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不可當的大數據

 臺灣證券交易所 黃乃寬 副總經理 『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太12:36)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12:14) 大數據是當代生活的產物 大數據(Big Data)是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愈來愈離不開手機和網路以後,興起的新風潮。我們 […]

» Read more

數位經濟的價值與挑戰

臺灣證券交易所 黃乃寬 副總經理 什麼是數位經濟 數位經濟是本世紀逐漸興起的經濟活動,在香港叫做數碼經濟,在大陸叫做數字經濟。在工業化的國家,數位經濟占整體國民生產毛額的比例大致在從3%到10%上下,雖然規模還不算大,但就這種以無形資產為主的經濟活動而言,短短期間能夠有這麼快的成長速度,絕對不容小覷 […]

» Read more

減核後,電價為什麼要上漲?三個因素告訴你!

  (2016.3.9  TVBS部落格  作者/胡業民) 目前台灣電價忽略社會成本,我們人民享受全世界最廉價的電力,因素之一是幾十年下來,核能電廠發電每瓦分攤的會計成本迄今幾近於零。然而並未納入核四凍結的資金成本及更多估計後端營運核廢料的費用。 其次,燃煤電廠在過去年代中是以不斷釋放PM […]

» Read more

G20會後,整治經濟仍待努力

  YM國度復興報2016-03-08 二月底在上海召開的央行及財政部長會議結束,一般認為由於世界詭譎多變,未提出具體措施,恐難對普世經濟造成重大影響。 基於世界經濟復甦與增長乏力、全球貿易低位徘徊、國際金融市場震盪不已,中國原來期望四月在杭州將舉辦的領導人峰會屆時能凝聚共識、採取行動,可 […]

» Read more

平衡世代財富差距-台灣需要「調結構」

  YM國度復興報2016-02-16 2016年台灣大選結束,20-35歲年輕人吶喊的聲音,是否真被聽見了?距離新總統就職還有三個月,我們必需指出,未來領導人倘若不調整結構及進行改革、濟弱扶傾,社會將擾無寧日,年輕人繼續陷入失望深淵。 認識財富差距存在和無助感 台灣財富集中、貧富差距的真 […]

» Read more

謙卑救經濟

  YM國度復興報2016-01-19 16日大選結束,蔡英文最後以「謙卑、謙卑、再謙卑」為黨內的公職人員下達第一個命令,次日毛內閣提出總辭。蔡英文的首要謙卑,便是儘速協助馬政府共同完成看守內閣的組成,並透過4個月的運作,使未來執政無縫接軌,承擔起國家興革,奮力帶領經濟走出困境的局面。此外 […]

» Read more

【國防軍宅】好大的「租」,為何高官坐等分配不勞而獲?

  YM 於TVBS部落格2015.12.8 (作者/胡業民) 沒有一個不勞而獲的利得,會像我們國防部軍宅造成的這樣地步! 何以國家的土地可以變成國防部的土地?安置軍眷的善良目的,竟成為當朝武官的莫大財富來源。而該財富利得往往超過一輩子軍人所有的退輔所得倍數。 愈是大台北都市房地產高昂地段 […]

» Read more

股票市場帶給你的痛苦多?還是快樂多? 帶給整個社會的正面價值多? 還是負面問題多?

股票市場到底是什麼? 股價到底代表什麼? 沒有股票集中市場,經濟能不能繼續運轉而且運轉得更好? 股票集中市場到底為人類帶來什麼益處? 還是帶來災難? 人類當初設計股票集中市場的初衷是什麼 ? 我們現在是否已經脫離了初衷? 是人性的什麼因素讓股票集中市場已經變成有心人士坑殺散戶,公司上市大撈一票以及影 […]

» Read more

人民與政府都應知道的事: “錯誤看待股價”所產生的經濟迫害與社會問題

在之前的文章” 股票市場帶給你的痛苦多?還是快樂多? 帶給整個社會的正面價值多? 還是負面問題多? ” 提過股票市場的正確功用與當初被發明的初衷。現在葛洛斯投顧(CROSS Capital Group)要來檢視股價真的代表一個公司的價值嗎? 以及股市的漲跌真的代表經濟的櫥窗嗎 […]

» Read more

股價下跌對有股權大量質押的上市公司的影響與因果關係

若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有將股票大量質押給銀行借錢的話,股價下跌時,會有越跌越深的風險。這種公司,投資人要小心。而且若是透過外資銀行在境外進行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達到股票質押借錢的效果時,在境內的投資人及監管機構根本不會知道,要防範都防範不了。這種操作,是非常高明複雜的金融手法,葛洛斯投顧(CROSS […]

» Read more

一次性的資本利得(價差利得) v.s. 平常性持續的現金流收入 : 你要哪一個?

通常你喜歡聽理專分析你的基金在未來可能的漲幅,還是喜歡聽你的基金未來可能持續性的配股配息狀況(現金流收入)? 這個問題的答案,現代人的回答應該多半是比較喜歡賺取一次性的價差(即資本利得: 例如股價漲跌、外匯匯差、房價價差等等想「買低賣高」的行為),即使嘴巴上不想承認,心理想法所反映出的實際行為還是可 […]

» Read more

金融海嘯下的教會反思

海嘯無可遁逃 2008年引起的普世金融、經濟風暴,IMF估計損失達2.2兆美元,相當七個台灣年總產值,縱使波動幅度非如1929年「大衰退」情事,但是影響範圍之廣闊,卻是史所未見。二次大戰後數十年來昌盛繁榮所累積的財富,在這一次債券金融泡沫下,無寧產生對人們儲蓄(含國家退休金基金等)極大的掠奪和蒸發, […]

» Read more
1 2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