支出專案,再分配支出。

長期理財實用步驟。至於如何在長期間理財以達到財務自由,基督徒理財專家不約而同提出七個步驟,戴浩華稱之為金錢地圖(Money Map),蘭姆西(Dave Ramsey,另一基督徒理財專家)稱為嬰孩學步(Baby Walk),其步驟大致如下:

(1)儲存急用基金及擬定支出計畫、(2)還清信用卡債、(3)還清消費型債務、(4)開始儲蓄(購房、退休金及孩子教育)、(5)將儲蓄轉為投資、(6)及早還清房貸、(7)最後達到財務自由。詳細內容,容以後再介紹。13

學習慷慨奉獻

奉獻是神的吩咐。錢財屬於神,我們是管家,根據聖經的教訓,要將神所賜的奉獻一部分到神的國度中(教會與福音機構),這卻是大多數基督徒虧欠神的地方,而且也因此無法享受到神豐富的供應與賜福。以色列人除了什一奉獻之外,為了建造聖殿,慷慨奉獻,誠心樂意將更多財物奉獻給神,百姓及大衛王都很歡喜。

大衛在會眾面前稱頌神,說:「耶和華啊,尊大、能力、榮耀、強勝、威嚴都是祢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祢的;國度也是祢的,並且祢為至高,為萬有之首。豐富尊榮都從祢而來,祢也治理萬物。在祢手裡有大能大力,使人尊大強盛都出於祢。」(歷代志上29:11-12)充分宣示神是萬物主宰及祂豐盛的能力。

接著他說:「我算什麼,我的民算什麼,竟能如此樂意奉獻﹖因為萬物都從祢而來,我們把從祢而得的獻給祢。」(歷代志上29:14)

基督徒的奉獻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萬物都從神而來,我們賺錢的能力是神所賜的(參考申命記8:18),因此把從神而得財物的一部分甘心樂意的奉獻回去,慷慨大方的施捨是神的吩咐,也是蒙福之道。

奉獻是蒙福的行動。奉獻是主耶穌的教導,「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35)當我們奉獻施捨時,我們的蒙福比接受捐獻者更多。所謂「有福」包括下列幾點:

(1)更親近主。「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馬太福音6:21)當我們奉獻時,就是積財在天上(參考馬太福音6:19-20),我們與主的心會越加親密。

一個不肯奉獻的基督徒,很難相信他與神會建立多親密的關係。一個認為自己無力奉獻的基督徒需要審視自己財務的分配,也可以反思,我們對政府的課稅不敢逃稅,但為什麼對神的奉獻卻掉以輕心?

(2)能造就品格。保羅要提摩太囑咐會眾「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摩太前書6:18-19)

當我們肯奉獻時,我們的品格就在基督裡被建造起來,為自己累積美好的根基。

如聖經所言,(3)各種賜福。奉獻或施捨,神將賜給多種福氣回報。

願意施捨的必得豐裕(參考箴言11:24-25);捐得樂意為神所喜愛,凡事充足(哥林多後書9:7-8),以及「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這樣,你的倉房必充滿有餘;你的酒醡有新酒盈溢。」(箴言3:9-10)可見神的賜福是很豐富的,可能是財物上的回報,也可能是其他的福氣。

根據最近發展出來的神經-經濟學(Neuro-Economics),得到很有趣的發現,就是願意奉獻或捐給慈善事業的人比較健康及快樂。快樂(幸福)的人傾向於更多的金錢施捨,然後施捨讓他們快樂,成為有力的良性迴圈。所以施捨可以減少壓力,降低血壓,對健康有益,也促進社會的連結及引來感激,使捐獻者心靈更加快樂。14 其次,最近在美國對超過4413位基督徒的調查,有什一奉獻者的財務情況普遍比沒有什一奉獻者要好—負債及房貸較低,存款較多等,而且這種結果和奉獻者的收入高低沒有太大的關係。15

兩種投資永恆的金錢奉獻:奉獻給神(參考瑪拉基書3:10)和借錢給神(參考箴言19:17)。

(1)奉獻給神。我們稱之為「必修」(required),我們建議至少什一奉獻,就是總收入(gross income)的十分之一或以上作為奉獻目標。

這是根據瑪拉基書3:10的教導:「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神因為以色列人沒有遵行什一奉獻而斥責他們「搶奪」神的錢,引來咒詛:「人豈可奪取神之物呢?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你們卻說:『我們在何事上奪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們在當納的十分之一和當獻的供物上。因你們通國的人都奪取我的供物,咒詛就臨到你們身上……」(8-9節)薄來瑞認為奉獻沒有達到十分之一就是搶奪神的錢。

