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社會的反思和責任/王建煊
我們社會的反思和責任
王建煊
監察院院長
貧富差距的問題是全世界的問題,每個國家都有,我們要從實際的層面來看這個問題,也就是在中華民國臺灣我們現在要採取什麼行動,以便馬上可以看到效果。
臺灣的貧富差距問題,解決之道簡單來說,第一個是靠稅制。我們的租稅裡面有兩個稅,一個是所得稅,另一個是遺產稅。所得稅就是在你有生之年活著的時候,每年賺的錢,政府用累進的稅率,讓有錢人多拿出一些錢來付稅,每年繳付一次。當你過世後,要再課一次遺產稅,這是高度累進的稅率,生前每年繳付一次稅之外,過世後再繳一次稅,也是兩個稅夾攻,如此對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就有一些效益。
政府財源不足
可是現在我們的所得稅制,累進稅率的累計幅度很小,從前最高的時候,所得稅率是60%,但現在已經跌了幾乎三分之一。遺產、贈與稅又是什麼情況呢?它的稅率是不累進的,只有10%,所以有錢人去世後,可以輕易地把大筆財產留給孩子,孩子不痛不癢地就變成一個大財主。因此,我們要用第一個方法,租稅的方法,來平均社會財富,在現階段來說不是那麼容易。
臺灣要平均社會的財富,還有另一個方法,就是透過社會福利支出,讓窮人的所得拉高一點。當社會福利支出讓窮人所得提高後,貧富差距就縮小了一些,並且縮小的功能比利用稅制還來得大,因此本文要著重在社會福利支出。
目前政府在社會福利支出方面做得相當不夠。臺灣的社會福利支出,除了健保的確是了不起的一個社會福利,全世界都沒有我們做得好之外,其他通通很差勁。我們希望政府能卯起勁來做,但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不可能的,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啊。就算你的烹飪手藝是世界冠軍,但我不給你食材,你怎麼做出好的食物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政府要有充分的財源才行,但現在政府的財源,從李登輝的時代一直到馬英九的時代,年年選舉、年年減稅。
馬總統執政這四年多來,政府的債務年年增加,在他之前也是年年增加。由於候選人要用減稅的方法得到選票,雖然知道用這個方法不太好,但不用這個方法就得不到選票,拿不到政權,沒有政權就什麼都免談,所以就繼續減稅。
這裡有個數字非常有用,在租稅制度中有個租稅負擔率,是拿整個稅收的數字,除以GDP,看稅收佔GDP的百分值比是多少。像去年的稅收大約是一兆七千億,租稅負擔率約12%,前年是約11%,去年因緣際會提高了一點。筆者擔任財政部長的時候,國家的租稅負擔率是20%,現在一直降到12%,就差了八個百分點,八個百分點是多少稅呢?是一兆三、四千億。
那麼恢復租稅比率到20%,可以嗎?這就產生極大的抗議。但從前國家就是這樣的啊!以開發中的國家來說,他們的租稅比率大概是18%到25%,這是合理的,超過25%就覺得太高,低於18%就覺得太低,18%到25%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如果我們提高到18%,或者像以前一樣提高到20%,大約可增加一兆幾千億的數字,因此一定要把它拉高,否則就沒有能力做社會福利工作,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
社會福利不足
舉例來說,衛生署提出一個案子,稱為喘息服務。何謂喘息服務?像我現在說得很累,很抱歉,讓我喘口氣,休息一下,稍微舒服點。報紙上曾刊登一則新聞,有位兒子把媽媽給勒死,然後自己準備自殺。諸如此類的例子非常多,因為照顧親人沒有收入,如果是低收入戶的家庭,活著都有問題,又出了有病痛的老媽媽,或者出來一個植物人,叫人怎麼辦?真是心力交瘁,體力跟不上,心情非常痛苦,沒有希望,經濟上又有壓力。如果自己本身又有病痛,當然會走上自殺之路,這是非常自然的事。
前一陣子也有一位老先生,拿鑽子打進他太太的太陽穴,把她弄死。警察去抓他的時候,他說:我有錯嗎?我是對她好,讓她解脫,因為我再也不能照顧她了。
這樣的例子隔一段時間報紙上就會出現一次,衛生署要做的喘息服務,就是針對這樣的問題。它做的是每年五十二天的喘息服務,大概就是週休一日。如果有一個人照顧媽媽十幾二十年,她說:我快沒有力氣了,但就這麼一個女兒,其他兄弟姊妹都不管,良心最好就是她,但最倒楣的也是她,只有她在照顧。最後她說:我真希望媽媽死掉;但她心裡又感到這種想法很不對,就譴責自己,有罪惡感。這樣會讓她受不了的。
這個喘息服務的內容,就是在這二十四小時內,政府請看護來照顧她媽媽,照顧一天!那她就可以喘息一下。假設這個照護,政府是在星期三派人來,那這個人就可以計算,星期一了,星期二了,明天就是星期三了,太好了,有人來幫我照顧媽媽,我可以出去洗個頭。這樣的服務要多少錢呢?差不多三十億就可達成。
可是政府說沒有錢,要再過幾年才能夠做。三十億而已啊!如果我們可以改成六十億,週休二日,大家的感覺會怎麼樣?是週休二日,星期三一次,星期天一次,星期天有人照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又可以喘息,星期四、五、六,星期天又要到了。有週休二日,有喘息服務可以喘息,好太多了,這是人民多麼期盼的事情。六十億就可以有週休二日的喘息!
