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是消費—淺談簡樸生活
林熙皓 (花蓮大專中心傳道) 若要從消費主義的困境中得到釋放,我們必須找到、並相信一個具絕對性的存在價值。 ※ 你用消費券了嗎? 從2008年 底政府決定發行消費券起,街頭的店家紛紛掛出「歡迎使用消費券」的布條;消費者也盤算著領到消費券後,是要拿來買衛生紙等民生必需用品,還是趁機添購昂 […]
» Read more聖經中的禧年與現代經濟模式的探討
林熙皓 (花蓮大專中心傳道) 若要從消費主義的困境中得到釋放,我們必須找到、並相信一個具絕對性的存在價值。 ※ 你用消費券了嗎? 從2008年 底政府決定發行消費券起,街頭的店家紛紛掛出「歡迎使用消費券」的布條;消費者也盤算著領到消費券後,是要拿來買衛生紙等民生必需用品,還是趁機添購昂 […]
» Read more黃子晏(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監事)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企業承諾持續遵守道德規範,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並且以改善員工及其家庭、當地整體社區、社會的生活品質為目標。 隨 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資訊網路的可及性,企業經營過程相對的受到大眾直接的檢視,非政府組織、法人投資機構,及消費大眾,對企業營運所可能造成的社會 […]
» Read more鄭仰恩(台灣神學院學術副院長) 斯密的自由經濟體系必須立足於以集體公民利益為基本考量的社會,才能發揮兼顧自利與他利的道德經濟力量。 本期《新使者》主題方向探討「信仰和財富的關係」,因為我今年進修假的研究計畫是「蘇格蘭啟蒙運動」,所以請容許我從亞當.斯密的政治經濟學談起,再轉到他的道德人性論,最後才談 […]
» Read more社論 2010/2/9 YM 近日歐洲債信的危機,突顯了金融海嘯過後,全球經濟復甦的三種區域型式,東方新興國家的V型復甦、美國的U型復甦、和歐洲緩慢L型的不確定性復甦情形。 三個失衡:財政失衡、利率失衡 金融海嘯期間,歐洲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希臘投入大量財政負擔,然而失業率仍達百分 […]
» Read more2010.2.8YM 全球2007-2009金融海嘯一番折騰激盪後,趨於平靜。世上各國同步救援,放寬貨幣財政政策,舉世海嘯風暴漸次遠離。耶和華以憐憫為念,並沒有免除人們經濟生活上應承擔的責任。對於台灣經濟經過雙重市場打擊之後迅速V型復甦,我們是該憂還是該樂呢? 2009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承接前段時 […]
» Read more兩岸第四次江陳會兩岸將租稅協議延簽,代表政府談判有守有為,一切是爭取台灣最大利益,在野黨及台灣民眾緊張壓力可以舒解。在此可以指出ECFA的框架若在明年上半年簽署,其中所牽涉的各項產業協議,都是大陸、台灣雙方利益角力的所在。我們對於兩岸一切協議進入談判的審慎態度,給予樂觀的評價。 台灣歷經前期政府失算 […]
» Read more2009/11/16 社論 YM 本週兩岸將簽署金融監理了解備忘錄MOU,就金融監理機制建立架構,是加入WTO後雙方金融關係正常化重要一步,當業者慨嘆競爭力在過去十年間的流失,期望透過兩岸經濟架構協議ECFA直追流逝的時光之時。我們實應掌握國際和兩岸間均出現難得的良好對談氛圍。面對全球新局,以主張公 […]
» Read more2009.9.22 台灣高鐵更換董事長,實質上已由政府承擔一切後續責任,一個發展國人創新的事業體,最後落得財務近乎破產、弊案繪聲繪影,損失超過四千億元,由全民埋單,令人痛心。 本來BOT有 可能經由民間創新和政府的連結,造成一個多贏的局面。台灣高鐵倡議多年,正是這樣的假設和期待。我們何等盼望,經營的 […]
» Read more2009.6.12 弔詭的復甦? 正當美國今年將有百分之十失業率、四百萬戶房屋遭到銀行拍賣之際,歐洲許多政府紛紛在大選中落敗之時,全球經濟體陸續傳來緩慢復甦,台灣基於兩岸「和平紅利」, 更是耀眼反彈,年初以來可數世界第一,低迷運轉的台積電接單產能達到百分之八十五,聯電接納大陸和艦案整合成功,公 […]
» Read more海嘯無可遁逃 2008年引起的普世金融、經濟風暴,IMF估計損失達2.2兆美元,相當七個台灣年總產值,縱使波動幅度非如1929年「大衰退」情事,但是影響範圍之廣闊,卻是史所未見。二次大戰後數十年來昌盛繁榮所累積的財富,在這一次債券金融泡沫下,無寧產生對人們儲蓄(含國家退休金基金等)極大的掠奪和蒸發, […]
» Read more金融海嘯和風暴的本質: 災禍忽然來到 2007年末的經濟風暴,在2008年形成金融海嘯,漸次演變為持續而嚴重的經濟衰退。蓋美國為主的國家與國民,債務亟速擴大,投資銀行將此等債券資產經多次包裝後,行銷到全球各地。一旦美國經濟反轉,房地產價格下跌,造成經濟崩盤局面。 當人們樂而忘憂,完全喪 […]
» Read more2008.12.31 從金融海嘯說起 普世遇到了前所未見的巨幅金融海嘯,可能伴隨的相當嚴峻的經濟衰退。全球的富餘和貧困,成長和分配不均:使得消費過量和不足、儲蓄過當和缺乏、負債過當三者 同時併存在當今這個世界上。以上剩餘儲蓄資金,藉著全球化到處泛濫游走,不但衝擊各國經濟匯兌起落波動,在尋找投資出路同 […]
» Read more經濟公義的神學省思/ 周學信(聖光神學院院長)‧林淑芬譯(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生) 創造的善是為了人類整體。因此,基督宗教的經濟學不該建立在當代經濟理論的尺度之上,而是應該建立在所有人都有份於世界的諸善之上。 全球經濟危機不只對債權人、借貸者和消費者造成緊縮的壓力,對教會和教會領袖而 […]
» Read more面對全球經濟復甦的力道,縱然西方國家「儘管我們看到黑暗中出現一線曙光,我們依然身處於全球經濟衰退之中。」還在警告「潛在的復甦仍然暫時與脆弱」。但是 無論美國、台灣股市從第四季開始,空前強勁可期,不但顯示各國尋求拯救經濟的各樣刺激措施開始奏效,更反應經濟體質週而復始演變的鐵律,和復甦的曙光。 對於曾經 […]
» Read more言 在公元一八○○年時,即使最繁榮的倫敦和巴黎而言,每隔十五年就有一次飢荒或瘟疫,每次的病亡都在萬人以上;全球人們的平均年齡約為十八、十九歲,全世界八 億人口幾乎都活在毫無衛生的惡劣環境和專制統治的貧困景況裏。及至今天,雖然在世界六十億人口中,有十億仍在飢餓邊緣討生活,但這其間已發生了巨大的變 化, […]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