很多基督徒說我們不需要遵守舊約什一奉獻的律法,因為新約沒有提什一奉獻,只要捐的樂意就好了(參考哥林多後書9:7)。但保羅在這裡提到的是要哥林多教會事先預備好捐款,等保羅及同工抵達時就可以帶走,顯然不是平常的捐獻,而是資助其他教會的捐款—也是目前北美許多教會舉辦差傳年會鼓勵信心應許奉獻的經文根據。

我們認為初期教會猶太人較多,什一奉獻是理所當然的,不必刻意強調。其實新約也提到什一奉獻,而且是主耶穌說的。

請讀耶穌對猶太領袖的指責:「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這更重的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馬太福音23:23)

這裡看到猶太領袖注重什一奉獻的事,甚至及於田地的小出產薄荷、茴香、芹菜(作藥用或作調味香料用的植物)也斤斤計較去奉獻(參考利未記27:30及申命記14:22的規條),而律法更重要的事卻沒有實行。公義、憐憫、信實比什一奉獻重要,但也不能不實行什一奉獻,這裡說的是優先順序,神不是叫人輕看奉獻,而是知所輕重。也就是保羅提到施捨必須以愛為優先才有意義(哥林多前書13:3「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於我無益。」)

猶太人本末倒置,注意末節,卻忽略要事。基督徒若只在嘴唇上講公義、憐憫、信實(就是愛人)而沒有實際的行動,又誤認為奉獻十分之一乃是無關緊要的事,結果就反而連文士及法利賽人或能施捨卻沒有愛的人也不如了。16

經常有基督徒用各種理由說他們無法什一奉獻,例如需要繳交孩子大學費用,房貸負擔太重,或帳單太多。其基本原因是沒有事先作預算及沒有正確的合乎聖經原則的管家心態。換一個角度來看,神賜我們賺錢的能力,例如:年薪十萬美元的,可以視之為只有九萬,其中多出的一萬就是用來什一奉獻的。

我們如果在奉獻上操練信心,在理財上遵循聖經原則,相信神會豐富的供應我們所需的一切。研究發現,越有錢的人,其屬靈程度越低,值得富裕的基督徒三思!17

(2)借錢給神。我們稱之為「選修」(elected),就是捐獻給說明有需要,特別是窮困的人,也就是慈善捐款。箴言19:17說:「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我們戲稱為對神放高利貸。當我們願意在什一奉獻之外操練慈善捐助,我們的心靈將更快樂,也更體現「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精神,即使我們心態上沒有期望神回報,但神會以各樣福氣作為賞賜。

這裡特別附帶一提管家神學(Stewardship Theology)與成功神學(Prosperity Theology)的區別。成功神學或繁榮神學認為信心、積極思想,及奉獻到福音機構將會增加奉獻者的物質財富。強調瑪拉基書三章所提,對什一奉獻者的應許是神和人的立約,是真實的,神會因信心的緣故,賜物質財富給他們。

成功神學宣稱神希望基督徒用各種方式取得成功,特別是在財物方面,是神恩惠的外在證據,可以通過禱告得到。成功神學經常被視為異端,但卻在許多地區流行。18

管家神學和成功神學表面上有些類似,但本質與心態卻大不相同。管家神學強調我們所有的財物都是屬於主,奉獻和捐獻都是管家一種感恩的回報,因此管家是「奉獻給神」,並不因為奉獻而期待一定的回報;成功神學卻是「奉獻給自己」,其奉獻的目的是為了得物質的回報。矛盾(paradox)的現象是基督徒管家的奉獻也經常蒙神賜福,如上所示,有什一奉獻的基督徒其財務的表現平均都比沒有實行什一奉獻的人好(參考馬太福音6:3-4及25:31-40)。

歸根結底,我們對奉獻給神的心態是對神的感恩以及愛神的表現,與我們與主的關係是緊密連結的,正如我們孝敬父母,出於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及愛心,並不是期待得到父母的財產。但成功神學隱含人為了得神的好處才去奉獻,有如人為得到父母的財產或好處才去孝敬父母。