但一年五十二天的喘息服務,是有限制的,只有低收入戶才能享有。但有些人不是低收入戶,他也相當悽慘,非常需要。政府如果把受益的範圍擴大,擴大一倍,六十億週休二日,增加成一百二十億,這樣受益人增加多少?人民問這是誰做的?是馬英九總統。這樣做太好了,我都可以給你叩頭,可以喘息兩天,真是太好了!基礎如果加大,本來連一天喘息都沒有,現在可以喘息兩天,這都是馬總統做的;這就是有改變!
政府光在那裡講,講了一大堆東西都沒有改。前一陣子《經濟學人》,英國很有名的世界性雜誌,說馬英九是笨蛋,連報紙都是這樣寫的。馬英九一點都不笨,笨蛋怎麼會讀到哈佛博士,還會作市長,作法務部長。他不笨,就是魄力不夠。魄力就是做對的事,不怕死,這就是魄力。他這樣閃來閃去,真的沒有辦法嗎?沒有錢沒有辦法。這幾年剛好他不需選舉,怕什麼嗎?事情做出來以後,選票就進來。現在一做,別人一罵,又縮了進去,結果事情沒有做,選票也沒有拿到,民調只剩下13%、14%,走在街上沒有人理你。像鎮長普選,最近一個國民黨候選人,已經執政兩屆,第三屆就輸掉了。他敗選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意思是:不是他不努力,而是政府做不好,大勢所趨。如果你不做一點事,後面的選舉一定更糟。現在大力做,如果一直加稅,加到負擔租稅率達20%,多了一兆多,確實很不容易;但仍要一步一步往上升。像為了租稅公平,要課證券交易所得稅。股票一賺就是幾千萬、上億,都不用課稅,非常讓人生氣!如果真正課到稅,就是達成租稅公平的一種方式,但現在證所稅稅制竟然修改到課不到稅。
無法課證所稅、證交稅
社會企業家反對證所稅,說股票會跌,老百姓也反對。到了立法院又不敢用,七上八下,七上八下到最後證券交易所得稅通過了,但要到八千五百點才課,所以不到八千五百點根本課不到稅。什麼時候才到八千五百點,到了八千五百點還有選擇的方法。有一個稅是交易額一年在四億以上,有賺到錢就要課稅,四億以下的交易額,賺了多少錢都不用課稅,所以四億以上賺了一百萬元要課稅,四億以下賺了兩千萬不課稅,這是公義嗎?弄成這樣媒體形容為稻草人,久了麻雀都不幫你,假的!政府說我們通過了,但在大家都反對的時候,就立刻抽腿。如果大家都反對證券交易所得稅,那就改用證券交易稅來替代。我擔任財政部長時的前任部長,就是課證券交易所得稅,結果股市十幾天無量下跌,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證券交易所得稅課不到稅,就用證券交易稅來替代,由千分之三升到千分之六。假定用這樣的方法替代,面子也有了。政府要租稅公告,可是立法院都反對,結果政府尊重民意,恢復用以前用過的方法,四千點以下,課千分之三的稅,到了七千點就課千分之四稅,到了九千點就課千分之五的稅,就是加一個千分點。證券交易稅現在是課千分之三,收多少稅呢?收一千億,所以加一個千分點就是三百三十億,剛剛說的長期照顧服務,拿一百二十億就解決了,怎麼做不出來呢?所以《經濟學人》講笨蛋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剛剛我講的增加稅收,政府一定要想辦法擴大收入,做出一點事情來,人民才會感激。我們不要說貧富差距可以縮短多少,我們要談至少不要讓窮人燒炭,不至於把媽媽勒死,不需把老婆釘死。當你這樣做時,很多人心裡會曉得,「喘息服務」有兩天!馬英九不錯,國民黨不錯。這麼簡單的道理都想不出來。
