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執政團隊/蕭家興

監督執政團隊 [1]

立法院軍購考察團赴美訪問回台,認為美方若不重新議價或是減價,行政院原所希望在十一月底前通過六千億元的軍購特別法案及預算案,恐怕排不上議程。

撇開綁總統大選的軍購公投未過半、軍購競賽會強化兩岸敵意、以及龐大軍購費用會排擠民生建設及社會福利支出,在此要質疑的是,根據報導單單潛艦部分即存在高達一千四百億元降價空間,不禁令人納悶軍購計畫作業的草率。

其次,回過頭來檢視行政院大拼盤式的「新十大建設」,大而無當的三大人工湖水庫未做環評;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的格式不符、經貿環境的不可行;大學與研究中心不符實質投資;蘇花高速公路被環保團體質疑不永續、嚴重破壞東部生態及景觀等,不得不相繼退出,使總經費由五年五千億減至三千億。不得不令人懷疑執政團隊的政策規劃能力及決策過程的草率。

再對照選舉委員會、電視台、證券交易所到金融管理委員會等獨立機關及公共性機構的人事安排,更突顯執政者的用人哲學:「挺我者昌,反我者免談」的不當;作為國家財政的管家,領導人既有誠信問題,而執政團隊的權位分贓組合又有所用非人的勝任問題,實在讓台灣人有所託非人之憾。

所羅門即位,因年幼不知如何治理國政,「使民得享平安……義人要發旺……」,遂向神求智慧:「神啊!求祢將判斷的政權賜給王,將公義賜給王的兒子……」(詩篇第72篇1、7、13節)。作為一個關心政治的基督徒,不應崇拜政治領袖的個人魅力,也不迷信任何政黨的執政能力,而要督責政府建立行政與立法相互制衡的機制。如此當我們為執政的「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禱告,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提摩太前書第二章2節)時,才能透過批判來監督政策計畫,並汰換不忠於專業、缺乏判斷智慧及無公義理念的執政團隊。

[1] 本文刊於2004.07.01基督教論壇報第23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