擺脫債務(debts)

聖經將欠債者視為奴隸。「富戶管轄窮人;欠債的是債主的僕人。」(箴言22:7)一國人民不聽從神的誡命,就有許多咒詛禍患臨到,其中一項就是欠債(參考申命記28:15、43-44)。目前歐美先進國家政府債務及預算赤字大幅增加,可能與逐漸遠離神有關。19

導致債務的因素。有幾種原因導致家庭負債。一是缺少理財的知識:很多人沒受過裝備,不知道怎樣按照神的心意或聖經的原則來管理金錢。二是缺少計畫和紀律:很多人隨意花費,超過自己的能力,乃是因為他們沒有編制預算的習慣,以致入不敷出。三是放縱:有些人隨心所欲的花費,只為私欲的滿足,例如:充面子、與鄰居比賽、購買奢侈品等。四是環境因素:有些人因某些突發的緊急事故而需要借貸,例如疾病或失業,或找到工作需要購置車子代步;如果平常存有緊急備用基金就可以避免或減少借貸的需要。

解決負債問題。負債是一種負擔,儘快將債務還清,「無債一身輕」可以減少心理壓力,並有多餘錢財奉獻給主使用。我們建議儘快償還信用卡債務及消費型債務,此外將房貸提早還清(利用每月多繳的方式減少本金,進而加速償還)。也要儘量避免借錢買消費性商品,尤其不宜借錢買股票或其他金融產品,因為風險很高。信用卡債是高利貸,因此要儘量避免,也要教導在學的小孩不積欠信用卡債。

不為人作保(Co-signing/surety)。聖經多處告誡不要為人作保(參考箴言11:15,17:18,20:16,22:26-27,27:13等)。如果作保,要儘快解脫(參考箴言6:1-5)。根據調查,50-75%為他人作保者,最後都淪為「為被保者還債」。因此為了保護家人不受作保債務的牽累,也不宜為別人作保(參考提摩太前書5:8)。可否為親人(如子女大學貸款)作保?

我們認為華人家族觀念非常濃厚,如果事前就已經準備好,並有財力準備為被保者還債(50-75%的機率),則為親人作保是例外,不然還是不宜作保。

如何擺脫債務。償還債務是對欠債者品格的考驗(參考詩篇37:21)。如果要信守諾言還債,首先是禱告,求神說明有多餘的錢脫離債務的捆綁。其次,配合家庭的預算編制,瞭解收支情況及趨勢,定下償債計畫。我們建議依照下列次序付清欠債:信用卡→消費型貸款→汽車貸款→學生貸款→房屋淨值貸款(Home Equity Loans)→醫療費用→房屋貸款。房貸數額龐大,年限很長,因此放在最後。

滾雪球策略還債(Snowball Strategy)。20(1)先付清欠款最少的債務,讓人有成就感。例如信用卡債—除付最低額外,將高利率的卡債加速還清。繼續將其他信用卡債付清。儘量不欠新的信用卡債。(2)付清消費性貸款。除最低額外,將貸款加速還清。(3)如有需要,身體健康容許的話,找第二份兼差工作,直到債務還清(房貸除外)。(4)改變生活形態,降低生活標準,過簡樸生活,以減少開銷,或搬到較小的房子,以減少房貸的壓力。(5)將不用東西出售或經由網拍拍賣。

儲蓄與投資

儲蓄是未雨綢繆。箴言30:25藉著螞蟻的行為來勸告我們需要有長久計畫來應付未來所需:「螞蟻是無力之類,卻在夏天預備糧食。」儲蓄及投資是理財最基本的作為,也需要長期的進行,目的在於(1)供應自己與家庭的長久需要,因為照顧親屬是必須也是應當的,如不照顧親屬,比不信的人還要糟糕(參考提摩太前書5:8),這裡包括孩子教育基金及各種保險。(2)累積退休金,以備達到退休年齡,或提早退休時,不必再繼續工作,或依賴政府或他人的救濟,而有適度的退休金安度晚年,及有更多的資源給主使用。除了房貸之外,當信用卡及消費性債務還清後,就可以開始有恆心的儲蓄,計畫未來生活所需的支出。

