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分攤障眼法/蕭家興
風險分攤障眼法 [1]
近期有關拼經濟的投資開發大事,莫過於爭取成為世界第一高的台北101超高大樓主體完成上樑作業,以及不動產證券化條例完成立法。
這座外牆掛有祥雲及錢幣圖騰,象徵金融交易中心的超高大樓,作為台灣高樓建築科技的里程碑以及台北金權城市的地標是無可置疑的。雖然展現著財團的雄厚財力,標記著經濟的無限商機,但是否成為市民的購物天堂,還是辦公或商業大樓的金雞母則猶屬未知數。而大樓結構技術面對著防災耐震的挑戰,以及所在地區的交通衝擊也亟待解決。
儘管後續配套措施尙待完成,但不動產證券化已不容置疑地賦予財團籌集資金的管道。只是不動產證券化是否能振興台灣資金嚴重外流的經濟,或是成為財團吸金致富的另一管道,實有待觀察。畢竟以大型商場為主及為經營不善的不動產大戶活絡資金的不動產證券化市場,只是一種將財務風險轉由沒有保障的投資大眾共同分攤的障眼法,並非薪資階級寄厚望的合宜價位住宅市場。
台灣需要適合人群居住的城市,台北需要里仁為美,具人性化的生活空間,及物美價實的購物商場。這座看不出謙虛與講求社區環境和諧等東方美德的超高大樓,猶如昔日驕傲自恃的猶太人所建造的巴別塔一樣,只是標記著貪得無厭的城市慾望與貪婪無窮的人性。
哥林多前書六章12節「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誠如對台灣沒有信心的台商不會因城市中有妄自尊大的通天大樓而留守台北,有信仰的基督徒也不會因教堂的宏偉華麗才激發愛心。城市與其高聳大樓,不如高舉城市公義。財團企業與其籌資開發奢華不實的商品,不如生產滿足民生所需的市場用品。
[1] 本文刊於2003.7.18基督教論壇報第21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