政府官員能力不夠
我剛講的第一個是錢的問題,大家需要注意的問題,第二個談的是官員的問題。現在政府有很多官員,尤其是管社會福利的這些官員,很多都不食人間煙火,在房間裡閉門造車,然後死不認錯,一副大爺的心態,我管你們的,見到我要鞠躬!最近有一個基金會舉行董監事改選,改選後董監事的名單要報到慈善機構,慈善機構要報到社會福利的主管機關。報上去以後,原本新選的董事是馬英九,他們報去核下來的名單,馬英九的「英」變成應該的「應」。這個慈善機構就打電話去說你弄錯了,是馬「英」九,不是馬「應」九呀!他很生氣,說:「這有什麼了不得的,報個文來我幫你改。」這個慈善機構說:「你自己搞錯了趕快去查,查錯之後趕快覆文給我。」
這個官員應該說:「上次答覆你的馬應九,其實是馬英九之誤啦!敬請原諒。」這樣的回答才可以呀,怎麼叫慈善機構報文去,這是什麼心態?就是老子就是管你的,不聽話,我有太多的方法。法律是他訂的,執行也是他執行的,怎麼講都是他有理,然後又用很多評鑑來壓你。每年都來評鑑,然後就評丙等、乙等。捐款人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看到評鑑低就不捐款了,沒有捐款機構就倒了。
規定不切實際
我在報紙上也講過一個例子,創世基金會照顧植物人,照顧中低收入戶、低收入戶、極低收入戶,免費照顧。在家照顧植物人一個月大概要五萬到七萬,有的人有氣切,有的人沒有。低收入戶的人要拿政府的補助過活,現在家裡出了一個植物人,能怎麼辦呢?有很多孩子出車禍變成植物人,我問作媽媽的:「妳孩子變成植物人了,妳有什麼感覺?」她們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該怎麼辦,最後就想要用枕頭把孩子悶死。悶死是最簡單的,因為他不能動,枕頭一壓下去五分鐘就結束了,然後我再自殺。可是手拿那個枕頭,手在發抖,做不下去。這樣的例子非常多。所以創世基金會是臺灣最大免費照顧植物人的機構,現在有五六百人,它還有居家照顧,到家裡去照顧,幫植物人洗澡等等。照顧一個植物人,就是救了一個家庭,很多人見到他們都想要叩頭,感激不盡。
現在這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政府官員,他們決定身心障礙者設置標準,規定房子要多大,廁所要幾個,還訂身心障礙者與廁所的比率要六比一,服務六個人就要有一間廁所。有一些老人家要常常上廁所,攝護腺肥大常上廁所,廁所須大一點是有道理的;但植物人是躺在那裡不能動的,大小便都是在床上解決的,如果植物人可以走著去小便,那就是奇蹟了!