定期及持續的儲蓄。儲蓄指定期(通常是每一個月)將總收入的一部分儲存起來。一有收入,先操練什一奉獻,然後將至少10-15%或更多放入儲蓄帳戶內。儲蓄可以分為短期、中期及長期。

短期儲蓄指急用基金,預備不時之需(例如汽車或冷暖氣類主要物件損壞,或失業)。急用基金是一開始工作時就要優先建立的專款,先儲存一個月生活費用,再累積到三到六個月,視收入穩定與否來訂定所需月數。收入穩定的三個月可能就足夠,但收入不穩定(例如打工或靠傭金)則可能需存到六個月生活費用。該筆專款需放在隨時可以提領的活期存款或貨幣基金裡,儘量不要移作他用,更避免拿去投資。

中期儲蓄指預備做購買房子的頭期款或購買汽車及大件物品之存款。我們建議購買財力能負擔的合適房子。

長期儲蓄指預備退休金及孩子大學教育基金,或如要自己創業,預備創業基金。工作時公司有為員工準備的退休提撥金,按收入比例提撥,則員工自己貢獻部分要至少達到公司的提撥比例,例如公司提撥薪水的6%,則員工也貢獻至少6%,其退休金儲蓄就可達到總收入的12%;這時員工再另外儲蓄3%,即達到總收入的15%目標。年輕人剛開始工作可能無法一下子達到將收入15%放入退休金,還要存孩子教育費用,可以考慮逐步增加的方式。

投資是財富的累積。如果只把儲蓄放在銀行生息,所得的報酬非常少,因為利率(報酬率)很低。所以需要將儲蓄轉化為報酬率較高的投資,在長期間,經過複利的翻滾比較容易累積財富。例如每年平均報酬率是9%,則大約八年,本金就會提高一倍,報酬率是6%,增值一倍則需要十二年。

一般公司的退休金依照員工的年齡及需要,會按比例分配在股票、債券和現金上,其損失風險也成反比。投資股票是與公司一起「共存亡」,預期報酬率最高,損失風險也最高;債券是借錢給公司(或國家公債),報酬率及風險居中,現金報酬率最低,風險也最低。

年紀越輕的,股票的比例就越高。接近退休者,如果退休後需要開始從投資帳戶提領生活費用,則債券及現金占比較大的比例。私人退休金帳戶一般也根據上述原則投資。

從長期歷史看來,在美國投資在股票超過十年,平均報酬率都比債券及現金高很多,風險也較大。

主耶穌所說的僕人五千兩賺五千兩,兩千兩賺兩千兩,在當時的農牧社會,一定從事較高風險的生意(例如貿易),而最低限度是將錢放在銀行生息(拿到一千兩僕人該做而未做的)。股票和債券是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工具,基督徒理財無可避免要面對投資在這兩類金融工具及其他工具(如房地產及原材料)上,但要如傳道書11:2所說注意分散風險:「要在好些不同的地方投資,因為你不知道在這世上會遭遇什麼惡運。」(現代中文譯本)

如果對投資不在行,建議請教理財顧問或將私人退休金交由聲譽良好的投資理財公司代為經營管理,並避免自己花太多時間在這方面。付出少許費用找專家代為經營,可能比自己花很多時間從事投資更加划算。

達到財務自由。儲蓄與投資交互使用,使財富在長期間靠複利而增值,達到財務自由(房貸還清,退休金到位,小孩教育基金籌足)就可以考慮退休,有更多的資源(錢財、才幹)來服事神。

限定投資儲蓄上限—多少才夠?達到財務自由的投資目標後,即到達理財的終點,不必花太多時間在理財上,而是考慮如何使用錢財來為主所用,如果一直想發財及累積財富,反而成為守財奴,像那位無知的財主只想積蓄財物讓靈魂吃喝快樂,反而成為生命咒詛(參考提摩太前書6:9;路加福音12:16-21、34)。

讓我們時常提醒自己,「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馬太福音16:26;馬可福音8:36;路加福音9:25)我們也不要依靠無定的錢財,而是依靠神的供應(參考提摩太前書6:17)。

四、結語─投資在永恆

基督徒的理財,目的在為主而作工(參考歌羅西書3:23-24),也是生命的管理。如果不重視永生,即使賺到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靈魂(生命)就太不划算了。

