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蕭家興

跨國公司、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

前言

超越國界限制的跨國企業組織,憑著強大的經濟力量、先進科技及複雜管理策略,併吞國內中小型企業經濟體、吸納社會民間資金、壟斷產品市場、剝削國民勞動力等,嚴重的改變國家經濟結構,並衝擊人民生活。作為社會的良心,基督教會不得不予以注意。

扭曲人性的國際企業

跨國企業為追求企業利益,將國民對鄉土、對國家的忠誠心轉為對公司利益的忠誠。其經濟殖民力量轄制民心,甚於國家的統治力量。地方士紳、財主、地主及官僚在利之所趨的誘惑下,往往成為跨國企業的幫辦,甚至受其剝削的勞工也會充當其工廠的打手。

跨國企業具有壟斷性

跨國企業壟斷高級人才的就業機會,使國內高級人才培育困難,而必須仰賴跨國技術。其次,跨國企業為大量銷售其產品,無不挾其財力,透過花費高昂的廣告誇大其產品的果效,灌輸國人同一種消費慾望,鼓吹國人追求物質的、消費的單一文化價值,導致民眾迷信廣告,終而為廣告的產品所誤導(諸如:捨棄母奶改餵牛奶、濫用藥品),嚴重動搖自己對本土文化產品的信心。

改變當地產業結構

跨國企業大量使用當地天然資源,使得土地資源遭受破壞。為生產工廠原料利用大量肥料及農藥種植經濟作物,而侵蝕及污染主要生產糧食的用地。其工廠廢棄物的排放更污染自然生態及農地。

監督跨國企業

基督教會應透過教導,提醒任職跨國企業的勞動者爭取自己的權益,避免使自己成為跨國企業追求利益的工具。並以實際的行動關懷、支援受跨國企業壓迫的中小本土企業,或將受財富集中影響的恐懼者及受剝削與壓迫者組織起來抗爭與戰鬥。

企業的社會責任

在以市場為導向的社會,憐憫和愛心並不是社會關心的元素。其實社群關係的基礎在於我們看社群中的弱勢族群為兄弟姊妹,而不是一種負擔與拖累的關係。

企業不應以追求利潤作為唯一的目的,而是還有其他的公共或社會目的在內。必須重新建構一個從群己關係出發的經濟倫理體系,才能確保經濟公義和企業經營的人性管理。企業公司追求利潤的行動必須受到道德的限制才行。好的企業公司除了為公司股東創造利潤外,更要對員工及社會大眾的利益有好處才是有道德的。當企業認知低薪和不良的工作環境條件會使生產力降低,骯髒不衛生的工廠或工作場所和對社區不聞不問的態度,會使員工及外人對公司產生敵意時,企業才能持續的追求長期的利潤。

企業倫理的本質

企業倫理的本質與誠實、公平、尊重或遵守承諾有關:

(一)不誠實的經營手法

1.誇大報導,掩飾控制程序的瑕疵,隱瞞生產真相。

2.誤導消費者。

3.轉移風險。

4.不當轉移、侵佔員工或公司的資產。

5.內線交易。

(二)不公平對待

1.不擇手段惡性競爭傾銷、惡意併購、傾銷或壟斷市場。

2.不當定價、投機取巧。

(三)不尊重員工

1.無視員工基本權利,剝削員工的勞動工時,甚至裁員、減薪。

2.歧視種族、性別。

(四)不顧慮企業決策對社會及環境所產生的衝擊

1.刪減防治污染設備經費。

2.生產有害社會的產品(軍火)。

3.生產及鼓吹大量使用拋棄式的產品(保麗龍製品)。

4.生產非人類真正需要的產品。

5.不珍惜自然資源。

(五)不遵守承諾

1.偷工減料,偷天換日,不依契約履約。

2.惡意倒帳。

企業經營原則

(一)企業應重視生命力(Vitality)甚於生產力。

(二)企業應重視人的價值,以人是否配得尊嚴和服務來衡量人的價值,不應以員工對公司有多大貢獻。

(三)不應只顧賺錢,滿足股東追求最大利潤的滿足,而不管道德。

(四)慷慨解囊捐錢給貧窮人,提供紅利回饋員工,盈餘回饋社會。

以基督信仰經營企業

企業家應本著人類的良心和公平觀念,遵守聖經有關「主人要慷慨善待奴僕」的教導,以及早已立下的釋放奴隸的律例,對待為其企業效力的企業員工,特別是必須遵守起碼的勞資關係法令,改善勞動者的工作環境,確保員工個人的權益。

成為公司企業信德的支柱

綜觀現代大部分成功的企業,都是以誠信為其支柱,不違背承諾,不因爭取生意而輕易妥協或放棄信譽原則。基督徒在以謀求最大利益為前題的商業社會中,要以真誠(integrity)在工作崗位上發揮神吩咐我們作光作鹽的作用。

以宗教心來經營處理經濟外部效果

作為一個基督徒企業家,應謹記聖經勉勵我們在社會作鹽作光的教導,秉持使他人獲得益處的宗教心來經營外部經濟的行動。諸如,基督徒企業家參與投資生產,在必要時需不吝惜的對防治污染工作所需費用,有效防治企業生產所帶給社會及環境的廢氣、廢污、廢水等污染,率先以基督信仰為企業的經營理念,負起應有的企業責任。其次,也可以分享、利他的態度自行修築社區道路,以供大眾及企業共用共享,勤於打掃社區環境,認養公共空間種植花木等。

企業回饋社會之道

財富的創造與累積除可歸因於虔誠的信仰外,社會的共同努力也功不可沒。故理想型的富有企業家,在消極方面要避免擺出闊氣,杜絕一切不必要的開銷,並避免有意識地使用財富所衍生的權力。而在積極方面,虔誠的清教徒企業家應以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重視理性的勞動組織,結合虔誠的基督徒從業人員共同興辦產業,增加勞動工作機會,滿足社區勞工就業需要。

按時什一奉獻

基督徒及企業家平時應遵守聖經的教導,實踐什一奉獻,「可以學習時常敬畏耶和華你的神(申命記十四:23)」,好讓上帝「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予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拉基書三:10)」的應許實現。

參考書目

(一)葉保強著,《金錢以外—-商業倫理透視》,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

(二)葉保強著,《商亦有道—-商業倫理學與個案分析》,中華書局,1999

(三)《使者雜誌》第62期,1987.3

(四)《使者雜誌》第90期,1989.7

(五)《新使者雜誌》第2期,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