這些不食人間煙火的官員規定要六比一,他只有六十個床位,但要十個廁所,少一個廁所都不行。機構去跟地方政府講,官員說這是內政部規定的。不然去內政部講,內政部官員說你說得很有道理,等修法時可以參考。結果一修就是好幾年,放在那裡不動。那從寬處理,流動馬桶也算,一個廁所放兩個馬桶也可以。這個辦法不是送立法院,今天內政部通過,明天就可以生效;但內政部就是不改辦法,死不認錯。創世基金會的人等內政部答覆,內政部怎麼答覆呢?他說創世基金會去年、前年考績都優等、甲等,足證我們的規定通通都可以適應。他們是留著眼淚在那裡,因為政府不批准,之後又耗時間不回應他們,結果設備都空在那裡沒有用,叫他們怎麼辦?這是不食人間煙火又死不認錯的官員所為。幾個星期前把它改過來了,男廁所一個,女廁所兩個,就夠了。為什麼從前不改呢?諸如此類的例子,非常多。
伊甸基金會及其他福利機構,也都遇到類似的問題,但不敢去講。勵馨基金會有一次到監察院來陳情,他們帶了很多記者來。勵馨基金會跟縣市政府合作蓋一座大樓,要價一千萬。政府說我補助你五百萬,你要按照我的規矩做,結果勵馨拿出五百萬來蓋,但政府的錢就是不進來,勵馨只好借錢把它蓋好。蓋好以後政府還是不給錢,所以勵馨就到監察院來陳情。政府是衣食父母,勵馨跟政府要錢,來監察院告政府,實在是被逼得走投無路。但這些攝政官員,他們的心態就不對。
評鑑影響捐款
這些機構,像創世基金會六十個床位要十個廁所,少一個都不行,要罰錢。如果創世基金會說那就讓你罰,一年罰二十萬;這樣也不行,評鑑的時候就不合格,考績丙等,捐款就不進來了,只得氣得半死,照著政府的規定做。政府還說創世基金會的考績都優等,因為它都符合了規定,足見我們的規定它都能適應!有一個國家老百姓窮得要命,鬧饑荒,都在吃草跟樹皮;但官員跟皇帝報告說,我們的糧食應該很充足,因為到目前為止都沒有餓死的人!沒有人餓死,足見糧食充裕。這樣的人令人氣憤,他們的心態是我是來管你的。
有一間天主教的老人安養院,辦得非常好,修女們不眠不休地工作,照顧一百六十人。現在官員又把標準拉高,一個房子原本收容五個人,現在只能收容三個人,空間要鬆一點。這間是免收費的!老人進去行動不便,拉屎拉尿安養院都幫他服務,也幫他準備食物,什麼都服務,而且不收費。現在一百六十人變成只能收六十人,另外一百人怎麼辦呢?趕他回去他就是死路一條,這一百人政府要收嗎?政府沒有辦法收,就是這樣!像創世基金會六十個位置,少一間就要趕走六個人,就等於趕走六個低收入戶,他們就慘了。交給政府收可以嗎?政府無法管,那這六個人就無處可走。請政府用公權力把他們趕走嗎?政府也無法管,那該怎麼辦?慈善機構是否就用救護車把他們送走,這讓人於心不忍。如果仍舊收容這麼多人,就會被政府罰款,罰款完還要評鑑你丙等,你有什麼辦法呢?所以這些現象都讓人非常氣憤。
政府要改變觀念
所以在觀念上政府一定要改變。政府要在每年三節,到所有的公益慈善機構去,尤其是到考績評等是甲、優等,做得很好的機構,中秋帶柚子,端午節帶粽子,去謝謝他們,他們幫忙政府解決很多的問題,沒有他們實在是不行。政府要去謝謝他們,官員不是大爺,要人家謝謝。設想如果那些因為少一個廁所就得離開的六個人,慈善機構用救護車運到總統府門口擺著,然後就離開,政府要怎麼辦?馬英九不出來解決?報紙媒體一照,這些低收入戶的情況是這樣,就因為少一個廁所,六個人就被趕走,馬英九的形象會變成怎麼樣呢?不要說民調13%,可能連3%都很難了。