我們的生命有如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參考雅各書4:14),正如保羅所說:「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摩太前書6:6-8)我們需學會靠著神量給每一個人的財物過知足常樂的生活(參考腓立比書4:11-13),學習避免貪戀世俗,不和別人比較,將自己的生命委身於基督,努力傳福音,參與大使命,才是投資於永恆,才是過著有真正價值,討神喜悅的生活。

盼望見到主面時,能得到主的稱讚,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馬太福音25:21、23)

注釋

  1. 原來調查出自巴納集團,網址待查,此處引用http://good-steward.org/about.html部分資料。另外巴納集團調查,2012年美國人口只有約7%有什一奉獻,福音派教會最高,24%。見www.barna.org/barna-update/article/18-congregations/341-the-economys-impact-part-3-of-3-donors-reduce-giving-brace-for-the-long-haul
  2. www.huffingtonpost.com/2014/02/25/credit-score-divorce_n_4848792.html。結婚離婚統計見美國人口普查局調查統計。
  3. Remarks to Students at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by Chairman Elisse Walter,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Washington, D.C., April 1, 2013. www.sec.gov/news/speech/2013/spch040113ebw.htm.
  4. www.census.gov/hhes/www/poverty/about/overview/
  5. 根據美國聯邦儲備局公佈之統計,轉引自online.wsj.com/news/articles/SB10001424052702304081804579559813544267206
  6. 基督徒沒有盡力傳福音,見www.lifeway.com/Article/research-survey-sharing-christ-2012之調查。
  7. en.wikipedia.org/wiki/John_D._Rockefeller
  8. 參見en.wikipedia.org/wiki/Financial_literacy
  9. 分別參見daveramsey.com, crown.org(美國)及crown.org.tw(臺灣)。
  10. 美國聖經公會2012年調查基督徒對聖經原則理財的報告:www.americanbible.org/about/press-news/donald-trump-or-god-america-votes-whose-financial-advice-better
  11. www.crown.org及compass1.org,沒有正式的英文版。臺灣冠冕真道協會將英文編成中文版《2350聖經財務管理解密》,2008年9月初版,經文采用新譯本。美國聖經公會於2011年出版財務管家聖經(Financial Stewardship Bible)將2350節經文以綠色字體標明在全本聖經中,並加上40天(71頁)的研經材料;經文採用當代英文聖經(Contemporary English Version)。
  12. 韋敏斯德大要理問答,問一。歷代教會信條精選,趙中輝等譯,臺灣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2002,頁159。
  13. 參考Howard Dayton, Your Money Map, Moody, 2006;以及 Dave Ramsey, The Money Makeover, 3rd Edition, Nelson, 2009。有關Money Map的說明及地圖檔可從網頁下載,例如,HTTP://www.compass1.org/wp-content/uploads/2012/03 /Money-Map-description-6.27.12.pdf及compass1.org/resources/compass-map/
  14. www.womenmoneyanddivorce.com/m-is-for-the-magic-or-madness-of-money-and-the-brain
  15. Maximum Generosity, 網路版草稿可從以下網路下載:www.kluth.org/Draft-version-20-truths-about-tithers.pdf
  16. 本段對太23:23的解釋參考黃迦勒,《馬太福音注釋》第23章。
  17. 參見Julian Archer, Help! I’ve Been Blessed, How to Stop God’s Blessings from becoming Curses, Carpenter’s Son Publishing, 2014。
  18. en.wikipedia.org/wiki/Prosperity_theology。
  19. 參見溫英幹,「普世債務危機」與「基督教信仰與經濟發展」兩篇文章,收在《普世債務危機與信仰》一書,臺灣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2012。
  20. 參考Howard Dayton及Dave Ramsey前引書。

———————————————–

‧     本文取自《使者雜誌》2014年11-12月網路版

‧     Ambassadors Magazine, 21 Ambassador Drive, Paradise, PA 17562, USA

Email:am@afcinc.org

‧     http://www.ambassadorsmagazine.org/分類文章/理論與探討/合神心意的理財與奉獻-溫英幹/

‧     網路版為全文(稍加小修),因為篇幅所限,本文酌刪部分內容且未包括注釋。

‧     詳文請連結上列使者書房網頁或溫英幹的部落格http://ykwen.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