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義使邦國高舉
罪惡使民族貧窮
世界經濟論壇 (WEF)9.26公布最新的2006-2007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排名從去年的第8名跌落到第13名,首度退居10名之外,在亞洲地區也從第2名退居第4名。 今年五月,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所發佈的2006世界競爭力排名中,台灣就已經由第11名跌至第18名。兩者比較,顯示了台灣國際競爭力衰退確是事實,值得關注。
在這些評比項目中,台灣的基本條件、效能提升以及創新因素等都名列前茅。不過總體經濟指標的政府赤字過高,排名第72,銀行健全度更是暴跌至全球第100名,看出卡債問題、信用貸款償還率以及金融改革效果不如預期所帶來的影響。
世界經濟論壇認為,台灣的創新能力、工作效率和專利註冊水準緊跟在美國和日本之後,之所以整體排名退步,主要是被制度和基礎建設所拖累。
然而,我們要指出,更嚴重的,還有兩項沒有列在上頭計算之中的:其一、政府施政偏離市場法則,成為企業、外資無法理性預測而因應企劃。其二、政府貪腐護短,掀起對立後,政策易走偏鋒,導致為基本教義派的鎖國思想所挾持,勢將延宕經濟復甦契機。
由於人們一直想探究國家公義和經濟繁榮的關係,從以上發展看來,聖經箴言14章34節:「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後者亦可譯曰:「罪惡使民族貧窮」,觀察經濟警訊,國人應慎思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