政府要改變觀念,不能有「我是管你的單位」,「我是大爺」,「我是衙門」,怎麼可以這樣對待公益慈善機構?他們都是在那裡為人民做事,是大有為的政府應該做的事,政府做不了,他們拿去做,你還要說一百六十個只能收六十個,其他的一百個政府能收嗎?不能。那這一百個人要回家嗎?回家後那家庭怎麼辦?政府不去想後續的問題。
我要說的是,要想好好對待照顧弱勢的團體,政府一定要改變,要從觀念上徹底改變。很多社福單位的人,包括部會的、縣市政府的人,尤其負責領導的人,應該從公益慈善機構,尤其是有歷史的、好的慈善機構產生,讓他們到政府機關來做事,才會曉得植物人不用上廁所。
再說到創世基金會植物人安養院,我去參觀過,負責人說樓梯要有扶梯,扶梯是鋼管子那種,鋁合金的。他說你看我們打了幾個洞,塗起來,為什麼呢?原來他們高了兩公分,但有規定,樓梯要有扶梯,扶梯的高度要幾公分,高了兩公分都不行,不行就不核准,評鑑時打丙等。最後沒有辦法,他們只有打掉,底下再弄低兩公分,才符合標準。負責人說我們植物人是不下樓的啊!所以,政府一定要改變觀念才行。
要樂善好施懂得用錢
下面我要講個故事。有一次在中國大陸的上海召開海峽兩岸三地會議,大陸、臺灣、香港三地的企業家都參加,都是很有錢的企業家。那次會議的開幕式請我去演講,我講什麼呢?中國大陸有很多年輕人,三十幾歲就賺了好多億,一億就是臺幣四億多。這是因為他的機會很多,遇對號又聰明的話,一拉就上去了。所以我就跟他們說,華人裡面有很多大企業家,什麼叫大企業家?就是很會賺錢的人,他很快就發起來,非常厲害,是大企業家。但是我們缺少偉大的企業家,偉大的企業家的意義,是他除了知道怎麼賺錢,還曉得怎麼用錢。這樣的大企業家不能說沒有,但實在不多。
臺灣有一位大企業家,也是小時候很辛苦,努力工作,現在變成上市公司,很有錢。他寫了一本自傳,寄了一本給我。我看完後,打電話給他,說:「謝謝你寄來給我的書,我通通看完了,不過我覺得你才寫了一半。」他說:「沒有沒有,我都寫到我退休了,通通都寫完了。」我說:「沒有沒有,你只告訴我們怎麼賺錢,沒有告訴我們怎麼用錢。」他後來聽懂了,過了兩三秒後聽懂了,說:「有啊有啊,我們有在做啊!」做一點點象徵性的;應該要能夠好好用錢的。
金錢像肥料
中國大陸有一位先生,名為陳嘉庚,這位先生在中國非常有名,做了很多事情。他在南洋經商,賺了很多錢,然後到中國投資,廈門大學就是他開設的;廈門大學一開始是民辦的,後來才慢慢改變。他做了很多這樣的事情。他有一句話,說:「金錢像肥料,撒出去才有用,你不撒出去,擺在那裡,它也不會幫稻子或什麼植物成長,就沒有用。」如果你有幾個倉庫的肥料,很抱歉,我不清楚那裡面是不是肥料,你把它們撒出去,會幫忙植物成長的才是肥料。金錢就像肥料,撒出去才有用。現在很多人把錢留給孩子,他說把錢留給孩子,會使智者喪志,愚者愈愚。意思是說,孩子很有智慧、很聰明,我給他們很多錢,他們就失去志氣,認為何必再努力。所以他不把錢留給孩子們,他有十幾個孩子,一毛都不給他們,這麼厲害。所以金錢像肥料,撒出去才有用。
其實我們很多有錢的人,不都像銀行的點鈔員嗎?他們點了幾十億、幾百億,還有人上千億,但眼睛一閉,全部都替人家點的。銀行行員點鈔就是替人家點的,他們這樣點,以為是點自己的,結果眼睛一閉,都是點人家的,所以有錢人都要有這種觀念。剛才談到要作偉大的企業家,有很多人他不一定是企業家,然而,他很有錢。我們要作偉大的富人,富人有能力,得到很多財富,然而,這個財富要用出去,才能是真正偉大的富人,不然就是為富不仁的人。這個因篇幅所限,我不談下去,聖經說這種人上不了天堂,因為財主上天堂本來就很困難。為富不仁的人就像聖經上所說的,是山羊,將來都要到地獄火海,因為他們沒有做在一個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沒有做在基督身上。所以有錢的人一定要注意怎麼用錢。
