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信走過台灣城鄉變遷/蕭家興

憑信走過台灣城鄉變遷

雖然新買了兩千西西的房車,但是全家出遊仍然有點擠。一上車,只能抱在妻子腿上坐的小女總是不忘把車上的人頭數一數,確定全家三代同堂七個人都到齊了,然後才很有安全感的允許我開動車子。

在媽媽的行車平安的禱告聲中,我塵封的記憶屢屢會掀開那骨肉至親分散四處討生活的六、七〇年代。

六、七〇年代,是台灣城鄉發展激烈變動的年代,農村剩餘勞力像潮流般地、徬徨的往大都市周圍衛星市鎮集中,鄉村嚴重凋蔽。農村人口的大量減少,使得父母的市場生意蕭條得幾近無法糊口的地步。加上我正值就讀私立大學,每學期所要繳交的龐大學費及每日通貨膨脹的生活費,沉重的迫使父母必須分頭兩路另謀生計。而國中畢業以上的兩位姐姐及大妹,除了二姐必須留在家裡照顧三年幼的弟妹外,必須遠赴外地謀職貼補家用。

猶記得六十六年,我正機不可失地跳脫大專聯考所加給我的四年枷鎖,從大學數理統計學系的領域換跑道至都市計畫研究所進修。我深知這是神奇妙的帶領,是我一生的轉淚點,我必須投注我所有心神,全心戮力完成我的課業。特別是我必須補修部分大學未曾修習的都市計畫課程。故課程之多、課業之重幾乎不可能讓我有時間兼差賺取外快,不敢期望能貼補家用,甚至連賺取自己在台北的生活費也不可得,而需仰賴家人接濟。為了要在兩年內順利修完所有學分,不能延誤多讀一年的現實壓力,逼得我咬緊牙根不敢回首探顧家人為生活重擔所苦的操勞慘狀。由於媽媽聽我道:「大學附近較易討生活。」故在能幹的大妹允諾一起創業下,媽媽大膽的帶著一點手頭積蓄即離鄉背井,就近在台中逢甲大學的街上租個不顯眼的小店面開起冰果店。惟屆時卻考慮大妹那份穩定的工作與報酬對大妹的前途及家計較有幫助,媽媽毅然決定自個兒在人地生疏的異地獨撐重擔。只可惜,對一位一生只協助過丈夫做小生意的婦女而言,台中並未如期是「流奶與蜜之地」,反而是一處虧損老本的「流淚谷」。

有一天假日,我憋不住對媽媽開店的掛心,狠下心多花了一筆令我省吃儉用好幾天才可得的車資至台中探望媽媽。面對門可羅雀的店面,媽媽只是淡淡的說:「生手做生意不容易。」然而,當我捧起母親幫我盛滿米飯的碗,眼睛與媽媽堅忍卻憔悴的眼神相遇時,我和媽媽不禁同時嗚咽起來,久久無法下嚥。雖是如此,媽媽仍以堅定的信心要我專注課業,道:天無絕人之路,耶和華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以賽亞四三:19)」「神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四六:1),要存信心專一仰望神。

時間過得真快,二十年轉眼就過去了,兄弟姐妹也各自成家立業,誠如詩篇二九:5所說:「一宿雖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逢年過節全家回到梅山老家,仍常常回顧六○年代那慘淡的日子而不勝唏欷,但是卻往往是含淚地以感恩的心結束話題。我們感謝媽媽含莘茹苦養育之恩情,也感謝她帶領我們進到教會。因為基督信仰如同一條慈繩愛索,將六、七○年代分散各地的全家大小的心靈招喚在一起,栓在一起,憑著信心與盼望,我們走過台灣城鄉變遷的榮枯歲月。

(本信仰生活見證刊於1998.4.26~5.2基督教論壇報第9版,標題改為:「憑信走過慘淡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