找出不為難的金額
尤其基督徒裡面,有很多有錢的人。或許你沒有多少錢,但你每個月捐一百塊可以嗎?一百塊很簡單啊,兩百呢?兩百也簡單,一千呢?一千就有點為難了。好,那就九百。九百還為難,就八百。你總可以弄到一個感到不為難的數字,對嗎?如果每一個人都照我說的,拿出一些來,那個數字集合起來就不得了。所以我們基督徒應該要站出來,作榜樣,作偉大的企業家,像陳弟兄在這裡,他就是偉大的企業家。富人也一樣,作偉大的富人,懂得怎麼賺,也懂得怎麼用,那才是了不起的人。更重要的是,我們剛剛談的貧富,都是物質上的,然而,在美國、歐洲有很多富有的人自殺。他們的心靈非常貧窮。
我們有很多基督徒,他們雖然沒有多少錢,但非常喜樂,他們有盼望,有愛心,所以心靈是富足的。但本文的焦點不是談這個,是談物質的貧窮。
政府要開拓財源
再回到政府的財源。政府要想辦法開拓財源,有辦法要告訴大家。例如土地增值稅,按實際售價課稅,這個比證券交易所得稅的問題小很多,現在不是實價登錄了嗎?由於房子的價格很大,如果人想私下亂搞,買賣是一千萬,說成只有兩百萬,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有一個大的建築公司,一銷就是幾百戶,他怎麼可能跑掉,不可能的。所以按實際售價課稅,可以徵收到很多的稅;從前我們算過,大概可得上千億的稅。土地炒地皮的錢,是最罪惡,最對國家沒有利益的事。以農業用地舉例,這一塊地,如果可以種番茄一個,地價漲一倍,番茄還是一個,不會變兩個;地價漲十倍,番茄還是一個,不會變十倍。他就那麼多地,這一塊地,如果擺機器,可以擺一條生產線,這個房地產的價格漲一倍,他還是放一條生產線,生產出來的東西是一樣的。所有的價格通通漲,所以,房地產的價格漲;這不是指房子,你們不要弄錯了。如果房子已經三十年了,卻要漲十倍,那個鋼筋水泥都脫落、舊了,怎麼會漲呢?是地漲了。所以炒地皮是糟糕透頂的事。很多炒地皮的人,炒了很多錢,就拿來辦媒體,利用媒體天天罵政府,讓政府不敢動他,就變成這種情形。我們國家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所以,可以利用課土地增值稅來開拓財源,而且可以規定自用住宅不用課增值稅,仍舊按現在的公告現值課稅,這樣就不會有很多人反對,而且這一部分沒有太多傷害,比較沒有不公義在裡面。對那個一炒就賺幾億、幾十億的人,你可以打打他,達成租稅公平正義,並且又可以徵收到很多稅,假設能拿到一千億。
政府還可以規定年輕人、首購族,可以有90%的貸款,至於利息,則前五年免息。雖然免息,但銀行當然要收你利息,政府就補貼給銀行。前五年免息,後五年利息減半,第十年才還本,這個時候年輕人見了,就敢買房。買了以後慢慢等到五年、十年後,他的職位比較高一點,儲蓄也多一點,到時候再還本。首購族不難界定,對嗎?這樣的話,利用這些炒地皮的人賺到的不義之財,拿出一部分,像我剛剛假設的一千億土地增值稅。由於房地產的價格炒高了,年輕首購族很可憐,變成房奴。買那房子時很勇敢,但買了之後的二十年或二十五年,你抬不起頭來,每天都在付房子貸款,付了二十五年,終於付完了,卻快退休了。這樣的人生算什麼呢?政府在這些地方是可以做的。現在我看政府又在放空氣,實際售價課土地增值稅,暫時不會實施。怕要得罪人,又怕這個那個,這是做對的事,卻怕得厲害!
基督徒要有行動
最後我要談的是,我們基督徒要站出來。基督徒犯什麼毛病呢?像這個研討會的協辦單位,是四間神學院,我一看到就有點發麻。因為神學院的人寫文章,談貧富差距,他一定怎麼寫,他一定寫什麼歷代志上,又是什麼,講這個、那個,講了一大堆我們該如何,但不是講實際要怎麼做。如果問他貧富差距該怎麼解決,就說我們為馬總統禱告,為執政掌權的人禱告,阿們,就解決了。怎麼是這個樣子呢?基督徒要站出來,像十字軍東征一樣,就是跟你幹了。所以這些牧者要呼籲教會,通通要站出來,甚至走上街頭,十字軍東征還去打人家呢。我們走上街頭是為了這個訴求,明明可以課徵土地增值稅,為什麼政府不課?有了一千億可以做多少事啊?政府這樣無能,我們一起走出來啊!我們不是這樣,我們說來為他禱告。每次也找我們去,有一個好像過幾天又要去的全國性禱告會,是禁食禱告,為執政掌權者禱告。我也被他們禱告過,叫我上去,摸著我的頭,為我禱告。
不能只有禱告
我告訴各位,我們基督徒真的要去注意這件事,牧師、神學院、傳福音,是對的事,我剛才有提到,很多人心靈非常貧窮,我們要傳道,讓人得到救恩,這是偉大的事,這沒有錯,我不是在嘲笑他們。但在講貧富差距,實際該怎麼做的時候,我們基督徒要有行動,不能只是禱告,認為神如果聽我的禱告,在人不能的事情,在神凡事都能,祂能讓貧富差距在臺灣一夕之間消失。神要做,是做得到;但神不一定做。
這就像有一個孩子,說:「爸爸,我要這個。」爸爸對他說:「孩子啊,這個東西我有錢,可以買給你;不過,不能給你,這個你自己要負責。」如果有人禱告說:「神啊,保守我明年考上臺大醫學院!」但自己不唸書,神會保守他嗎?他就只說我有禱告啊,我有禱告啊!禱告是很有力量,但被我們很多基督徒弄成膚淺至極的事情。每次我作禮拜,聽到主席禱告說:「求神帶領我們今天的聚會,從頭到末尾都交託在主的手裡,求主恩待,求主膏抹講員的口,給他恩上加恩,力上加力。」就說這麼一套,我都會背了,像唸經一樣。他的意思是否就是:今天的聚會如果不順利的話,我有禱告,所以神要負責;講員如果講得不好,我有禱告,主不是全知全能的嗎?祂應該讓講員講出有聖靈感動的話,結果都是神的錯!
臺灣很多年以前有人要迎佛牙,你們記得有這件事吧!佛祖的牙齒來,是不得了的事!要迎佛牙,我們的大老闆就要去迎佛牙,大老闆是基督徒,怎麼去迎佛牙呢?所以很多人知道這個消息,總統府、中央黨部都知道這個消息,大家說怎麼辦啊?基督徒去迎佛牙,怎麼辦啊?大家說:「我們禱告。」這就是基督徒提的意見。有一個姊妹很好,說我們不能光禱告,要有行動,怎麼就只是禱告呢?要有行動。後來就有一個姊妹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在國民黨中央黨部開會時,總統兼主席,黨主席坐的位置都是固定的,有一個卷宗夾,開會的那種夾子,裡面有開會的日程、資料,有個姊妹就放一個條子在那個夾子裡面,寫著:「迎佛牙不蒙神喜悅。」也不講別的,就放在那裡。所以,主席一開會,一打開夾子,就看到這個條子。
後來據說主席就在上面批:知道了。之後就沒有去,真的沒有去,是派當時擔任內政部長的吳伯雄去,讓他去迎佛牙。
率先支持加稅
所以不是光禱告就可以,就把責任推掉。禱告不是推卸責任,禱告也不是拍馬屁,就講那些話,這沒有用。我們應該要站出來,基督徒要好好為社會做一點事情。
由於篇幅所限,我只能很簡單地談了這些。但要增加稅收,我們基督徒在政府要增加稅收的時候,都應該說好。像現在退休人員的慰問金,我們從前都不知道,我們以為是加發一個半月,對退休的人不是叫加發,而是稱為慰問金,我們以為跟著公務員走,現在我才曉得稱為慰問金。那一個半月的慰問金現在不是說不發了嗎?大家吵得很厲害,有人要走上街頭抗議。如果是基督徒的話,你要問,這一個半月慰問金,如果不發,對你有什麼影響?因為不發我的日子就很困難,那你可以反對。如果因為沒有發慰問金,只是少了一點,不過日子還過得蠻好的,你就不應該去反對。讓政府能夠相對的有結餘,它就有多一點的錢,可以拿來照顧那些使用喘息服務的人。這些人沒有得到照顧,就是因為我們老是反對加稅,反對這些東西。
基督徒不應該這樣自私自利,不自私才稱為基督徒。所以基督徒要站出來說:我可以活下去,我贊成取消。基督徒、教會敢不敢發表這種言論?你發表的話有些教友就離開了,你敢發表嗎?如果不發表,政府就沒有多一點錢照顧弱勢者了。
牧師要教育、牧養基督徒,要能知道這樣的道理,不能老是阿們、阿們,全部交給神,而不行動。
(本書為「富與貧」研討會之重點摘錄,游心怡整理。)